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前篇與人口相關的討論,這篇我們將針對火熱熱的時事台灣降息來討論
用思考來代替發問,投資永遠是一條思考的路
台灣降息是放流動性有沒有用?
個人認為:沒用

台灣面臨所有政策都失效的環境了!
台灣的病,當然是過去所造成的,但是現在的病因不在台灣,而在中國。

過去降息導致貶值救經濟,近期的範例有幾個:日本、澳洲
所以我就以其中的澳洲作為參考:因為澳洲的貿易依存度高 跟 台灣比較像
此二圖是澳洲的利率 與 兌美金匯率 , 一旦啟動了降息,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台灣:降息 > 匯率下跌


澳洲從2012年出口不振開始,不斷的使用財政政策試圖救起礦業為主的出口,而這些礦產的出口最終的大買家就是中國。
所以澳洲政府想的是:我降價賣,說不定就能夠帶動需求讓中國買貨。
但是這個如意算盤錯了:中國2008年後4兆元暴力經濟的結果導致了產能過剩,這才是真正的因
所以澳洲即使降價,中國就是吃飽了,澳洲降價想讓中國吃更多,自然無效了。
所以澳洲的政策失敗了。
但是澳洲的後果呢?
澳洲為了搶奪中國的歡心不計成本的降息貶值,反而招來了兩個爛桃花:
股票價格高漲、房地產價格高漲


現在澳洲正在為了這兩個爛桃花買單
而預期要達到的目標:增加出口呢? 失敗
而台灣也將會是同樣:失敗
台灣貨幣的貶值總是有人受益有人受害,而政府的目標是刺激出口,來提升經濟
這一點的目標方向跟澳洲一樣,但是造成的結果會完全不同:澳洲得到的是利率跌、匯率跌、股票漲、房地產漲,但是真正的目標:出口一樣衰退。
一 台股反而受害
首先觀察:台灣股市在美股暴跌後,仍可以相對強勁的理由
1.
匯率相對穩定:因為其他新興市場貨幣或東南亞貨幣,都貶翻了
2.
台灣的政府很敢砸錢護盤:這點不用多說,做的頂好。
所以台灣在這麼不良的環境之下,仍相對安穩,直到央行降息戳破為止。
央行降息就是宣告新台幣準備貶值:這代表台灣匯率不再穩定了
那麼過去短暫躲在台灣享受台灣政府庇蔭的這些錢,就會準備撤離台灣了
首先我認為台灣股市會面臨到的狀況
1.
台股在近期只要逆價差收斂,外資完成套利之後,就會開始撤出:
原因:相對穩定的匯率,以及套利的獲利空間,再央行降息導向主動貶值之後,變數擴大,相對外資來說風險也加大
(因為外資也會擔心,萬一台灣發瘋像東南亞一樣主動讓貨幣狂貶,這一套的台股資金就會完全套牢),
為了避免上述的情況發生,這時外資必然未雨綢繆會採取減碼的動作。
2.
當外資減碼降低匯率風險的同時,就會引動台股加速下跌的風險。一旦形成,降息反倒弄巧成拙:還沒享受到復甦,先害了台灣的股市與投資信心。
3.
降息有害金融族群的獲利,會直接讓金融股下跌。
而金融族群注定要跌,而貶值受惠的漲跌仍在未定之天,局勢不利。
4.
降息一出,更是央行坐實了台灣經濟衰退的最後確認(信心流失:散戶不重要,擔心的是外資也這麼認為)
而台灣政府更是黔驢技窮,拿不出因應的方式沒招了,只能濫用貨幣政策。

所以從上面的因果推論:我認為降息將有害股市

二 房地產不會受惠
首先:自住買房的會小小受惠於房貸利息下降,這對當下房價沒有影響
其次:房地產價格過去最主要的動能來自於投資的需求,我們就來分析這一主要房價推手的心理

上圖是台灣房地產價格指數
目前台灣房地產環境
1.
價格已高,向上空間不大;而投資客房子的買家剩下剛性需求的自住者,自住者追價意願低落,所以從價格來看,房價上漲機率很低,反而下跌比較有空間
2.
成本:明年房地合一稅,提高了持有的成本,因此成本上漲,獲利下跌
3.
利率:成本之一,降息讓每萬元/年的成本下降0.125%,這對獲利提升影響很小。
以上,我們把上面的變數公式化
總報酬 = 資本利得or利損 – 利息成本 – 持有成本 – 稅金 – 轉移成本
而上面主要五個變項
資本利得可能不會實現 , 利損機率高
稅金明年開始確定提高
利息成本雖然降低,但是影響報酬率很小
轉移成本持有成本相對影響小
所以我認為投資客不會在此時因為降息就出手掃貨
房地產不會因為降息漲。
除了這些因素外,房地產還有許多影響的變數在裡面
下面連結可供參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4535704&p=1
央行降息,台灣股市受害,房地產不受惠,未來會因為台幣貶值而產生通膨,這一舉措真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