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洗腦 - 獻給所有急著想幫助身旁親友認清事實的人

iitsunny Chen wrote:
我想說的,只有下列兩個重點:

1.這真的是一個產業,而且,是服務業來帶動製造業,兩岸三地未來的發展,這產業的產值,不容小看,況且,還在持續增長中!

2."多層次傳銷事業"目前在台灣,相關環境,法令(目前已在立法院),都漸漸齊備,這是一項高效率的商業工具,沒有對錯之分,要不要了解,取決於個人,要不要參與,也是個人的決定,但我認為有義務要提供正確的資訊,而不是未經確認的偏頗流傳!別因自己的不了解,任意剝奪別人的機會,是不道德的!

反正資料已經留下,那就祝大家好運囉!
BYE

ANS
1、不否認,畢竟有新血加入,有產值,有勞動,這當然是個產業,而且不容小看,從您提供的資料也很明確的指出了,謝謝,並沒有人否認「這不是個產業」
HMM~
上面的模式
好眼熟
好像是
另一棟樓
「男人每個月只賺十萬很少也」裡面的對話也。

ANS2
人的行為是自由的
思想也是自由的
做不做端看個人
還指別人不要因為自已不了解,任意剝奪?
本來是要討論是要合理
現在又變情緒性指責
說別人「不了解」
的確「剝奪他人機會」是不道德的
而「剝奪他人意志」只是剛好而已

說真的…
百多頁的留言下來
真的不了解的只有在「少數」
數據會說話,其實就透露在其中
台灣平均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加入
你說多不多,你說大不大?
二百多萬人加入,只有三成在拿佣金
剩下的七成早就看破掛名不執行了好唄…
所以你說大家懂不懂?
在台灣,至少「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懂」
然後這個懂的人裡面,有七成的人「看破退出」(公司會說這是個人「不努力」的問題)
這是指「參與其中」的面向而言

我們來看未參與的,看銷售數據
營業額這麼大
至少有很多人「買過」「用過」「被推銷過」
不懂?我想也很難

我也參加過大會(還兩天一夜)
我也曾被拉入會(未果)
我也曾被推銷商品,也買過商品

我不想在這邊說多層次傳銷要怎麼做起來。

我只就舉幾個例子

單純的

不想再看到學妹努力上班賺養家帶小孩外,還要養一個只會一直做夢然後參加課程對家庭不事生產的老公!喊了十年的「我一定會成功」。

不想再看到有人熊熊二三年後,回過頭來跟我說,「有車穿的稱頭又如何?我一直在標會借錢過日子,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然後反倒產生了一種「除了這個我不會別的」的想法!後來回到公司上班,花了五年左右,把錢還清了,現在日子過的很悠然

不想再看到好友因為興趣去學命理(同時間我自學紫微,他參加了某多層次去學四柱八字),最後出來後是拿著拿人性的弱點(恐慌、無知、貪婪)來當做生財的方式,失去了命理師的「道」(用命理的方式先算到「準」,然後接下來說「XXX會有問題」「XXX會不順」「XXX失調」,只要用了咱公司的OOO就會好),這方面的「道」相去太遠,當下吵破臉。一年後他最後還是離開了,找我吃飯說了故事,因為不小心揹下了不該揹的「公司的東西」,還幫人公司高層「背書」幾千萬!現在,回到以前的工廠上班,安安穩穩當個技師,假日去里民中心教鄉親命理,然後免費幫人看運渡化。

有更多的人,有更多的例子,這些例子不夠光鮮,不能上台被表揚,但卻絕對「血淋淋」的「個案」!


路過多言了……



代廣大鄉民謝過您了。也先祝您在此道順利。
在不「任意剝奪別人的意志」的狀況下
看得出來您在這邊付出了很多的心力
彼此在人生不同的道理上,加油吧。
如果真的成功賺到錢了,您成了那1%的精英
也不要接下大小章
言盡於此。
反正直銷就是在騙人啦!反正直銷就是在騙人啦!反正直銷就是在騙人啦!
老鼠會!!老鼠會!!老鼠會!!老鼠會!!老鼠會!!老鼠會!!老鼠會!!老鼠會!!
政府應該跟日本同樣禁止直銷老鼠會!!
感謝開板大發這篇文章
希望不要讓文章沉下去
身邊受害的人蠻多的
小弟第一次在這發文是想請教各位大大
請問有人聽過科士威嗎?
那算是怎樣的一間公司
討論的文章蠻少的
上網爬過文說是直銷但卻又不像
因為之前的好朋友在做賀寶芙(他曾說這是一生的事業)
後來沒做了改去做科士威
現在在找人加盟開店也拉我去(後來跟他翻臉了)
小弟不才 還請有經驗的各位大大回答 謝謝
想請問科士威到底是...
iitsunny Chen wrote:
我想說的,只有下列兩個重點:

1.這真的是一個產業,而且,是服務業來帶動製造業,兩岸三地未來的發展,這產業的產值,不容小看,況且,還在持續增長中!

