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銀行在本月份、2022年三月中的時候召開了第一季理監事聯席會議,令外界大感意外的是,中央銀行宣布一口氣升息一碼(0.25個百分點),重貼現率調升上漲至1.375%,擔保放款融通利率以及短期融通利率也各調升0.25個百分點,分別調整為1.75%以及3.625%;而中央銀行定存單各天期利率也都會足額調升0.25個百分點。中央銀行終結了利率連七凍,這是自從西元2010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今、將近十一年以來,台灣中央銀行首次啟動升息,同時也是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任期內的第一次。中央銀行此番升息一碼,等同於是宣告了自從西元2020年第一季的時候由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所帶動的降息和量化寬鬆資金派對,已經正式準備落幕。
原本市場普遍皆預期中央銀行最快也要在六月份的時候才會跟進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升息的腳步,沒想到這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居然大展鷹派作風,與美國同步升息當真是實屬罕見,跌破市場眼鏡。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於美東時間三月十六日決議升息一碼(0.25個百分點),相當於正式啟動了所謂的升息循環。這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自從西元2018年年底以來的第一次升息,同時,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也表態今年度2022年將會再加息六次,並下修今年度的經濟增長預期、從4.0%下修到2.8%,還大幅地上修通貨膨脹率的預測,並且最快將於今年度五月份的時候宣布縮減資產負債表。
對市場來說,這一個月的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有兩大出乎意料之外,第一點是中央銀行宣布升息一碼,這是十五年時間以來的最大幅度,而並非只有宣示性的半碼;第二點是,中央銀行也並沒有如同外界所預期的那般,針對房市祭出第五波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在西元1998年至西元2018年這一段期間,按照中央銀行前總裁彭淮南的風格,絕大多數時間升息都是半碼、半碼的調整。一位金融圈人士便形容,此一回現任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的作風,可以說是一改台灣中央銀行貨幣傳統的歷史性決策。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坦言,在第一季理監事聯席會議之前,包含了金融機構、經濟學家以及各家媒體都有著許許多多的猜測,事實上在這一次的理監事聯席會議當中,理事之中也有人提出「升息半碼」的決議,也有少數理事認為還不應該升息,但是大部分的理事都同意利率調升一碼,經過全體的共同討論,也認為升息一碼是可以接受的。被外界問及升息一碼是否是一個困難的決定呢?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思量了一下,他說,中央銀行是有經過各方面的評估才做出如此決定,「這並不是太困難的一個決定」。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第一季理監事聯席會議會後記者會上開門見山地直說,台灣升息必須得要具備三大條件,第一點是國內的物價情勢,第二點是主要國家的升息動向,第三點則是產業復甦的狀況,而現如今,「台灣這三大要件通通都已經符合了」,楊金龍總裁他還笑稱「如果這三大條件都沒有到還要升息一碼,那就真的困難了」。再加上很重要的一點是,有必要抑制台灣民眾的通貨膨脹預期心理。
首先,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指出,台灣不僅面對輸入性的通貨膨脹壓力,國內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也持續地在攀高當中,已經連續好幾個月都超過2%的警戒指標,中央銀行也上修通貨膨脹率的預測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及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年增率分別從去年2021年年底預測的1.59%以及1.45%,分別上修至2.37%以及1.93%。台灣近二年以來的經濟成長都很不錯,當各個國家通貨膨脹率持續地高漲當中,台灣的通貨膨脹率跟從前比較起來也是相對「低而穩定」的,而且明顯為受到供給面影響的情況。第二項考量為,台灣調整利率決策的時候,必須得要考慮主要國家中央銀行的動態,否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不動,台灣就率先升息的話,會加劇熱錢流入。第三項考量則是台灣各產業復甦力道不一致的現象逐漸地在緩和當中,勞動市場已經漸漸回復至國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之前的水準,中央銀行也預測今年度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仍然會有4.05%的表現。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也提到,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是接下來全球經濟走勢最大的不確定性,雖然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有限,但是透過能源和大宗物資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需要持續密切關注;如果後續能源供給的情況愈來愈緊的話,恐怕通貨膨脹率會止不住繼續向上走。那麼,台灣會跟進美國步上升息循環嗎?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美國情況跟我們是不太一樣的」。美國是一個大而封閉的經濟體,可以用利率政策控制國內經濟,但台灣是出口導向、小而開放經濟體,除了利率,也還得要考慮匯率因素,因此台灣的利率政策、經濟環境都不適合直接拿來與美國做比較。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進一步指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對全球的影響都還沒有塵埃落定,後續其所造成的物價走勢變化還有金融方面的影響都要持續審慎地評估,因此美國有美國的作法、台灣有台灣的作法,中央銀行將審慎關注最新動態,適時地調整貨幣政策。
另外一方面,攸關於棒打炒房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原本外界預期會祭出第五波信用管制措施,然而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自從前年度西元2020年迄今,已經有四波信用管制措施的調整,目前也有其他部會配合抑制房價,依據目前觀察到的金融穩定資訊「還可以接受」,包含建築貸款呆帳率、購置住宅呆帳率都很低,分別在0.08%、0.05%;且信用集中到房地產是主要控管的目標,到目前為止也控管得很好。觀察到全體銀行建築貸款與購置住宅貸款成長趨緩,因此現階段不用再繼續下去,當然還有調整空間,中央銀行會持續地滾動式檢討。
升息雖然說不是針對房市、打房,只不過升息難免會波及到房貸戶,使人們購置住宅的成本增加。根據中央銀行內部的計算,全國去年度2021年第三季新承作房貸金額平均為新台幣七百六十三萬元,升息一碼,意味著民眾的貸款利息負擔隨之增加,經過試算,平均會使得房貸戶一年的利息負擔增加1萬9075元。「升息也對房價有抑制的效果嗎?」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不否認此說法,他定調表示,今年度2022年貨幣政策的基調將會朝著「緊縮」的方向走。
儘管中央銀行升息一碼未必會充分地反映在房貸利率上頭,可是對於借高額的房貸戶來說仍然帶來了一些壓力。房貸戶猶如溫水煮青蛙,長期看下來壓力不小,至於升息是否有效抑制投機客炒作房市?由於這一回升息的幅度不算太大,對投資客而言,仍然是有喘息空間的,但租金很可能會因為房東成本增加而上揚。假設以房屋貸款一千萬元來做計算,大約每一個月要多支出一千二百元左右,對於僅持有一間房屋的購屋族而言,當然不算是完全無痛,但看起來還是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短期下來還不至於產生拋售房屋又或者是急售房屋的狀況。不過,近期以來房價上漲、通貨膨脹壓力步步緊逼,現在又再加上升息,對民眾多少帶來心理上的壓力,而對於持有多屋的置產族來說,財務上的負擔則更是明顯地有感增加。
圖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