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常在想:如果不是大部位的一次買入數百張持股作為投入,想要用長時間持續的投入來準備未來退休規劃,股價的波動長期來看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散戶進入市場投資到底要賺什麼?單純只為價差操作者,對技術面的依賴很重要,卻又不認真下功夫,道聽塗說居多.沒賺到價差反而套牢才變成長期投資,往往只是本金大縮水,卻沒有長期投資該有的預期現金流.
以長期投資為目的卻又追逐在價格的差價,似乎搞錯重點.若是為退休作準備,要的是退休後穩定的現金流,小資存股就應該接近基金式的投資方式,只是面對價格的波動,投入方式由定期定額變成定期不定額而已.
4/12(二)補充:
謝謝各位先進的不吝留言指教,每一則回文小小花農有時間都會仔細看.
個人為何有很大的感觸,很多人都會想說如果父母能在早期就為子女作好理財規劃,至少給子女一些較正確的理財觀,就不用自己浪費時間去摸索,實戰經驗如果不能帶來助益,只是把錢送給市場而已.
小小花農 wrote:
個人常在想:如果不是大部位的一次買入數百張持股作為投入,想要用長時間持續的投入來準備未來退休規劃,股價的波動長期來看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恕刪)
以花農最心儀的中花店為例..買貴5元..等於少領一年股利..
有些金融股..高低價差可能20元..等於2~5年股利..
因此..買在對的價位..顯得很重要..
但是..誰有本事..買在對的價位呢?
因此..逢低分批買進..逢高調節一點..
既可以達到賺價差兼存股的目的..也可以壓低進貨成本..
另外..單看個股..萬一沒甚麼變化..
需要選擇同類股的兩檔做交互調節..
例如..經常在台企銀與玉山金..交互買賣前進..
從去年初..到現在來看..成效還說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