2."多層次傳銷事業"目前在台灣,相關環境,法令(目前已在立法院),都漸漸齊備,這是一項高效率的商業工具,沒有對錯之分,要不要了解,取決於個人,要不要參與,也是個人的決定,但我認為有義務要提供正確的資訊,而不是未經確認的偏頗流傳!別因自己的不了解,任意剝奪別人的機會,是不道德的!

反正資料已經留下,那就祝大家好運囉!
BYE



帶動製造業?
你馬幫幫忙~帶動的是國外的好嗎?
本土的怎麼辦?
供應鏈上其他產業怎麼辦?
物流、流通、倉儲、傳媒?
全部轉行直銷?有市場嗎?
還是一起去種田做原料?
回答看看呀?
傳直銷越發達台灣的經濟就會越衰弱!

還兩岸三地未來發展勒~
台灣哪一家過去做了?
我辦了那麼多場講座還沒半個企業老闆或經濟顧問敢這樣說,
貴公司先去大陸開個分公司吧!
標準傳直銷話術!



你的正確資訊一直都漏掉

不到0.1%的人才有機會賺到比正常工作還多的錢,
而這0.1%裡面還有很多是做了10年的前期會員。
剩下的99.9%只有月薪2000元,
沒交通費、無勞健保,更不會有勞退~

傳直銷產品的效果都被誇大、價格被拉高,
所謂省下的通路廣告費用其實是變成一層層的獎金,
並不會回饋給單純的消費者。

我認為用不切實際的夢想和提供不完整資訊,

以話術吸引涉世未深的新鮮人以獲利的才是真正不道德!

一個做罐頭的還硬要把他跟社會公益拉上關係來當神主牌位拜
gaiz27 wrote:
ANS1、不否認,畢...(恕刪)


1.另一篇"「男人每個月只賺十萬很少也」"也是我發的,沒什麼要否認的.

2.提醒不了解,是善意的,別告訴我大家都了解,
舉例:在台灣買直銷的產品(單純消費者),未何沒發票?
資料來源:財政部77.5.30.台財稅字第770529824號函、財政部92.9.18.台財稅字第0920453777號令
"個人參加多層次傳銷事業,如無固定營業場所者,可免辦理營業登記,並免徵營業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僅依法課徵個人綜合所得稅,至個人因直接向該事業進貨或購進商品累積積分額(或金額)達一定標準,而自該事業取得之業績獎金或各種補助費,核屬營業稅法施行細則第23條規定之獎勵金,該多層次傳銷事業應取得個人參加人出具之「銷貨退回、進貨退出或折讓證明單」按銷貨折讓處理。"


3.如果有人喊"我一定會成功",那我一定要他交BP,第一段一定要看財務規劃,收支如何運用平衡才是重點,沒BP免談

4.如果有人創業負債一缸子,那除了BP財務除要隨時保持修正外,更需要從產品,市場等作業下手,一定是有問題才會借錢還做不出來!

5.如果有人沒辦法把自己"核心"事業搞清楚,只是不斷充實非核心業務的知識,但又不知如何運用,那整個BP要重新檢討,到底哪一個是"核心",別本末倒置.

6."多層次傳銷"是一個商業工具,我還是善意的提醒要了解這工具,雖然在過程中我提到並提供"多層次傳銷事業"的現況,但本質沒變的是你對這工具了解多少?可惜的是,沒辦法有討論的空間,我認為"多層次傳銷事業"大家都太表面來討論,以至於只會停留在,OPP,行銷話術,傷心經驗分享,對人性的不信任等層次,這不是一個對有心評估"創業"的人會有用的資訊,如何讓人掌握充分的資訊,協助做判斷,才是我想討論的議題!這其中包含"法令","創業規劃","財務運用","市場經營","組織管理"等等,這是如何龐大的需求,您如果認清了,你就會知道原來一個人要投入"多層次傳銷事業",是需要這麼多的資訊。

