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創的「博弈門診」:好賭,其實是大腦生病了
究竟為什麼「賭博」會讓人「停不下來」?即使要賭上所有身家財產、甚至人身安全,賭客們也在所不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成癮防治科」開立了全台首創的「博弈門診」,希望藉由認知行為治療、諮商以及關懷陪伴,幫助病患離開賭博的惡性循環。「博弈門診」的出現,也讓普遍不了解「成癮其實是大腦生病了」的大眾對「成癮行為」有更清楚的理解。
我們大腦中有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叫做多巴胺,當人的行為滿足慾望時,多巴胺濃度就會提高,並釋放到伏隔核,也就是大腦與愉悅及酬賞有關的一叢神經細胞。提高多巴胺濃度的行為,會活化大腦中的酬賞路徑,於是大腦會督促行為者重複此項行為,讓行為者得以再次享受愉悅的感覺,這樣的循環就被稱為「多巴胺搔癢」。
「多巴胺搔癢」是由演化而來的一種生存機制,因為進食與性愛會增加多巴胺,進而激勵人類吃東西與繁殖等生存需求,當人類記住這種感覺,大腦便會鼓勵我們持續進行這些行為,並再次享受愉快與快感。但是,這種提高多巴胺濃度的自然行為,通常需要付出努力、必須等待,而賭博、電玩以及菸、酒等成癮物質,過程中不需經過努力與付出,就能大量提高大腦中多巴胺的濃度,促使人類不斷的重複循環。長期下來,透過自然行為製造多巴胺的能力下降後,成癮者就必須以成癮行為/物質來維持腦中多巴胺的濃度。
我們腦內有許多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與精神分裂症明顯有關的是多巴胺系統(Dopamine System),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腦內的多巴胺通常較不穩定。我們腦內的多巴胺系統會分泌多巴胺,在壓力之下,多巴胺的產生會較多,正常人的多巴胺系統會自動調節,使多巴胺不會產生過多。然而,在相同壓力下,精神病患者分泌多巴胺會比正常人多。
精神分裂症的分類
1. 妄想型(Paranoid Schizophrenia)--這是比較典型的類型,這類病人比較多妄想(被迫害)和幻想(幻聽)。
精神如何分裂?
*****
原來亢奮太久,多巴胺 長期分泌過多,有機率引發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必須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