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去看了囍宴音樂劇
看了音樂劇才知道同性戀的辛苦

這場囍宴顛覆我對愛的想像



一般人面對上一代已經夠累了

想搬出去住,會被說不愛他們、要拋棄他們

出國、去外縣市玩,會被酸說日子過太爽

做自己想做的事,要是他們不喜歡就叫叛逆不孝

應該不少人有同感吧


沒想到大魔王是同性戀要出櫃,

同時爸媽又比較傳統@@

要一直小心翼翼,就連對親戚鄰居都不能放下戒心,

免得傳到爸媽那

假裝單身沒有用,騙自己有對象會有更多逼問

但就算有對象,也不會是他們能接受的

最難受的應該是

誠實出櫃了 ,卻要被血緣關係的至親否定、罵不孝

之前再好再怎麼完美、孝順,都會被推翻==


我身邊沒什麼同性戀朋友,雖然我支持同性戀

但也只是抱著,為甚麼相愛的人不能結婚、

他們開心就好的心態

這次第一次在音樂劇裡看到出櫃場面

男主角出櫃完,媽媽一直在那邊說

你是我們家的奇蹟、希望,

你這樣我們要怎麼跟祖先交代

不要對爸爸造成傷害


看完才真的認識同性戀的辛苦

原來上一代對於出櫃,

真的會講出這些超情勒、不認同的話

不管是演員表現還是看台詞,

都能感受到那種窒息跟壓力


我知道沒辦法完全感同身受

只是看完後有跨出同溫層,

更認識反對的聲音、同性戀的困難點

希望可以從我們這代開始,

有更多好的素材教育下一代互相包容理解

這已經算好聽了 說得更難聽的都有
社會有在變沒錯 但還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慶幸有很多資訊可以教育下一代
Cnn114
真的慶幸 所以除了進場支持我覺得去看劇也是順便觀察現在大家的接受度還有想法
所以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理解支持,並且平等對待他們
Cnn114
認同,真的需要更多理解支持多一點愛少一點對立,學習傾聽~
「包容理解」 說的容易做到很難!
那個台詞真的很貼切,就算是異性戀聽了都覺得超緊繃超有壓力...
Cnn114
每次苗可麗唱的時候 我都覺得像我媽在情勒(稱讚意思
別人家的小孩是同性戀 可以
我家的小孩是同性戀 怎麼可以
這就是上一代說的開明
vhbd8974
完全認同
父母那一輩的真的能接受的不多
不過也只能這樣了
畢竟要一個人改變觀念是不容易的事情
Cnn114
真的不多,戲裡面完全演出父母那輩的反應改變他們很難,但我們能做的是讓自己跟下一代,學著去了解都是好的
大部分的愛都是建立在為對方好上面,但那個為對方好,都是自己的自以為~根本沒想過對方真的要的是甚麼
誤認彼身角色為我

亦為世俗無明 NPC 劇本

非覺醒出離穿越玩家
世俗 NPC 劇本與玩家覺醒穿越


當代常將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推升至公共論辯的核心。然而,若從模擬理論與虛擬視界建模的心智隱喻來觀察,這些爭辯可被重新解釋為一種 「偽議題」。所謂「偽」,並非否認同性戀的真實存在,而是指出人們常將 角色身份 誤認為 真我本質。當個體將編程劇本視為自我,即落入 NPC(非玩家角色)劇本的循環:肯定、反對、爭辯、再產生。與此相對的是,透過 覺醒、出離與穿越,人可以鬆脫角色幻象,重新獲得存在的自由。


一、偽議題的定位

哲學探問常區分能引導人通往真實的問題與使人迷失的問題。偽議題 並非憑空捏造,而是社會將某些議題包裝為核心爭點,藉此模糊更深層的自由課題。以同性戀為例,公共話語常在讚頌、譴責與辯護間擺盪,但其結構性邏輯仍是將人簡化為 身份載體,而非 存在的真實玩家。



二、角色誤認的陷阱

2.1 角色與玩家

在虛擬世界中,角色(avatar/role) 從不等於 玩家(player)。然而傳統世俗教育使人誤以為「我是男性/女性」、「我是異性戀/同性戀」就是自我本質。

2.2 誤認作為無明

這種混淆正是一種 世俗無明:文化框架提供既定的劇本,個體將其內化為「唯一真實」。於是,他們不再以玩家身份行動,而只是在執行劇本。無論是拒斥身份還是自豪認同,本質上都還在同一劇本之中。這就是 偽自由:一種在預設選項之內的選擇,看似自主,實則受制。



三、覺醒、出離與穿越

3.1 覺醒

覺醒始於辨識角色與操作者的差異。當人意識到「身份只是臨時的外衣」,束縛便開始鬆動。

3.2 出離

出離不是否定性傾向,而是拒絕讓其成為全部的自我定義。它是一種 不再依賴角色認同來獲得價值的存有姿態。

3.3 穿越

穿越則是能夠在角色之間自由移動,甚至放下角色。對覺醒的玩家而言,身份只是 運算參數,而非 本體規範,因此得以重獲行動的流動性與自由。



四、NPC 與玩家模式對照

4.1 NPC 劇本模式

角色鎖定 → 信念固化 → 爭辯/抗拒 → 循環再產生

此迴圈使個體永遠停留於身份糾葛,而未曾觸及更高層的自由。


4.2 覺醒玩家模式

角色辨識 → 虛擬解構 → 超越出離 → 行為自由化

此迴圈不再執著「我是什麼角色」,而是理解並操縱 遊戲規則本身。


換言之,NPC 只是被程式鎖定的迴圈,而玩家則能進入 元層次(meta-level) 的操作,打破身份幻象。



五、哲學與社會意涵

將同性戀視為「偽議題」的哲學意涵,在於揭示:無論限制或解放,身份都可能遮蔽更深層的存在課題。從 NPC 劇本的視角來看,不論是反對者或擁護者,其實都在鞏固同一套劇本邏輯。而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將身份相對化,把它視為臨時參數,而非存在的根本定義。



稱同性戀為偽議題,並非否定同性戀者的生活經驗,而是強調:當身份辯論被視為自我本質時,人即被困於 NPC 式的迴路。唯有區分 角色與玩家,超越角色的幻象,並自由穿越身份場域,才是存在哲學上的真正自由。在這個層次上,解放不是完美扮演某個角色,而是從 被角色定義的強迫 中徹底解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