8.舉個例好了,如果有人邀您參與"多層次傳銷"成為下線,請問你如何評估?雖然答案只會有兩個,YES OR NO
但你知道這裡面包含多少機會或陷阱嗎?你有多少權益或義務可以要求或需符合嗎?看來,目前沒人可以說出來,因為我只會得到唯一的答案"直銷是騙人的"然後就是輕蔑,忽視,大動肝火指責一通!各位連"多層次傳銷管理辦法"是啥,主管機關是誰,可能都不削一顧,因為只要一個答案"直銷是騙人的",要不然就是跟我無關,我幹嘛了解,這樣的方式,真的就是討論的態度嗎?

9.在台灣10%的人口會與這產業有關,不管你喜不喜歡,你接觸到的機會是很高的,你反對,請您利用對工具的了解,看您是要反對"制度","公司","產品"或"行銷方式",明確的指出你反對的道理.如果支持,也能講出支持的道哩,看是支持"制度","公司","產品"或"行銷方式"的道理,別老是一堆奇怪的"經驗分享"或是有人老是說我講不清楚,轉來轉去,還有"剝奪別人的意志"。真是搞不懂,討論一個工具,沒人要把"說明書"搞清楚,結果進發表一些"見證者傳奇"而且還沒辦法分析這些"見證者"到底哪裡發生啥事。這就跟我在看大驚奇一樣,反正魔術變一變,最後下場都是"驚世警語"。
唉,讓我都忍不住每次都繞著"夏蟲不可語冰"(真是得罪人)打轉!

10最後分享一下
賺的錢不容易,也要節省不必要的支出
來源:國稅局
不少參加多層次傳銷事業之個人,常誤將銷售貨物取得之營利收入或自傳銷事業取得之業績獎金皆列為佣金收入,該項誤報不但造成稽徵機關審核上之困擾,個人亦常因而溢繳稅款而不自覺。究竟參加多層次傳銷事業之個人應如何申報,才能合法節稅呢?下列說明應可對您有所助益。

( 一 ) 個人參加人如無固定營業場所,則可免辦理營業登記,並免繳營業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惟應依法課徵個人綜合所得稅。

( 二 ) 個人參加人因下層直銷商向傳銷事業進貨或購進商品累積積分額(或差額)達一定標準,而自該事業取得之業績獎金或各種補助費,係佣金收入。該項收入得減除直接必要費用後之餘額為所得額,如未依法辦理結算申報,或未依法記帳及保存憑證,或未能提供證明所得額之帳簿文據者,可適用部頒核定各該年度一般經紀人費用率計算其必要費用( 100 年度為 20 %)。

( 三 ) 個人參加人因直接向傳銷事業進貨或購進商品累積積分額(或金額)達一定標準,而自該事業取得之業績獎金或各種補助費係屬其他所得。

個人參加人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予消費者,其全年進貨累積金額 100 年度在 7 萬元以下者,免按建議價格計算銷售額核計個人營利所得。至全年進貨金額超過 7 萬元者,其全部銷售額所賺取之零售利潤,應申報營利所得,參加人除可提供之相關帳證資料核實認定外,稽徵機關得依傳銷事業彙報參加人之進貨資料按建議售價(參考價格)計算銷售額,如查無上述價格,則參考參加人進貨商品類別,依當年度各該業同業利潤標準之零售毛利率核算之銷售價格計算銷售額,再依一時貿易盈餘之純益率 6 %核計個人營利所得予以歸戶課稅。




最愛八千流 wrote:
感謝開板大發這篇文章...(恕刪)


抱歉,我只是討論工具(多層次傳銷)的內容,但對個別公司並沒深入,
如需評估對方如何使用"多層次傳銷"這個工具,需自行判斷

提供您下列資訊
1.是經過報備的公司(請注意,報備非代表合法)
"報備僅是從事傳銷活動前應履行的法定義務,並不代表其一切行為即為合法"
2.公司資訊:
馬來西亞商科士威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80028607張法全臺中市西區大隆路20號11樓之4(04)2310-8508
在中華民國境內營運資金 5,000,000
自行查閱下列網址
http://gcis.nat.gov.tw/pub/cmpy/cmpyInfoAction.do?method=detail&banNo=80028607

