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銀行理專問候好幾次
最後想說不要讓年輕人覺得徒勞無功
於是答應接受拜訪 (其實以前都找藉口婉拒)
不過短短一兩小時內推了好幾款理財商品
一時之間消化不過來, 希望能多提供資料
理專則表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說明, 募集中的商品額滿就沒機會, 希望能當場決定
像類全委認購額度就希望我至少買到一百萬
我實在不能苟同這種推銷方式
為什麼理專會認為這點時間就會讓客戶掏出五十, 一百萬來購買?
真的覺得用這種過了這村就沒這店的話術, 就可以讓人掏出錢來嗎?
銀行在訓練理專時, 是否有考慮到將消費者行為決策的學理放進訓練中?
理財商品在行銷學來講是屬於高涉入商品
高涉入商品指類似房地產, 汽車, 理財商品等需要評估商品屬性, 比較優缺點稱之
消費者從認知理財需求, 蒐集資訊, 評估投資方案, 到作成投資決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並不是每個消費者都像阿公阿嬤聽幾句話就會丟出幾百萬給他們
最後看類全委推銷不成, 拿出一張儲蓄型保單資料來推銷
唉.....就不能多點創意或展現幫客戶賺錢的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