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在金融界的工作經驗分享閒聊之欲去還留十二

來聊聊我們怎麼看分析師的報告
雖然跟大家的角度不太一樣
不過,還是可以借鏡參考一下

我公司每年光花在資訊的訂閱費上就不少錢
當然也有免費的,就是合作券商的研究分析報告
在正常情況下
一天都要閱覽三十份左右
產業分析、市場交易情況分析、個別企業的研究分析、貨幣市場分析.....等等
在看內容前,我會先做點功課
首先,先看看作者是誰?
這次的報告是誰寫的,這位分析師的專長是這個主題嗎?
也就是說,半導體專長的,就應該就半導體研究分析,不該跑來代班寫紡織業...
專長在貨幣市場研究的,勉強可以來分析金融業,但這不能是常態

次者,就是要看作者這次採用何種研究方法?
有的分析師擅長基本分析,看研究的企業財務情況,剖析出關鍵因素,去推論出為何在市場有獨特地位......
有的愛用技術分析,從過去的股價軌跡去判斷未來的可能走向。
也有分析師兩者兼用,看看是否與我評價股價或是未來價格的使用偏好有關

第三、就是這位分析師過去的記錄如何?
如在美國,Barron's 和 Hulbert Financial Digest等主要財經刊物,以及一些股市觀察網站,都會定期追蹤一些知名的分析師與專家的投資建議,讓我們可以藉此瞭解這些分析師在多頭、空頭市場時的研究建議是否能保持一致性的穩定。在台灣,這種功課只能投資人自己來做,尤其是採存股策略的投資人,由於投資期間漫長,更需要定期追蹤與檢視你的投資標的情況如何。

第四、就是分析師引用的資料為何?
是引用公部門的統計資料?還是其它研究單位的報告?
如果引用的資料愈詳細,分析師能夠對該企業未來前景提供更詳細的說明,正確性也會有明顯的提昇。
還要注意一點,就是該分析師引用資料來源,是否前後都能保持一致性,若前面都是引用政府機構的訊息
本次卻是引用其它民間的資料,或是跳過不提,則我們就要小心謹慎去看待其報告

第五、就是要看分析師在引用資料後,對股價或該企業未來發展的推論,是否有合理性可循?
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邏輯性。比如,分析師說,在未來的兩年內,該企業股價可望從目前的60元,上漲到100元,那我們就必須要看有何依據可以支持這種預期?是用財務模型?那也要告訴我們相關參數,或是引用同類型企業的預估,那也要告訴我們如何類比......

第六、分析師與該企業有無利益關連?
可能分析師的家族或是其本身有與該企業生意往來,或是本身就有購入該企業的股票,或是與該企業的大股東有其它利害關係,都有可能造成不中立的情況發生,有可能刻意隱匿某些不利情況,或是特別誇大表述業績或是營收等等,造成投資人誤判。
這種情形很難察覺,但投資人還是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看出來是否有這可能:
1.對該企業多表厭惡或讚賞,甚至用到情緒性用語,如stupid,foolish、愚蠢至極、笨死了,天縱英明....等等極端的說法。分析師在進行表述時,正常中立的情況下,不應出現這種用詞。
2.對該企業與同業進行比較時,特意對其劣處略而不談,或是相比較的基礎不一致等,這種很隱晦的錯誤。
3.對該企業的財報進行簡化處理。

以上簡單說明,不要以為這些事情很困難
其實,只要開頭做了一次,後續的部份就很簡單
這些功課,對長期投資者或是存股族是家庭必備
如果把上面的分析師三個字
換成大版主、某幾位網友、投顧老師等等
其實都適用
你騙人喔 wrote:
來聊聊我們怎麼看分析(恕刪)


老大
你現在也是大版主了喔

要注意一下了

哈哈
究竟
autofans
我只是惹人厭煩的小咖
d885668
我忽然想到kimico老師的8下理論,他也是大紅人,不過被砲成灰
你騙人喔 wrote:
來聊聊我們怎麼看分析(恕刪)


