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我通常都是買成交量低於千張、獲利或前景佳、本益比低,且股價低於淨值的股票。擺個半年一年兩年或三年,持有期間領領股息。待至本益比修正、成交量增至萬張以上,就開始找符合上述條件的股票,找到後,就全賣全買地進行換股,同時留些錢來用。投資期間不管股市變化,每月每季檢查一下營收獲利變動情形(通常只有兩家), 若在預期內,基本上是不管股價,也沒事可作,頗無聊的。
Adfn wrote:從這兩個故事來看,...(恕刪) 真正影響投資最後獲利或是虧損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進出場價位的選擇,至於基本面、籌碼面、技術面的分析,都是為了從一千四百多支股票挑出有潛力的個股,然後接著等待適合的進場價位,成交量大只是代表流通性高,市場關切的程度高,跟能否獲利關係不大,但可以確定的是,成交量大的話,你想賣的時候會很容易。
Adfn wrote:從這兩個故事來看,我們就能知道在股市中,若是喜愛追逐量大的個股,通常是大賠小賺,而喜歡買沒人要的股票,大部分是小賠大賺。...(恕刪) 你看到兩個故事就能得到結論?不簡單!我聽到五個故事,還得不出結論捏!你也幫我下下結論,如何?故事如下:1.林彪不抽煙不喝酒,只活了63。2.周恩來只喝酒不抽煙,活了73。3.毛澤東只抽煙不喝酒,活了83。4.鄧小平即抽煙又喝酒,活了93。5.張學良吃喝嫖賭樣樣來,活了103歲。
看你的財力啊....要是你都買個位張數,那大概沒差你要是能買百張以上,你玩看看就知道差別了,當你的買賣會推動好幾檔,不論買進賣出都很困擾的你要是需要錢,一賣出就跌的5%..那你當初的未實現損益根本寫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