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Fed瞻前顧後 升高經濟風險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6291900?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美國聯準會(Fed)4日會議決定升息2碼,明示6月及7月兩次會議都應該再各升息2碼,並宣布從6月起分階段啟動縮減資產負債表流程;升息與縮表雙刃齊出,緊縮動作之大為20多年來僅見。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仔細推敲決策的內容,以及主席鮑爾在會後的聲明,都不難發現Fed的政策立場仍是「老鷹空中叫,鴿子家裡坐」。金融市場眼下雖興高采烈,但這套似緊實鬆的作法恐怕難以有效抑制通膨,而接下來出現停滯膨脹,甚至經濟衰退的風險已然升高。

首先,Fed既然一再強調壓低通膨的決心,就應該採取所謂的「前置式(front-loaded)」的作法,通俗的說就是「頭重腳輕」,升息先快後慢。以目前通膨率之高,無論升息多少都不可能立竿見影,但加速升息至少能展現決心,削弱通膨升高的預期心理。然而Fed的升息步調,只是勉強達到市場預估的最低限。即便6月及7月再各升息2碼,扣除通膨後的實質利率仍是負數。現在鮑爾又排除一次升息3碼的可能性,這不僅放棄政策彈性,更令各界質疑Fed抑制通膨的決心,通膨預期難以明顯下降。

至於縮表,6月1日起每月僅縮減475億美元,不僅比當初每月1,2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規模小許多,也遠低於市場預估的每月600億-800億美元。放鬆時一步到位,緊縮時步步為營,再度印證「貨幣政策不是太遲,就是太猛」這句名言;因為現在不願太緊,未來只會過緊。

再者,歷史經驗證明,通膨糾結難解的重要成因之一,就是出現「工資─物價上升漩渦」。觀諸當前美國平均工資年升幅雖超過5%,但實質工資仍是負成長,造成勞工辭職人數迭創新高,目的當然是另謀高就,工資水準可望持續升高。但鮑爾仍堅持他並未看到這道上升漩渦,令人難以理解;究竟是見事不明?還是資訊閉塞?鮑爾去年就曾對通膨升高做出誤判,紀錄已經很差,如今又輕率論斷,決策品質何其堪憂!

至於政策利率究竟應該升到多高,才可能較有效地抑制通膨?儘管言人人殊,但必須超過「中性」利率,對經濟成長產生降溫效應,是普遍認同的看法。目前Fed決策官員認為「中性」利率在2-3%之間,這其實是停留在通膨率仍在2%附近的標準。鮑爾表示,「中性」利率「並非我們能夠準確界定的東西」,堅持必須要有數據證明,Fed才會「毫不猶豫」地跨過此一門檻。然而3月整體消費者物價年升8.5%,Fed所看重的個人消費支出(PCE)核心平減指數年升率也高達5.2%,這些數據難道還嫌不夠?

其實鮑爾的一貫施政態度,就是貨幣政策只顧經濟成長,股市繁榮;一旦通膨升高,便推給貨幣政策之外的因素。去年強調疫情糾結及供應鏈瓶頸,現在又點名俄烏戰爭,以及中國大陸的封禁措施,他本人與Fed從未承認貨幣政策本身也必須負起責。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這套政治文化原來並非只是台灣才有。

目前Fed面對兩大威脅。第一,Fed可能不得不將利率升到遠比目前預期高出甚多的水準,從而導致經濟陷入衰退。第二,則是Fed去年對通膨的研判大錯特錯,信譽已經嚴重受損。如此困境,很大一部分是Fed自作自受。根本原因,在於決策官員們仍停留在「金髮姑娘」的童話故事之中,認為經濟仍將「不冷,不熱」。然而如今情勢已經轉變,經濟不是太冷,就是過熱,或者是冷熱快速交替,想要達成「軟著陸」益發困難;但鮑爾依然鍥而不捨,表示能達成「不太軟的著陸」也可以接受。說得文雅一些,Fed是懷抱著「許願式的思維(wishful thinking)」施政,說得殘忍一些則是「癡心妄想(fond dream)」。正因為Fed在全球舉足輕重,各國央行對其施政固然仍須重視,但更須心懷警惕,台灣當然也不例外。
perryhs wrote:
https://ud...(恕刪)

吐槽很容易,但這篇提出來的建議都是無法接受的方案。什麼只「升息兩碼,仍然實質負利率」?難不成要一次升息5%?
通篇看完我也只能呵呵了…..
perryhs wrote:
https://udn(恕刪)


老美就是還在等看還有誰能接盤啊!

