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最近我連續在mobile01發表了幾篇有關股票和期貨的文章。
可能最受大家質疑的就是我的動機和『造市者』這個名詞。
因為文章也快接進近尾聲了,所以在此把這兩件市釐清一下。
先說我為『名』嗎?想想連頭像都懶得放,也沒想讓人知道我是誰。
沒人知道是誰會不會就亂寫?有質疑的可翻翻我在01所發表的文章,絕對都是實實在在的。
為『利』嗎?我不收會員,不賣書(文筆也不夠格)。
因為眼睛受了傷,視力是糢糊的,以後還能在電腦前打字的機會快沒了。
趁現在還能寫,留一些給有緣人,雖然直接幫助不大(沒報明牌給大家)。
再來,誰是『造市者』?
有人說:台灣最有錢的他幾乎都認識,但是不認為有人(包含公司本身)有能力干預股市。所以『造市者』是失敗者幻想出來的。
有人說:『造市者』是不是法人?主力?大戶?公司?政府?
看來大家都把『造市者』想成是一個有勢力,足夠撼動股市的人。這樣想也對。
而我說的『造市者』,是一個『早知道』又懂得利用『觸媒』的人。
就像在那場酒拳賽裡的陳董(註1),他比我同學早知道對手要出什麼,他就是『造市者』。
公司常常在消息發表之前股價就已經大幅先行,早知道的就是『造市者』。
當劵商把斷頭單集中在同一個點殺出,他早知道,他就是『造市者』。
那個想殺郭台銘的律師,之前大量放空,想當『造市者』,還好天裡還在。
『觸媒』就像是大火災的第一個小火苗;311海嘯的那個地層錯動。但這是自然的。
人為的就像是911的撞機,證所稅,停建核四,Fed的談話。( 911後來被查出事前有人大量放空航空股。開徵證所稅,停建核四之前有什麼?我不知道。)
觸媒的利用不一定要靠自身的力量來撼動股市,若你我都追隨了,趨勢就會出來。
有人說:「大戶若對大勢判斷錯誤,管他多大,照樣一起死」。其實不能說他判斷錯誤,更好的說法是他的資訊落後了對手。
大戶鬥大戶比鬥散戶還厲害,市場上的大戶和公司派其實倒了不少,只是我們忘了。
無論是『大戶』或是『造市者』都只是我個人借用的名詞而已。如果在名稱上有冒犯,先說聲抱歉。
只想讓大家知道我說的就是『早知道』+『會利用觸媒』的人。
衷心感謝這一路把我文章看完的朋友。大家心中的『造市者』是什麼,大家都可以提出來談談。
[註1]:用兩個真實的故事來尊崇股市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3766552&p=1
---------------------------------------------
其實我所有的文章就繞著一個重點 --『先機』。
投資市場比資金更重要的就是先機的資訊。
目前世界上有幾個大集團幾乎都是早期發了戰爭財,靠的就是資訊比一般人快而賺到鉅富的。
在以前還沒有網路下單時,我的獲利確實比較容易,當時我的資訊和劵商的幾乎同步,每月資訊費用大約要花5萬元。
現在網路下單很普及,大家的資訊都很快了,但是都還不是第一手。
透過『先機的資訊』這幾個字,能想像的空間就很大了。
另外,可以經常看到買賣五檔秀出差異很大的不對等掛單,這時候,除非手上單子的價位已經離很遠,否則有經驗的老手不會介入,經驗上而言,押哪邊都不太會有好下場,壓弱方,強勢的那一邊隨時可以誘出停損單,而且一般人看到敵方單子那麼大量會有壓力,也幾乎不太敢出手;壓強方,遑論排不排得到下手的單子,有時成交後剛好變成故意營造的反向祭品;不過,實務上當下的各種狀況可都是瞬息萬變,還是要近距離觀察盤面成交的演變情況,才"或許"增加"一絲絲"的判斷信心,所以之前才建議要看盤至少半年,因為期權就是真真假假,尤其當沖單很容易被搞得昏頭而弄不清方向,所以也呼應前面h大分享的原則,能夠躲過貓的假死老鼠才有生存契機~