營利事業登記:自行查閱下列網址
http://www.etax.nat.gov.tw/wSite/sp
登記營業項目 未分類其他家庭器具及用品批發( 456999 )
其他化粧品批發( 457299 )
一般汽車零件、百貨批發( 465311 )
綜合商品批發( 452000 )


相關公司合約資料請到此下載
http://lxfairap.ftc.gov.tw/ftc/report/report_info.jsp?d=80028607
注意:連結資料包括空白參加契約申請書、參加契約附件、事業手冊(營運規章)及商品清單,僅供參閱,請勿任意轉載引用,以免觸法】

THANKS
iitsunny Chen wrote:
9.在台灣10%的人口會與這產業有關,不管你喜不喜歡,你接觸到的機會是很高的,你反對,請您利用對工具的了解,看您是要反對"制度","公司","產品"或"行銷方式",明確的指出你反對的道理.如果支持,也能講出支持的道哩,看是支持"制度","公司","產品"或"行銷方式"的道理,別老是一堆奇怪的"經驗分享"或是有人老是說我講不清楚,轉來轉去,唉,讓我都忍不住每次都繞著"夏蟲不可語冰"(真是得罪人)打轉!



不用在那指桑罵槐啦~
你怎麼不去想想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好的經驗分享?
數據攤出來就是99.9%以上的人是肥羊給人宰啊~不是嗎?
美其名叫做老闆,其實是那家公司的客戶。
還夏蟲不能語冰勒~
真以為別人都沒研究過嗎?
我前面就回過國外直銷的環境和台灣的不同,
那部分就裝死不回啊?
不過你不回我更好~省得在那玩捉迷藏~
要介紹工具說明書你自己開一棟~我看心情再去那回~
在這樓我還是照樣看你一篇回一篇~

直銷制度好的沒幾家,
你要超上線獨立出來,
基本條件就是要業績比上線好,
但別忘了你的業績有一部分也會變成上線的業績,
這部分%數每家不同,
看起來好像拼一點就可以把上線比下去了,是嗎?
舉個例子~
用20%來說好了~
要是上線底下10個人有5個都很拼每人業績1000~另外5個普通做~每人業績100
這些下線有機會嗎?
恭喜~花花轎子人人抬~要獨立...別想,
因為光10個人回給上線的業績加起來(1100)
不用計算上線自己的業績就超過任何一個下線單獨的業績了,
所以即使上線掛蛋,
所有下線還是得乖乖待在上線底下看他拿獎金。
這是直銷所謂十年後退休~不能說的真相~
某家後來有個五代制就是為了減少這個影響,
但這正是傳直銷的核心,
所以這不可能變太多。
新鮮人最好捫心自問,
光靠熱誠有多少機會在一群下線中衝出頭,
不再當上線的搖錢樹?
別忘了,還有上線的上線、上線的上線的上線......
要當山頭?
誠心建議,自己開一家比較快。

公司有問題的更多,
這不需要我舉例了~報紙、雜誌、網路隨便Google一下到處都是~

產品的問題,
因為多不勝舉,我就拿健康食品來說~
真的有抗癌神奇療效?
申請藥品檢驗過了價格倍翻不是更好嗎?
為什麼都是送食品檢驗呢?
效果都是免疫調節 調節血脂 調整腸胃之類的~

原因如下:
台灣大學免疫研究所副教授伍安怡指出,一般宣稱某種食品能改變免疫功能的研究,大多只是測量非特定的身體反應,而且以試管實驗為主,因此經過人體消化後,是否仍然會促進身體對抗某種疾病,仍然有待證實,因此這類產品只能以食品的名義販售,而非藥品。

其實要促進免疫力,適度運動、適量的杏仁、腰果、各類青菜、海鮮等等均衡飲食就好~
傳直銷業者會告訴大家健康食品中很喜歡加的維他命E攝取過量會中風嗎?
想降血脂、整腸...已經有一堆茶飲可以喝了,
一包奶粉快200...一天喝兩包,錢太多嗎?
為什麼這麼貴?
因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傳直銷的"獎金"!
放著好好的新鮮蔬果不吃,
拿健康食品當飯吃,
下場就是跟基隆那個鑽石級一樣,
吃到藥物性肝炎掛掉!



