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投資理財版看到一推人買奇奇怪怪怪怪的保單,實在是點點點
保險回報=把錢給保險公司理財-高額服務費
理財型保單如儲蓄險跟壽險當然是別買。只有機率低的醫療保險跟意外險值得買(因為跟其他保戶一起分散風險,再給保險公司賺超大佣金)
夫妻有公司團保,都能連保家人跟小孩。
全家各一個單位的醫療保險+意外險,任何意外,健保+團保+個人險都足以負擔。(各保險公司都接受差額證明)
多餘的錢自然做好理財規劃,抵禦通膨。
買保值的房子,最大程度抵禦通貨膨脹(畢竟房子是最大宗的消費品)。老的時候可以把市區房子賣了,到郊區買間房子住,賣房剩餘的錢投入美股領取股利。股利+新制退休金的利息+勞保,自然已經很足夠老年生活了。死的時候還可以把郊區房子跟美股(可能有變現一些了)給小孩,自住跟變現絕對都比壽險好一百萬倍
另外,不把錢全部投入房市,免得需要用錢時沒錢應用。
每個金融產品取其優點抵禦風險,才是理財。衝衝衝只是投機,跟理財半點沾不上邊,去賭場還比較有意思(至於買儲蓄險跟壽險則是做慈善事業,不如去慈濟?)
教育部每天要小孩唸一堆課程,是不能好好教教經濟學跟金融學,讓大家有基本的理財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