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最近拜讀前輩的文章

發現有些前輩對世界各國的金融匯率及期指走向

甚至房市漲跌

彼此之間的交叉影響

都有一套看法

甚至可以看到兩年之後的光景

不知道有前輩可以分享一下

這些金融的大局觀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嗎

不想只是陷入在追漲殺跌

或不知道其所以然的圈圈內了
文章關鍵字

Hannibal Safina wrote:
小弟最近拜讀前輩的...(恕刪)


也許可以反覆、持續這樣作:
閱讀-->思考-->驗證-->整理

整理之後,我通常是盡量忘掉,可能只是個人習慣而已,覺得忘不掉的才是學到的。像昨天臨時想到,又把《國富論》拿出來看,還是會有新的收獲。
掉進水溝的包子 wrote:也許可以反覆、持續...(恕刪)


謝謝前輩的提點

小弟剛剛上網買了"國富論"來進修一下

感覺這條路一但走錯方向

回首就是百年身了
看到你買了《國富論》,其實我心裡有些歉意,那天只是想到有些書比較久沒看,就隨手拿了一本,寫出來只是想說,重新再看會有新的收獲,倒不是推薦投資書籍時會把它列為首選,如果要推薦10本投資書籍,我多半是不會把它列進來的。這不是說這本書不好,就書的內容來說,我還是覺得它是本好書,只是從這本書出發,到實際要交易的距離,實在太遠。

Hannibal Safina wrote:
感覺這條路一但走錯方向 回首就是百年身了...(恕刪)


我沒辦法說這是條好的路,也不能說是好走的路,所以最好是有興趣,不用勉強自己學不喜歡的東西。另一方面,市場一直在那邊,準備好了再進場就好。

----
以下談一點經濟學和投資。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不是自然科學,它追求的比較像是「怎樣作對社會比較好」,倒不是討論「這樣作對資產價格有什麼影響」,多數投資者對後者的議題比較感興趣,從中學習也會比較真實一點,以你開樓提到的,或者會參考總體經濟投資的人,都較偏後者的範圍。

所謂「各資產價格」,各資產泛指股、債、匯、房、大宗商品,價格自然是用貨幣衡量,因此多了解「貨幣」,會對整體投資看法有所幫助,因此可以看看貨幣銀行學的書(較為學術類的書,也比較生硬就是了)。至於從這些看法對應到實際如何投資,市面上應該有許多書可選,我覺得《經濟指標教你加減碼》、《巨波投資法》都不錯。
Hannibal Safina wrote:
小弟最近拜讀前輩的文...(恕刪)

推薦你看漫步華爾街,可以少走30年冤枉路。
我以前也試圖做一樣的事情,看了一堆書,研讀一堆資料,

但最後不得不承認,整個金融局勢資訊量太龐大,其實沒有人可以分析並且計算出來!!

就光講股市好了,裡面的資訊也是太多太多了,大到全球各國股票走勢,小到台股族群類股

講多的,看空的,技術面,籌碼面,消息面,什錦面,麻醬面

一個人在一天中,怎麼吃的完那麼多碗的麵?


市場每天在變動,行情也每天在變動,很多人總是再找飆股,追新的熱門族群,

但總是像找鬼一樣,永遠聽到別人說,自己總是碰不著!


分享一句非常有智慧的話:

你想要掌握變的東西前,你必須先了解那些不變的東西。


那在投資上,不變的東西是什麼?

對我來說,投資的原則是不能變的。

所以我自己投資定存股的原則是:

我只買長年穩定獲利,並且長年都有穩定配息的股票,任何有違上述兩點的股票我都不考慮。


言下之意是:飆股我不碰(沒有炒作就沒有傷害),獲利忽高忽低的股票我也不碰,

爛股,轉機股,我都不碰,當然我也不會去做空股市。

在原則很清楚的情況下,會發現你根本不必吃那麼多碗麵

把心思跟焦點放在原則上面,也會發現選擇標的,竟然是那麼簡單跟容易。

而且持股時的心理素質會非常強大,你對你的股票有信仰,就不會恐懼。

我們雖然無法預測週期和變動,但是我們將有足夠的實力撐過變動。


還是那句話:當我們想追求那些一直在變的東西之前,先把不變的東西給掌握好

就可以見招拆招,只要堅持,最終都能抵達終點。

反之,如果沉迷在追逐變動的東西,將很有可能在此迷失了自我,失去很多寶貴的時間跟金錢。

以前我也曾經這樣子過來 所以我了解


Hannibal Safina wrote:
小弟最近拜讀前輩的文...(恕刪)


我的做法

起初,一天閱讀30篇財經新聞。有不懂的詞彙就google到清楚。這期間閱讀與詞彙研究的時間花費比例是2:8

入門,一天閱讀50篇財經新聞。有與自己認知有出入的論述就google。這期間閱讀與研究的時間花費比例是4:6

中級,不看考古題,去自行測驗全民財經檢定,達到前20%的分數。一天閱讀100篇財經新聞,一週閱讀一篇財經專題,專題的深度是那種需要研讀幾小時以上的專業量。有與自己認真有出入的論述就google,並且下定論決定此論述是論成為自己的知識。


中高級,一天閱讀200篇以上財經新聞,裡面所有評論都必須決定是否為無效論述,可參考論述,可成為投資建議論述或為錯誤論述。每周閱讀兩篇以上財經專題並且進行延伸研究成為自己的常識。每季進行一次全球政經 商品 產業趨勢預測並於之後進行回顧檢討。開始進行歷史上跟總經有關的所有歷史事件進行回顧分析其對經濟的影響,諸如911 ,石油美元,1930大蕭條,兩次石油危機。完成這些研究你才不會被多數報導誤導你的認知。

高級,減少財經新聞閱讀量增加財經專欄閱讀量。增加自己分析,預期,決策的量。做歷史事件分析,將資產價格的變化與事件的結合直到往前20年以上,越往前越好,建議至少直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此外,每天紀錄以下所有資產價格,無一日例外。包含 美 歐 日 英 中 台 匯率以及股市漲跌幅,美 英 中 德 日 債權殖利率,石油 黃金 銅 鐵礦石,美元指數 cfets bdi。每月紀錄每個大型經濟體至少五項經濟指標。另外隨著進階之後新增自己關注的指數以及設定其紀錄頻率。

標準化自己的投資,分析,決策工作。

若能堅持5年,恭喜你,此時的你對財經,政治,歷史,地理都能談笑風生了

這套程序,我今年進行第八年,祝福你

stenvai wrote:
我的做法起初,一天...(恕刪)


這個方式真的令人佩服,我是每年總有一段時間完全不管市場,有回來才往回追,像最近把市場、新聞、01討論追得差不多了,又準備要離開這些了。

能持之以恆,相信您是高手。

alonenorth wrote:
我以前也試圖做一樣...(恕刪)


您紅字所寫,讓我想到易經。
謝謝各位前輩的幫忙

小弟覺得前路漫長

不過總是抓到一些方向了

很感謝各位前輩不吝分享自己的經驗

希望多年之後

還可以存活在這個市場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