現在歐洲是肯定接盤俠了,但是這次無限QE 真的搞太大,最好東亞這邊也搞個事情,全球的錢都刮回去美國才行…

等到事情搞起來,才能真正放手升息大幹一場,把別人的泡沫戳破,只要別人的先破,自己就有機會緩破…

最起碼是得等歐洲全面停止俄氣,一停老美就會真來大的,歐洲通膨大爆炸…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台灣央行實質負利率都多久了?沒有幾十年也有十幾年了吧?


幾十年、十幾年,兩者都沒有。
perryhs wrote:
https://udn.com/


這題材要引至少引個 bloomberg 或是 cnbc 之類的啦
perryhs wrote:


.......鮑爾的一貫施政態度,就是貨幣政策只顧經濟成長,股市繁榮


太平盛世的決策本來就是如此,美國舉目四望找不到對手,華爾街與華盛頓的層峰們想要自我繁榮誰也檔不住!!

況且緊縮貨幣等於與全世界逐利而居的熱錢為敵
這些逐利熱錢這兩年已經被無限QE養成龐然巨獸,所有政經巨頭無不與這堆熱錢綑綁在同一條利益鍊上。

目前熱錢已無人能攖其鋒,不僅生活優渥點的平民百姓早早就把大半身家壓在股市房市,許多財閥們甚至早就反手在期貨市場搭著通膨浪潮大舉獲利,對於這些人來說,初期這一點點通膨不但影響微乎其微,對某些人來說或許還喜聞樂見呢...


既然今日寬鬆貨幣已然透過利益鍊綑綁全球形成正回饋循環,成為天下大勢所趨,FED又何必早早替基層百姓抵在通膨槍口枉做好人,搞跌了股市房市反倒被老百姓罵成臭頭??

再等半年看看,萬一惡性通膨失控開始吃人,社會動盪到開始動搖各國政府的權力基礎,FED與各國央行才有可能拿出像樣的抗通膨貨幣政策!!
通膨影響是全世界的,台灣的通膨在政府有效的壓制多年下,今年也是萬物齊漲,漲到覺得有點誇張,但台灣CPI也才約4%,美國是8.5%,全世界通膨比美國高的國家多的是,富人的錢都投資在股市跟房地產,高通膨對他們來講不僅財產沒減少,反而更富有,而中下階層跟窮國在這次全世界的高通膨的威脅下只求能全身而退,

自古以來所有的戰爭皆起因於吃不飽,全世界的股市在疫情的肆虐下因美國無限QE漲了一倍又一倍,富人們簡直快富到流油,而窮人們的生活卻因一漲再漲的物價而生活更加困苦,

全世界通膨再不抑制,一些窮國因為資源略奪問題一定會發生戰爭,不管一戰還是二戰也都是由小衝突引發全世界大戰,要是三戰來臨各位的股票、房地產可能一夕之間就歸0,看看俄烏戰爭,一顆導彈打中大樓,多少人財產瞬間歸0,運氣不好的連命都沒了,而戰爭時導彈、炸彈滿天飛

趁現在還來的及補救就要徹底去補救,有智慧的政治家該考慮的是全體人民而不是有錢的"高層菁英",但我想有智慧的政治家全世界都是鳳毛麟角,但還是希望亂世中能出現一個。
chiyenms wrote: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台灣央行實質負利率都多久了?沒有幾十年也有十幾年了吧?

幾十年、十幾年,兩者都沒有。

你講的有道理,是我沒查資料,我改一下原文。
perryhs wrote:
https://udn(恕刪)

其實PTT 上面的教主有一篇寫得不錯,可以看得出來,未來幾個月的PCE 數字大概會在哪裡:




左右兩邊一樣的東西
各行分別是 日期 某時基期的核心pce 月增率 年增率
左右兩組的差別在最下面的未來月增率假設

簡單結論
月增0.3%的話 核心pce年增率會下滑到七八月 九月反彈之後繼續下滑
月增0.4%的話 一樣下滑到七八月然後反彈 12月下滑
看來,這篇社論的作者自認為比Fed專家還懂美國的經濟狀況!

臺灣最不缺的就是大頭症的人
magicg
社論說的理論連我都懂,誇張的說連街頭巷尾的大叔阿姨閒聊景氣時都有9分像。 這代表了甚麼? ...經濟日報教育的好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