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尖峰已過..現在是不是嘉玲..已經意義不大了
該回歸刺激經濟..的時候了
首先受害產業..最深的應該是觀光、旅遊、餐飲小吃等..
說實在的..如果套用馬英九當時的消費券..剛好可以救這些產業
應該沒甚麼不好..但當年共舉債858億元
但是..沒被採用的理由是..要排富
所以勞工紓困(疫情)補助上路,自營作業者/無一定雇主勞工的可申請3萬補助金
沒想到..幾乎是適用於平時不繳稅的人
如果這叫排富..那正當性有何在?
現在正在亂的叫做1萬元紓困金..真的有夠亂
電視上看到有的人說到很可憐
當然在電視上看到都市外的採訪畫面
老的很老..不過65歲以上應該是非家中經濟基柱的年齡..他們來領?
也有很年輕的..看起來有些是等當兵的年輕人..他們來領?
鄉下人現金是比較少..但卻是有田有地有房..基本上就資格有疑慮....他們來領?
如果這叫排富..那正當性有何在?
現在又要加碼農民漁民
如果..總共要領的人超過300萬人..每人1萬..也要300億
因為是現金..也不一定會拿去消費
坦白說..與其這樣..還不如套用馬英九當時的消費券
就算有1%的人..年繳稅上百萬上千萬..給他們消費券..會不公平嗎?
個個領得合情合法..不必讓想領的人冒險犯法..不是很好嗎?
真的是為了排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