因此,原則上,長線單總是比短線單稍微占優勢一些些,不論從降低交易成本或避開洗盤掃單的亂市等方面來看,但是,話又說回來,沒有足夠資金,誰能夠忍受多少震盪而承受不停損的壓力,反之,若有豐沛資金,又何必來此槓桿比例這麼大的市場曝險,常有人說用100萬下一口單很安全,可是認真想想這種策略,除非真的是避險用(這裡說的是去避"系統性的風險",不是避正常漲跌的風險),不然何必咧?!目前定存雖然利率不高,但是99.9999%保證獲利(中央銀行有300萬存保),通常來這個期權市場的心態,正如個人前述,就是覺得可以撈到別人的錢,於追求利潤的同時,也順便享受風險帶來的刺激感,但是,大部分的情況是風險確實體驗到了,甚至到最後時都已經無視風險的存在-麻痺或者陣亡了,而至於原本的目標-獲利就不是那麼盡然~
統計上,對於主導不了盤市的參予者來看,前提條件是,具有多一些"隨波逐流"個性的人比較適合投入這個期權市場(僅止於適合而已,並不是說一定會獲利),必要條件則是,倘若加上"不把錢當錢看"的心態,也就是下單後就抱著不是你死-斷頭喔,就是我活-賺錢囉,的心態,白話一點就是沒有所謂的停損點(這對市場上常在洗腦的觀念剛好背馳),則此"異類"達到目標獲利等級的機會會提高一些些;前者,好聽說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難聽點是"牆頭草",古代有被稱"逆賊",近代中國稱"漢奸",但是生活規範或科學邏輯的準則卻早已在人們接受教育與學習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不易改變的主體價值觀,因此,每個人多多少少會有不同程度的主見,要練到翻臉比翻書還快的違背人性可真不容易;再來後者,如果不把錢當錢看,那當初就不會有想來此市場賺更多錢的心念,倒不如吃喝玩樂花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更值得,所以,至此說來,這期權市場裡面存在非常多的矛盾,真正能克服而練就神功的可想而知是屈指可數(不含h大說的造市者),然而,這些貪婪或恐懼的矛盾卻也正是有心人的最佳利器~
最後,還是再次強調與建議,沒有三兩三,最好還是不要上這座深不見底的期權梁山,否則,投入的資源只會變成別人下場戰役的糧草罷了...
jerrymiao wrote:
簡單以期權的角度來看,快市過程中,會發現就是有一股無形而且準確的力量,通常能讓大台與小台出現同樣的停止點(小台或選擇權偶爾會被"市價單"穿價就屬例外),或者,可以稍微感覺得出來,除了狹幅盤整,否則不管怎麼衝洗,今天那股勢力就是要往某個方向"潛"進,當然這只能盤中慢慢驗證;
另外,可以經常看到買賣五檔秀出差異很大的不對等掛單,這時候,除非手上單子的價位已經離很遠,否則有經驗的老手不會介入,經驗上而言,押哪邊都不太會有好下場,壓弱方,強勢的那一邊隨時可以誘出停損單,而且一般人看到敵方單子那麼大量會有壓力,也幾乎不太敢出手;壓強方,遑論排不排得到下手的單子,有時成交後剛好變成故意營造的反向祭品;不過,實務上當下的各種狀況可都是瞬息萬變,還是要近距離觀察盤面成交的演變情況,才"或許"增加"一絲絲"的判斷信心,所以之前才建議要看盤至少半年,因為期權就是真真假假,尤其當沖單很容易被搞得昏頭而弄不清方向,所以也呼應前面h大分享的原則,能夠躲過貓的假死老鼠才有生存契機~
