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公司偷閒看報紙...經濟日報
無奈看到壽險公司淨值轉負家數由原本4家增到8家...整個
原因是多出來那4家 我是其中2家的保戶
哪8家~國華~興農~幸福~國寶~保誠~宏泰~全球~遠雄
我是全球跟遠雄保戶...跟保經買的.....
更讓我的是報導的內容
是說所謂淨值轉負是指壽險公司負債大於資產
在一般公司的話那就是破產
上市公司的話就是下市
那那那保險公司呢~~~~
有高人願意指點一下嘛
還有我老婆是保誠跟三商的保戶....安全嗎
文章關鍵字
Hello,
去年年底的時候,金管會有針對這種情況做出說明。之前的報導如下:
*****************************************************
金管會提出保險業可以不必破產的三個理由:第一,保險業具有社會公益性,有保險法加以監理,在財務面,依保險法規定,保險業須提存各種準備金,資本適足率須達200%。資本適足率不足者,將不得分配盈餘,主管機關也可以做處置或限制。

第二,若保險業的業務財務有礙健全經營之虞、或顯著惡化不能支付其債務、無法履行契約責任、損及被保險人權益之虞時,依保險法規定,主管機關得予糾正、命其增資,或予以監管、接管、勒令停業清理、解散等退場機制。

第三,由於保險業之負債不同於一般行業,是以各種準備金為主(產險業約占七至八成,壽險業約占八至九成),若有資產不足抵償負債,為保障其保戶權益,應督促其增資以強化清償能力,而不是逕行宣布破產。
*****************************************************

尤其是第三點,負債的組成與一般公司大不同。淨值為負只是保險公司體質的參考之一,但並非唯一指標。
以上供你參考
ib2000 wrote:
Hello, 去年年...(恕刪)


首先感謝ib2000兄
怎麼那麼剛好...我今天問了一下我的服務人員她e-mail給我的內容也是這個
但是其實....我大概也知道應該是這樣......
因為國華~早就是萬年虧損有名的
新加入的這4家除了保誠讓我比較驚訝以外~
因為我的同學本來是南山還是主管但是最近跳去保誠還以為保誠應該還不差
不過不過~~~我上來發問主要是想聽聽看除了"官方語言"以外的看法啦
至於為什麼......前不久金管會跟南山官方不是也才說南山沒問題
AIG不會賣南山之類的話 但是現在看來.........
而且金管會的說法在我看來是保險公司沒有退場機制也就是說可以像今天報上說的可以擺爛不管
而處罰更是沒聽說過阿
rslibero01 wrote:
而且金管會的說法在我看來是保險公司沒有退場機制也就是說可以像今天報上說的可以擺爛不管
而處罰更是沒聽說過阿...(恕刪)


1. 為什麼公司倒閉金管會要罰? 要罰是因為違法, 或者非法銷售
2. 一家公司倒閉, 負債大於資產通常不是理由.. 倒閉通常是現金流量不足所產生的
roadstar兄你好
我知道淨值轉負不是判斷保險公司唯一指標還有其他因素但是卻不能就這樣否定它
畢竟負債大於資產也是表示以後的還債能力跟公司的經營能力讓人.....
尤其是我阿~我是他們數十萬或數百萬保戶之一
我擔心的是這一塊........
保險買的就是以後的保障再加上買的年期都不短
像我買的都是20年期的 我老婆有10年期的又都是終身險一輩子的
我現在是還健康沒有理賠過但是等我再老一點.....或幾年後要用的時候
會不會就有個什麼意外......
昨天經濟日報的文章內容有一段 我看了很久就擔心起來....大概是說
淨值轉負表示該公司已經出現危機~財務清償能力已經出問題~
如果繼續賣保單~誰能保證未來幾年到期時或要用時~保險公司拿的出錢嗎.....
壽險公司不自救~政府又不給壓力~一旦出事了將更難善後了.
....
.....想當初買保單時我也是東比較西比較建議書就收了7份才選定的...結果
現在我唯一比較放心的是好險我沒有買到分紅還是儲蓄險了....都是健康險..
那至於政府為啥要罰.......

