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推薦合法合理的節稅方法! 且是一般普羅大眾容易做到的.

我有想到下述幾種(僅供參考,請自行判斷好壞!). 凡事各有利弊, 請勿筆戰!

(1)中高所得者,股票儘量不參加除息,避免被扒3層皮(單筆超過2萬要繳2%健保補充費,可抵稅額減半,股利併入所得稅). <缺點>可能錯失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果.

(2)買海外配息基金(債劵/股票),好像海外所得100萬以內免稅. <風險>要給銀行手續費,且可能是自己本金配給自己.

(3)汽車儘量買1800cc以內, 或是更低cc數的, 省一點燃料稅,牌照稅(應該有人會說不買最省,哈哈~). <缺點>車種選擇性變少.

(4)薪資自提勞退(最高6%),可以免稅. <風險>以後可能勞退也會虧損或倒閉,少數資金被綁死.

(5)自有房屋要去登記成自住,稅率是非自住的1/5. <缺點>暫時想不到

(6)機車買150cc以內的, 可以免牌照稅. <缺點>會少幾個車種可選(151~250cc).


PS:以上種種主要是為了不想讓某些人退休後領太高的所得替代率, 這段寫出來, 可能會引起筆戰.
文章關鍵字
1.台灣是兩稅合一,如果個人所得稅不高的話,可以參加除權息
2.購買海外資金,如果以外幣計價,要小心匯損,如南非幣或澳幣
3.1800cc的不會差很多,不常用車的話,乾脆租車,更省...
4.之前有修法,勞退帳戶的65歲可以選擇一次領,如果有多錢的話,可以考慮多提撥6趴,畢竟,勞退的利息比定存高,又免稅,所得高者,如果還在所得稅率臨界值,可提撥可降一個級距13變5
5.一戶可以一人一間自住,家裡有三房,掛三個人...每間都自住...
6.乾脆買電動機車....

ps.你的ps很難懂...
CCF55 wrote:
請大家推薦合法合理的節稅方法! 且是一般普羅大眾容易做到的.
...(恕刪)

種樹

建議樹種可以選 ... 「無患子」

不可以摘果,但是要整理環境 ( 掃落果 )

落果掃起來可作兩種加工

一是先把無患子液煮起來

二是把煮完的籽線串成珠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種樹 建議樹種可以選...(恕刪)


節稅...結穗...原來種田最省..免所得稅...XD

大師啊!!!小的受教了

Linpossible wrote:
1.台灣是兩稅合一...(恕刪)


請問個人所得稅 年收入多少以上 ,參與除權息才需要報稅 ? 3Q
我已經幾年沒繳所得稅了,今年因為扣抵稅額減半才開始要繳稅
注意,是扣抵稅額減半,不是扣抵比率減半,所以所得稅率在5%~10%之間的廣大受薪階級還是可以參加除權息的

今年健保補充費是要單筆股利領20000以上才會扣,且扣費率是1.91%
所以把持股分散是一個做法,且還能分散風險(採到像光洋科這樣的地雷,損失也能降低)

另外可以買ETF,證交稅比較低,其實只要減少交易的頻率就有節稅的效果了

最重要的是沒事不要買車,車的稅真的蠻多的,一下保險費、牌照稅、燃料稅、再吃個紅單之類的,沒完沒了阿
CCF55 wrote:
PS:以上種種主要是為了不想讓某些人領太高的所得替代率
(恕刪)

你想太多,
剛出爐的新聞,
明年度政府預算短差1536億 政院:以舉債彌平

咦!
不記得好像軍公教的什麼名目一年也是1千多億。

你不想做的事,
政府輕鬆鬆鬆的舉債就好,
不然,高雄、苗栗也不會負債累累。
CCF55 wrote:請大家推薦合法合理的節稅方法! 且是一般普羅大眾容易做到的.

我有想到下述幾種(僅供參考,請自行判斷好壞!). 凡事各有利弊, 請勿筆戰!

(1)股票儘量不參加除息,避免被扒3層皮(2%健保補充費,可抵稅額減半,股利併入所得稅). <缺點>可能錯失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果.

(2)買海外配息基金(債劵/股票),好像海外所得100萬以內免稅. <風險>要給銀行手續費,且可能是自己本金配給自己.

(3)汽車儘量買1800CC以內, 或是更低CC數的, 省一點燃料稅,牌照稅(應該有人會說不買最省). <缺點>車種選擇性變少.

(4)薪資自提勞退(最高6%),可以免稅. <風險>以後可能勞退也會虧損或倒閉,少數資金被綁死.

(5)自有房屋要去登記成自住,稅率是非自住的1/5. <缺點>暫時想不到

(6)機車買150CC以內的, 可以免牌照稅. <缺點>車種選擇性變少


PS:以上種種主要是為了不想讓某些人領太高的所得替代率, 這段寫出來, 可能會引起筆
請大家推薦合法合理...(恕刪)


請大家推薦合法合理的節稅方法! 且是一般普羅大眾容易做到的.

我有想到下述幾種(僅供參考,請自行判斷好壞!). 凡事各有利弊, 請勿筆戰!

(1)股票儘量不參加除息,避免被扒3層皮(2%健保補充費,可抵稅額減半,股利併入所得稅). <缺點>可能錯失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果.
如果可期待的收益超過費用~那值得投資嗎~!?
ex:假設殖利率4%而且預期可填息的股票~費用總額約1%~這樣一來一往還有3%的可預期資產膨脹率~

(2)買海外配息基金(債劵/股票),好像海外所得100萬以內免稅. <風險>要給銀行手續費,且可能是自己本金配給自己.
可以分散投資~
(3)汽車儘量買1800CC以內, 或是更低CC數的, 省一點燃料稅,牌照稅(應該有人會說不買最省). <缺點>車種選擇性變少.
養車的費用跟其帶來的便利~這要看您個人實際情況與認知
(4)薪資自提勞退(最高6%),可以免稅. <風險>以後可能勞退也會虧損或倒閉,少數資金被綁死.
這個蠻推薦的~前提是您要相信政府~而且大部份的勞工都有參與~破局機率不高
(5)自有房屋要去登記成自住,稅率是非自住的1/5. <缺點>暫時想不到
有兩間以上的就要考慮戶口配置
(6)機車買150CC以內的, 可以免牌照稅. <缺點>車種選擇性變少
這............也未免太省了吧~!?

PS:以上種種主要是為了不想讓某些人領太高的所得替代率, 這段寫出來, 可能會引起筆


**************************************************************************************************

避稅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減少名目上的收入或增加名目上的支出

其實只要總資產膨脹率有高於費用支出~

其它的就好好享受人生吧~

太拘泥於小錢反而會失去人生大格局~


以上參考~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設立本國公司,用公司名義買房地產,透過未上市櫃公司不動產交易證券化,可以避開個人房地合一所得稅率45%和企業房地和一稅率17%,只要繳證交稅率千分之三。
當包租公的因為要繳補充保費,可以合理調漲房租,不無小補。

要避開補充保費和折抵扣稅額減半的話,就是改去當外資,內資稅率是45%還要繳補充保費之後還有長保費,當外資用分離稅率20%。

買保險避遺產稅和贈與稅,這方法也很不錯
股票儘量參加除息可以退稅
而且選扣抵稅額高的
我麼夫妻年收入合起來不到50萬
又癢2小孩
股票退額都是多的
================不要說股利超過2萬.以前5遷就可以避開了啊

多報扶養親屬父母和兄弟的小孩
最好自己多生幾個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