因此,原則上,長線單總是比短線單稍微占優勢一些些,不論從降低交易成本或避開洗盤掃單的亂市等方面來看,但是,話又說回來,沒有足夠資金,誰能夠忍受多少震盪而承受不停損的壓力,反之,若有豐沛資金,又何必來此槓桿比例這麼大的市場曝險,常有人說用100萬下一口單很安全,可是認真想想這種策略,除非真的是避險用(這裡說的是去避"系統性的風險",不是避正常漲跌的風險),不然何必咧?!目前定存雖然利率不高,但是99.9999%保證獲利(中央銀行有300萬存保),通常來這個期權市場的心態,正如個人前述,就是覺得可以撈到別人的錢,於追求利潤的同時,也順便享受風險帶來的刺激感,但是,大部分的情況是風險確實體驗到了,甚至到最後時都已經無視風險的存在-麻痺或者陣亡了,而至於原本的目標-獲利就不是那麼盡然~
統計上,對於主導不了盤市的參予者來看,前提條件是,具有多一些"隨波逐流"個性的人比較適合投入這個期權市場(僅止於適合而已,並不是說一定會獲利),必要條件則是,倘若加上"不把錢當錢看"的心態,也就是下單後就抱著不是你死-斷頭喔,就是我活-賺錢囉,的心態,白話一點就是沒有所謂的停損點(這對市場上常在洗腦的觀念剛好背馳),則此"異類"達到目標獲利等級的機會會提高一些些;前者,好聽說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難聽點是"牆頭草",古代有被稱"逆賊",近代中國稱"漢奸",但是生活規範或科學邏輯的準則卻早已在人們接受教育與學習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不易改變的主體價值觀,因此,每個人多多少少會有不同程度的主見,要練到翻臉比翻書還快的違背人性可真不容易;再來後者,如果不把錢當錢看,那當初就不會有想來此市場賺更多錢的心念,倒不如吃喝玩樂花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更值得,所以,至此說來,這期權市場裡面存在非常多的矛盾,真正能克服而練就神功的可想而知是屈指可數(不含h大說的造市者),然而,這些貪婪或恐懼的矛盾卻也正是有心人的最佳利器~
最後,還是再次強調與建議,沒有三兩三,最好還是不要上這座深不見底的期權梁山,否則,投入的資源只會變成別人下場戰役的糧草罷了~
恕刪)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激中傷你的人,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激發了你的鬥
jerrymiao wrote:
…….於追求利潤的同時,也順便享受風險帶來的刺激感,但是,大部分的情況是風險確實體驗到了,甚至到最後時都已經無視風險的存在-麻痺或者陣亡了,而至於原本的目標-獲利就不是那麼盡然~
.......必要條件則是,倘若加上"不把錢當錢看"的心態,也就是下單後就抱著不是你死-斷頭喔,就是我活-賺錢囉,的心態,白話一點就是沒有所謂的停損點(這對市場上常在洗腦的觀念剛好背馳),...(恕刪)
看了你這兩段話,我在苦笑!加上心有戚戚焉。
我像是一個在勸他人怎麼平安開車的賽車手,而你是我的同行?還是曾經是?不然怎暸解這種心態?
雖然在勸他人怎麼平安開車,心裡卻隨時準備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又要出大車禍。已經送醫了好幾次卻還是硬要在坐上駕駛座的我。
(為什麼用賽車來隱喻?因為賽車手是盡量閃躲而不輕易踩煞車的。)
『華爾街巨熊』杰西•利維摩爾,一生4起4落,高峰時擁有的資產,算上通膨的話比現在的比爾蓋茲還要多。可惜他自殺的時候恰好是那第4落。(第二年股市就落底並走出好幾年的大多頭。)
我只希望自己”失敗比成功少一次,謝幕時是在成功的那一次”。
也祝福大家”如上”。不要學我的賭徒心態。開車以安全為要。
另感謝 jerrymiao 還有各位大大的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