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有買金控股票算是受災戶
許多人民幣TRF(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投資人內心也急凍。因為人民幣從去年8月6.2元兌一美元,到今年1月已創下5年新低6.59元,而人民幣TRF是每月結算,若人民幣升值可賺一倍,貶值卻要賠兩倍以上。一位受災的投資人估計,台灣TRF總曝險金額上看兆元。
所以是只有法人或專業投資人(PI)才能玩的金融商品
一般個人是不能投資的
所以受災戶多是中小企業
雖然如此,對社會的影響並不是沒有
中小企業仍有不少僱員
公司倒閉,這些僱員也會失去工作
再者,這個商品並不是上漲賺1倍
下跌賠2倍這麼單純
大多數是設計成上漲最多賺5%就KO(Knock-out)(10萬賺5000)
下跌以2倍槓桿按執行價承接underlying currency(澳幣、人民幣或各種貨幣)
直至合約到期(通常是12期/年或24期/2年)
當underlying currency強勢時
TRF會在短期內就累積賺到5%,合約KO結束
在不用拿出本金的情況下(只須提供抵押品)
這樣的報酬率簡直是無限大
但當underlying currency轉為長期弱勢時
投資人就像是跌進無間地嶽般
每期要拿出2倍本金承接弱勢的underlying currency
(或選擇差額交易,認賠以市價賣出)
而且要一直接到合約結束
TRF本來是作為外匯避險工具
卻被台灣的銀行拿來當理財商品賣給中小企業主
光憑這點,銀行就已站不住腳了
將責任全怪罪在投資人身上並不公平
銀行有責任瞭解客戶、評估客戶的風險承擔能力(KYC)並充份揭露風險讓客戶知道
而不是只想賺取高佣金而賣不適當商品給客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