中國最新公佈的工業增加值資料好於預期,令分析師猜測中國經濟是否已走出低谷。7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高於6月份的8.9%。包含房地產和設備採購在內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略高於預期。
這是本月以來中國經濟資料第三次奉上驚喜。雖然7月份滙豐(HSBC)與Markit Economics共同編制的中國製造業PMI下滑,但中國官方公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小幅上漲。週四公佈的中國出口資料也遠好於預期。分析師現在開始討論本輪回暖能夠持續多久。
零售額數據低於市場預期,但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都比市場預計的要好,加上貿易資料和PMI,這一切都暗示中國經濟正在觸底。鑒於大多數實際經濟活動指標在7月份都有超預期表現,外界對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的擔憂已經基本消退。這將為中國加快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
我們相信下半年中國政府會維持當前的政策組合不變,即穩健的貨幣政策和寬鬆的房地產政策。在這種政策組合下,投資增長的兩大支柱--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會繼續通過去杠杆化來支撐國內經濟。
唯一的變數是從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持續下降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的杠杆率依然偏高,許多行業仍面臨產能過剩問題。要解決上述問題,難免會經歷一段建設性破壞期,預計會出現一些破產案例。但中國官方已放開房地產資金來看,PPI下行也會有回升的機會。
2013-08-12 EPF金融分析團隊
2013—08—08
山東1.29萬套,海南9000多套,廣東1.15萬套,雲南2.3萬套……近日多個省份審計結果暴露出保障房空置尷尬。一邊是中低收入群體期盼早日實現“安居夢”,一邊是大量保障房空置“遇冷”窘境。經過幾年“高速”建設保障房進入“産出”高峰,但一些地方保障房入住率低,“民心房”屢遭尷尬。
深圳公租房近半棄租
深圳最大公租房項目分配進入最後階段,首批推出的8250套公租房房源,入圍申請家庭一萬餘戶,但有 45%的申請家庭棄租。
新一輪大規模保障房建設啟動以來,部分地方卻出現了始料未及的“房等人”現象,原本“一房難求”的保障 房卻面臨“愁嫁”尷尬。
山東對15市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進行審計發現,9 個市、40個縣的1.29萬套保障性住房處於閒置狀態,其中近四成空置6個月以上。
從全國一些省份的2012年度審計結果來看,“有房無人”的保障房閒置問題十分普遍:在海南,9個市縣 9077套保障性住房處於閒置狀態;在廣東,有13個市本級、28個縣(市、區)11464套住房處於閒置;在雲南,有2.3萬套保障房被閒置……
生僻地建房“湊數量”
此次多地公佈的審計報告指出,閒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配套基礎設施或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
以深圳公租房分配為例,按照當地住建局公佈的價格,若租用一戶40平方米戶型的公租房,每月房租大約 600多元。租金如此優惠,為何4000多戶申請人最終選擇放棄申請?
一位在關內南山區工作的申請人道出其中緣由,項目選址偏遠,到公司上班路程將近30公里,不堵車每日花三個小時。
“保障對象入住意願較低的保障房小區基本都處於距離中心城區較遠的地方,屬於生僻地建房‘湊數量’,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滯後。”海南省住建廳一位幹部向記者坦承。
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修正有限且需求支撐算足夠,出事了受傷不會太慘
二、三線城市的確有問題,跟台灣其實類似,台北市能提供新的根本有限,要跌也不會太誇張,下跌也容易有新的需求去支撐,但周邊就難說了,中國狀況比台灣還差,二、三線由於工作機會的關係,目前的確有嚴重空屋問題,但這部分對銀行壓力恐怕沒有台灣大,中國的銀行比台灣的銀行更保守(走後門關係的例外,台灣也有,但大陸比台灣嚴重),出事了引發系統性崩潰的機率極低,但銀行不可能不受傷,但目前連西方媒體都不敢說會對中國造成類似日本的慘狀,畢竟中國現在的能力和當時日本不同,人行還有非常充裕的空間可以操作,但泡沫最好是早點處理代價才小,不然大到人行都無法處理不是不可能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