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全數揭露高薪100指數成分股 的實際意義???

http://money.udn.com/storypage.php?sub_id=5641&art_id=428080

好多高價股都沒入列.

大立光 晶華 王品 儒鴻 可成 上銀 巨大 美利達 ...

這榜單真有意義嗎? 之前不敢公布11到100名不就是怕有爭議嗎?

有神大可以解惑嗎?
沒有意義囉,只是政府宣傳工具,它好像是用薪資總額,所以人數多有用,
A公司一人領3萬,有一千個員工=3000萬
B公司一人領6萬,有一百個員工=600萬

結論A公司是高薪企業。所以一堆員工人數多的金控與電子代工系統廠入列,但其實真正高薪的是IC設計。
再說高薪又代表什麼?人事成本控制不良或產業前景好?

只是政府宣傳工具
BLURRY wrote:
沒有意義囉,只是政府...(恕刪)


根據交所的說明,「臺灣高薪100指數」之編製標準明確,首先以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的本國上市公司為採樣母體,經過流動性檢測後,綜合考量「員工平均薪酬之最高的前三分之一」、「淨利」、「每股淨值」及「員工薪酬總額」,篩選出100支成分股。

至於權重的計算方式,因著重上市公司個別員工之薪酬成長幅度,故特別將「員工平均薪酬成長率」納入考量,輔以「總薪酬規模」及「公司獲利」兩項因素後,依據銳聯公司的基本面指數方法計算各成分股之權重。指數編製兼顧商品化需求,「臺灣高薪100指數」可作為被動式投資之追蹤標的或授權發行指數商品,以引導資金投注發放薪酬較高之上市公司,鼓勵企業重視員工薪酬,並非單以薪酬規模大小或平均薪酬高低進行排序或篩選。

http://www.npf.org.tw/post/3/14164

並不是單純用薪資總額,至於有什麼意義嗎,很適合給新鮮人找工作參考
同產業比較,金控也是有沒上榜的。
那不曉得股王大立光沒上榜的原因是員工薪資成長幅度較小還是總薪資規模不夠大?
平均薪資公司淨利他應該不會低於上榜的主機板公司像是精英,技嘉.

所以還是搞不懂這指數對投資人的意義尤其權數排名又不揭露.
一般行業內的高薪表是不公佈的。

沒得比較,才不用加薪太多。


這玩意就是警告企業……以前可以,現在不行呦!


該加薪就要加,不然留不住人才。




然後宏X要留人才,出政策!


股價跟烙賽一樣……至於嗎?這不是好消息嗎?


不是公司不好,是投資人不領情……(嘆)


我還蠻欣賞 android那款螢幕耶。

挺適合開APP看股票,可觸碰,來得及下單。

不需要用滑鼠。


但挺多規格要盡量跟上市場才行,壓在二線品牌有點掉漆。

明明是好公司。
平均薪酬成長幅度
A工程師薪水3萬 加薪5千 5/30=17%
B工程師薪水5萬 加薪5千 5/50=10%
A公司勝

總薪酬規模
A系統代工廠工程師薪水3萬 員工3000人
BIC設計工程師薪水5萬 員工300人
A公司勝


這準嗎?




是光頭不是禿頭 wrote:
將「員工平均薪酬成長率」納入考量,輔以「總薪酬規模」及「公司獲利」兩項因素後
去看名單吧!
如果事業內人士,應該會心有戚戚焉
也許不是真實的,但沒上榜的我想會更心有感受

有上榜是一種肯定,沒上榜是員工流淚
"上銀 巨大 美利達"~你一定沒有去血汗過~不然這些都頗呵呵
至於大立光???就要看有沒有人待過了,理論上應該也是
且大立光現場人員那麼多1/3,應該有算到OP,只有OP薪水不高,應該就進不了榜了
============
是個找工作的工具+1

賺錢賺得多,給出的薪水費用少,不是更適合投資嗎?

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黑虎先生 wrote:
http://mon...(恕刪)

那是配合政策

年底要打考績用的

你應該沒認識公務員齁

一般國外發佈裁員股價會漲,因為成本減少。
而對投資人而言,公司越賺錢越好,但員工越高薪則表示獲利減少,
如以台積來說本來EPS10元,但是15%拿去當員工分紅,則EPS變8.5,這樣對投資人好嗎?
但是這沒考慮高薪可以吸引人才帶來的競爭力,所以所謂的高薪對於公司的好壞
是否有絕對關係實在很難說。

PassiveIncome wrote:
賺錢賺得多,給出的薪...(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