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自己也出社會四年了
快畢業時就培養理財觀念
投資基金、股票
理財、投資資訊都有在注意研究


目前資產
算算出社會後的資產
在股票內滾動的金錢約20萬

基金定期定額也30多萬
加上報酬率就差不多40萬


收入
目前薪水收入加上加班
一個月大概在4萬


支出
每月扣掉給家裡的錢和平時花費
還有1萬5可以投資

這四年期間花過最貴的產品就是台20萬的中古車
但開沒幾次就給我爸開了

其餘都是一般花費
像是吃飯、唱歌之類的
一個月大概在6000上下


這樣下來
至今所有資產都變賣成現金
也是沒有人生第一個一百萬

目前單身,除了養活自己外
每個月拿1萬塊出來幫忙負擔家計外
並無其他負擔
依這樣累積財富的速度來看
如果未來買房子、車子

我每天光是換貸款就夠了
哪來多的錢存錢甚至是投資



是我薪水不高嗎?
還是我理財方式有問題?

煩請專家幫我分析一下



P.S
出社會後
發現我爸媽這厲害
房子、車子、孩子
一切的開銷
都有辦法應付
很正常

現代上班族絕大多數收入都是如此

所以如何提高"被動收入"

就是很重要課題了

以上

alex0 wrote:
很正常

現代上班族...(恕刪)
大大 能解釋一下被動收入的範圍嗎?
樓主有不錯的收入, 又懂得投資
平均一年有 15萬的財富累積 ... 比當年的我強多了.

若樓主想要加速財富累積速度的話,或許可以試試..
1) 轉到園區上班 ... 以前比的是股票紅利,現在 @#$%^ 不知道要比什麼
2) 當 sales 賣車子/賣房子/賣保險 ... 做的好的話,待遇會比現在多很多(註)
3) 利用下班時間多兼一份工作, 這個多個一.二萬應該沒問題

註:之前認識一位 7年級的小女生, 剛出社會賣保險, 才做一年半平均月收入是六位數
我也好想知道
我的第一個一百萬何時會出現啊???
努力的工作吧
一個月薪水四萬,月底剩一萬五可以投資,那表示家用+生活費=兩萬五。
又文中說自己的開銷是六千,那表示您給家用一萬九?

如果真的一萬九,您給家用就去掉近一半,表示你的月收入僅兩萬,這,當然是很少囉!
如果不是一萬九,是有一些用在其它地方,那表示你可能要再撙節花費。

另外,個人建議,唱歌是很花錢的,何妨改成其它嗜好?
小弟打籃球,一年基本花費不過球鞋兩雙到三雙,以每雙一千五計,約四千五,似乎比唱歌來得划算又健康。

三餐費用,若常需外食,不如常帶便當,健康又省錢(偶爾外食無妨)。

另外,投資所得,若不能以複利公式成長,賺到的就花掉,我覺得,那跟沒有賺一樣(那台中古車真的有必要嗎?)。因為以基金論,平均有20%就屬不錯,一百萬一年才約賺二十萬,一台中古車就不見了。

以上僅供參考。
P.S
出社會後
發現我爸媽這厲害
房子、車子、孩子
一切的開銷
都有辦法應付


爸媽的年代 不像我們這樣 有那麼多娛樂費、繳保險費、手機費、信用卡費等等
再加上經濟起飛的年代,只要不賭博大家樂
通常養兩三的孩子也沒問題
現在大家都說養孩子要花多少
但不生孩子就真的會有錢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吧
keigolee wrote:
P.S
出社會後
發現我爸媽這厲害
房子、車子、孩子
一切的開銷
都有辦法應付..(恕刪)


個人認為

是競爭.學歷浮濫(需與求)及房價高漲使得現代的父母在教育及房屋費用上比過往的父母要來的高很多

故,現在的父母在養育小孩之費用上要來的高許多

加上景氣差,讓許多上班族都難以兼顧自己與父母了

何況是成家立業

以上
keigolee wrote:
P.S出社會後發現我...(恕刪)


這一切的差異 都來自於一件事

通貨膨脹

這真是一般平民財務的最大殺手
自己問問長輩以前的消費水平吧
dupre wrote:
這一切的差異 都來自於一件事

通貨膨脹
...(恕刪)


是啊
這幾十年來
經濟不斷在成長
但是通貨膨脹也是努力地成長
尤其現在全球原物料成本都在不斷地增加
令人感覺過日子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

之前看過一個笑話
(雖說是笑話, 但我個人卻覺得反應了社會面)

幾十年前, 我爺爺奶奶省吃儉用, 下田耕地, 辛辛苦苦也能拉拔七八個孩子長大
到了我父母這一代, 省吃儉用, 辛辛苦苦, 也供了我和妹妹長大唸書, 還能照顧爺爺奶奶養老
到了我這一代, 省吃儉用, 辛辛苦苦, 卻只能養活我自己


幻想之所以美好, 在於它有成真的可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