可能我用錯字義了因為之前ib2000兄給的資料有寫了

第二,若保險業的業務財務有礙健全經營之虞、或顯著惡化不能支付其債務、無法履行契約責任、損及被保險人權益之虞時,依保險法規定,主管機關得予糾正、命其增資,或予以監管、接管、勒令停業清理、解散等退場機制。
在財務面,依保險法規定,保險業須提存各種準備金,資本適足率須達200%。資本適足率不足者,將不得分配盈餘,主管機關也可以做處置或限制。
有沒有人知道萬一保險公司掛掉,
大概可拿回幾成保險金.
btw~~~
今天我老婆三商的業務跟她說
三商今年業績到第3季是賺錢的賺20幾億
還說三商美邦是目前壽險公司中獨家有賺錢的其他家都是虧損連連
他們的大股東美國mass mutru保險集團l....不知道拼的對不隊
在美國是拒絕政府資金援助的.......
真有那麼厲害嗎....別人是拜託來救我 他家是不用來救....
不知道是真的還假的
第一,保險業具有社會公益性,有保險法加以監理,在財務面,依保險法規定,保險業須提存各種準備金,資本適足率須達200%。資本適足率不足者,將不得分配盈餘,主管機關也可以做處置或限制。


壽險業RBC不及格 再添七家

並不是每家公司的資本適足率都在 200% 以上
以今年的投資環境而言,很多都受了重傷
當然,若投資環境好轉,有可能一舉翻盤
但若不景氣持續呢……

第二,若保險業的業務財務有礙健全經營之虞、或顯著惡化不能支付其債務、無法履行契約責任、損及被保險人權益之虞時,依保險法規定,主管機關得予糾正、命其增資,或予以監管、接管、勒令停業清理、解散等退場機制。


聽說有一些公司,從被命令增資到現在,已經好幾年了
以國華人壽而言,從民國89年就該增資了
到現在還遲遲未能完成,你覺得呢?

第三,由於保險業之負債不同於一般行業,是以各種準備金為主(產險業約占七至八成,壽險業約占八至九成),若有資產不足抵償負債,為保障其保戶權益,應督促其增資以強化清償能力,而不是逕行宣布破產。


保險公司的負債主要都是準備金,這點是沒錯

不過有很多業務員說保險公司不會倒,因為保險公司都有提列準備金
但從其財務結構來看,其資產小於負債,代表其準備金有可能提列不足
就有可能影響到保戶的權益

當然,保險公司的倒閉對保戶影響甚大,應督促其增資以強化清償能力,而非逕行宣布其破產
但如果有公司遲遲未能增資完成,而且財務持續惡化的話
主管機關是否應該更有魄力的有些作為呢?



Roadstar wrote:
1. 為什麼公司倒閉金管會要罰? 要罰是因為違法, 或者非法銷售
2. 一家公司倒閉, 負債大於資產通常不是理由.. 倒閉通常是現金流量不足所產生的



1. RBC不夠,保戶的保障被玩掉了當然也要罰,不過應該是命令限期增資
2. 倒閉確實是流動性的問題,不過保險對保戶保單跟銀行處理定存的方式不太一樣,沒那麼好解約,保戶只能等到很長的到期日,中間解約都有很高的penalty,所以如果只用流動性看,其實不太適合。但BV為負的肯定大大不好,既然現在都已經是負的了代表未來的準備根本不夠,如果又是長期為負的話,那代表增資能力有問題,怎麼去保障二三十年後保戶的保險金?

另外用會計原則去處理保險的準備金提撥也不是那麼恰當,外國都在用EV了,更能充分呈現出保險公司價值,之前ING台灣BV正的,精算過後EV都是負的了,台面上這些BV已經是負的保險公司,他們的EV...


rslibero01 wrote:
btw~~~今天我老...(恕刪)


前三季還賺20多億
真是太厲害了
但是怎麼有新聞說他們要引外部資金投資呢

三商美邦招親 引資30億元

如果真這麼賺的話怎麼還要引資1/4呢?
公司那麼賺的話應該是原股東自己增資認購吧
怎有讓錢分人賺的道理呢
真是納悶
還是那記者亂報的呢?


再說那則RBC不及格的新聞也是八月的事了
南山不是上星期才由AIG匯入了451億來增資嗎?
應該就沒有RBC不足的問題了吧

AIG挹注南山人壽451.1億資金 金管會:已全數到位

比起我買的ING安泰應該算好了吧
整個又被賣第二次了
又要改保險公司名字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