很多什麼奇怪分析師

當成綜藝節目看看忘了就好

わしが男塾塾長、江田島平八である!!!
不知道 8000 大算不算大版主
我愛一條柴
算蠻固執的定存族😌
d885668
他越來月明目張膽的唬爛了
你騙人喔 wrote:
以上簡單說明,不要以為這些事情很困難
其實,只要開頭做了一次,後續的部份就很簡單


然後要一直作。

台灣因為規定改了,限制券商報告的提供。
反而造成散戶更少去讀正規的?分析報告。
結果:增加靠新聞題材與看走勢去投資的。
autofans
很多人只讀新聞的標題,記者也不用功,摘錄內容也只取些他想要的東西,整份報告的原意被破壞的亂七八糟
chiyenms wrote:
然後要一直作。台灣因(恕刪)

應該只是規定劵商報告不能賣錢,沒限制出報告啊~
元大投資先生好的很~
有的品質好,知名度低又沒多少人注意,就不會出現擁擠交易的現象。,自己默默的把分析報告跟自己分析財報的預期去長期追蹤比對,這樣好的很,没人跟你搶股票。





ps: 訂正
剛剛問証券業親友,目前應該是歐洲法規有規定券商不能賣報告。其他區域應該還沒規定,但可能是趨勢。
你騙人喔 wrote:
來聊聊我們怎麼看分析(恕刪)

超級仔細閱讀後消化中....
MiPiace wrote:
剛剛問証券業親友,目前應該是歐洲法規有規定券商不能賣報告。其他區域應該還沒規定,但可能是趨勢。


金管會出手 外資報告規範出爐

2014年9月18日
(中央社記者吳靜君台北18日電)外資報告影響個股的股價,金管會訂出規範,【未來如果有涉及個股目標股價的報告被轉載,券商就要到公開資訊觀測站澄清】,並且提醒媒體,轉載需要取得證券商的同意。

金管會同時同意證券商研究報告可以提供給【非客戶的專業機構投資人】,以擴大證券商的商機。

媒體轉載外資報告 金管會提6大控管措施

--
註:不可提供給非客戶的一般散戶、非專業投資人。
更久之前本土券商的報告也可以提供給非客戶,後來也都沒有了,需要在該券商有戶頭。
MiPiace
所以就只能開個戶頭,不交易還是可以用。我元大戶頭也是很少交易,但財報資料,分析報告就一直用,因為很好用。
你騙人喔 wrote:
那我們就必須要看有何依據可以支持這種預期?是用財務模型?那也要告訴我們相關參數,或是引用同類型企業的預估,那也要告訴我們如何類比......


財務模型應該是公司的機密,通常外流的機會小一點
但已經很接近在贏的道路上
就以投資角度看待投資的標地物是否能如期達成一定的結果
前提應該是分析方法都要有相同模式,而且一直適用
同產業裡的不同公司也會因為技術與人才的差異造就獲利不同
所以研究最後也是回歸到市場給予這間公司的評價是什麼
重點是在如何"評估每間公司的價值"

題外話不管是法人.政府.避險對沖共同基金,最後資金都會進入市場
買賣造成漲跌
如果真實感受過那價格被左右的力量,我是不敢隨便"存股"
d885668
我覺得投資簡單一點好,不懂的不碰
在投資路上一直有個疑問,也不知適不適當,
看到樓主快要回去上班了,就冒昩回文請教,

若報告的分析師,主題是他的專長,
過去的記錄保持一致性的穩定。
引用的資料保持一致性,
發展的推論有合理性,
看不出有利益關連的蛛絲馬跡,

樓主的心得,這樣的報告會較有可信度,
方便問你的經驗中,這樣篩選出的報告對未來短中長期有多少正確性?
(換別人篩選報告能力一般會更遜於樓主)

若新聞雜誌是落後的片段資訊,要怎麼看待日常新聞資訊?
片段資訊如何應用樓主提的那幾點驗證?(片段資訊,邏輯性的思考也不易)


最後方便請問一般人在資訊上,有合理費用的訂閱推薦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