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碳(1723)12月營收6億450萬元,月增率64.00%,年增率29.75%
中碳(1723)106年12月單月稅前合併EPS 0.89,全年稅前EPS 5.89元

目前先覆蓋一張牌200零股
將終身持有領現金股利不賣
因為石墨烯題材就很喜歡中碳,未來有夢的感覺
另外還有碳纖維材料、電動車負極電池、活性碳超級電容等在擴張中
不過2015年沒錢抄底,
現在也已是電動車電池的負極材料廠,股價越墊越高
全台獨家第一座3000度高溫石墨廠也完工了,2018年將貢獻營收,逐漸轉型碳材料廠
2018是中碳四大投資的收割年,
之後將邁入高成長跟上東洋碳素的步伐
我認為短線震盪糾結,但長線贏的機會很高。
日本碳素走勢

中鋼碳素走勢

***消息面***
林弘男指出,中碳屏東廠一期,建廠進度,跟規畫期程相當,明年1月將正式投產,碳材料的規畫產能約2000噸、石墨化負極材料約2000噸、以及活性碳60噸,這是國內第一座高溫達攝氏3000度的石墨化材料廠,屏東廠的啟用、投產,將成為2018年中碳營收的主要動能之一。
他表示,無論是電動汽車、電動機車、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或是儲能設備等「電動載具」,都是國際力推,也是我國的主要產業發展政策,「對我們來說,是利多」,林弘男表示,而在屏東廠投產之後的綠能商機,「中碳剛好跟上了」。
**********
國際原油2017年12月,每桶維持在60美元,苯價也回升到每噸近900元水準,中碳(1723)下游客戶加速提貨,彌補11月歲休的空窗,中碳苯的產能全開,提升2017年營收,今(2018)年第1季也看旺。
中碳副總經理黃書誠說,中碳苯的產量,平均每個月都維持在6,000噸左右,去(2017)年12月,「可以說是歷年來最高的」,直接拉升到7,000多噸,「還不夠供應」。
他表示,最主要原因是,國際原油近來維持在每桶60美元上下,帶動苯價從每公噸700美元,回升到880到890美元之間,而中碳在2017年10月28日到11月12日歲休,使得澳洲等許多下游客戶12月積極提貨。
由於2017年12月整個月的產品和價格雙雙上揚,該月營收,是中碳2017年全年最好的一個月。
黃書誠說,至於供應電動車和超積電容的介相瀝青碳微球原料,雖然12月出現大陸下游客戶短暫觀望的狀態,但是,去年底到今(2018)年1月初,已有轉變,客戶已有提早出貨的要求。
他指出,大陸車用鋰電池新規格尚未出爐,中碳下游電池廠下單提貨,有點停滯,主要原因是大陸正在重新對鋰電池未來的電容量、續航力進行修訂,而且,可能有較高標準,原本預估2017年底,即可公告實施。
不過,目前來看,可能要等到今(2018)年1月底,新辦法才會出台,原本預估下游電池廠要等到2018年2到3月後,提貨才會加速,現在看來令人放心許多。
法人也看好台塑(1301)越南河靜鋼廠煉鋼產能大增,也將使得中碳的料源成長,將可挹注獲利,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1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