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內的製造業早就開始外移到東南亞,課這10%的關稅看有沒有辦法轉移,無法取代的自然由老美付,美國人付的起這10%關稅,但是可以取代的產品,中國企業家要想辦法吃下。
由於這些年來土地及工資高漲,中國企業現在的利潤並不高,多10%的關稅等於要這些企業的命,中國製造業勢必得加速外移,製造業是一個大國的根本,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強大的國力,現在的中國的製造業只是大但並不強,所以中國才要提倡2025中國製造,川普這一招就是直接打擊中國的國力。
中國輸往美國的大多數是可以取代的民生必需品,課稅初期雖說美國需多支付些稅金,但長遠來看這些基礎的製造業很多都會因為10%關稅離開中國(不離開就等著被台灣、韓國及東南亞取代),造成中國國內產業空洞化(跟現在的台灣一樣)。
其實美國除了軍力強大外,經濟戰的能力也很強(一大堆的金融人材、諾貝爾學者),中國現在國內地方債務不斷攀升,很多地方是靠賣土地換錢搞建設,高漲的房價就如同積蓄在水庫大壩裡的水一樣,一但經濟失去製造業這個火車頭後,房市的下跌會為中國帶來下一波的災難,現在的中國外強中乾,為什麼李嘉誠會不斷的拋棄中國資產,轉向歐美投資,因為他已經看到中國的未來。
改革開放政策為世界帶來一個全新的中國,世界因為中國這個新興市場的開放而迎來另外一波經濟榮景,後任的執政者在中國國力越來越強大時,開始耀武揚威,軍事上不斷的擴張,建航母&飛機,在南海造島開設新的海軍空基地,在東海挑戰美日,軍艦繞島時有所聞,外交上拉攏非洲中亞中南美的國家,形成歐洲跟美國外的另外一股勢力,乍看之下,一個全新強大的中國準備要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開始屬於它的時代。
但習進平忘了中國現在只是一小部份人富了起來,中國還不夠強大,它跟世界還是有很大一段的差距,中國的航母是落後的冷戰產品,最近中興事件讓中國人知道原來他們的經濟是如此依賴他們的敵人,中國要等到全部的人都富了起來才有實力挑戰美國,鄧小平經濟上,他先要求讓一部份的人富起來,在外交上韜光養晦,絕不當頭的戰略思想是很有遠見的,可惜現在的領導人高度不像鄧小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