大老闆到會員I大概0.1%
剩下的99.9%

亞利安星人 wrote:
不用在那指桑罵槐啦~...(恕刪)


同意您的看法,這種工具"pyramid selling",組織與商業模式要不得,會搞到參加人與有關係的人都傾家蕩產,真的要小心如果遇到這樣的組織,務必收集相關資料,經過投訴與判刑,搞不好還可以要回一點東西,最好是別碰,反正,會很慘,因為,那是堆錢的遊戲
分享一下資料
立法院: 立法院公報 第 100 卷 第 81 期 院會紀錄
http://lis.ly.gov.tw/lgcgi/lgttsimgpdftxt?d0cecfcfd0cfc7ced0cfcec4cfccc9c9c4cfccc9c8

"第十五案:
本院委員丁守中、黃偉哲等 12 人,鑑於近日某家變質多層次傳銷公司聲稱研發、製造出可使用一
輩子的磁能動力車;但該公司業務主要係介紹他人加入,估計違法吸金逾新台幣 2 億元,受害
人數高達約 300 人。公平會雖已處以罰鍰,並移送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偵辦,但受害民眾僅能
無助地面對司法漫長訴訟。為保障受害民眾之權益,公平會應訂定類似「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
易人保護法」,設置類似「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協助受害人進行「
團體訴訟」,以保障受害民眾之權益。是否有當,請公決案。"

希望未來能更有效率來防治!
iitsunny Cheng 商務高手可能開店、一般創業真的有很大的機會賺大錢(因為你懂財務規劃),但多層次直銷(以下簡稱:直銷)領域則不然,我也不完全認為這是創業,反而十分類似業務的工作,因此有許多的「必要之惡」,我留到最後在說明,理論總是多美好,現實還是這樣殘酷!

直銷是個商業工具,一個「工具」就會改變使用習慣,就像美國人有槍就喜歡開槍一樣,但會說:「槍不會殺人,是人殺人」,來規避或切割對負面效應的質疑。

iitsunny Chen wrote:
如果有人喊"我一定會成功",那我一定要他交BP,第一段一定要看財務規劃,收支如何運用平衡才是重點,沒BP免談


BP 是指 Business Plan ?這是一個專業的東西;直銷人員從菜市場的歐巴桑到碩、博士都有,程度參差不齊,理性專業的東西一向只有少數人能接受,大多數的人參加都流於感性或片面訊息。

直銷不會談專業的創業,也不可能談,搞得好像在學校上課似的;只會談快速的「複製」、「用產品」、「分享」(伊文認為是推銷的美化詞),就算你叫我寫 Business Plan (小弟工科研究所),我都不知道寫不寫的好,何況是大一新生菜鳥、市場的歐巴桑。

最後,直銷玩得一定是「感性」或是「片面訊息」,絕不可能是謹慎評估(這件事一般人還做不太到),所以通常都是一些「個人見證」、「崇尚權威」;伊文自認科學的專業訓練還算足夠,「個人見證」的可信度幾乎是零!但無論是宗教或直銷「個人見證」、「崇尚權威」是被廣泛使用,大多數人就是這樣被唬弄的。

加入絕大多數人加入直銷不可能是什麼理性評估,只有一些泛科學、泛商業訊息這就不錯了;在做個比喻,如果有人去買iphone 4s他的評估可能是:(哪個可能性大)

1.經過謹慎評估,看過多篇開箱文和評測。
2.不買iphone 4s就是遜掉,趕時尚流行...等 我想答案大家都清楚

直銷一堆菜鳥大學生,真的要 Business Plan 評估都大多數是負值(欠債),這樣誰會來做?還是要靠團康活動搞搞「洗腦」、「團體迷思」、「重眾行為」...等這樣商業效率才高,教育大眾理性評估太慢,就算直銷的砲灰都是九十幾,巧妙的運用這些人的心理,就是少數人賺錢之道,這就是直銷必要之惡,也是大爛攤的主因。

iitsunny Chen wrote:
...只會停留在,OPP,行銷話術,傷心經驗分享,對人性的不信任等層次,這不是一個對有心評估"創業"的人會有用的資訊,如何讓人掌握充分的資訊,協助做判斷,才是我想討論的議題!這其中包含"法令","創業規劃","財務運用","市場經營","組織管理"等等...

法令、創業規劃、財務運用、市場經營、組織管理...等,這些學問太多,一般民眾根本吃不下去,一開始沒有多少直銷會談這些;先半哄半騙拐朋友,OPP炒氣氛是一般人的印象「理性評估」對直銷老鷹而言根本沒有效率,需要的是更多「盲從」

另外,信任這層次對人絕對重要,不然就是諜對諜,一件事要一堆佐證才能辦下去,這就是種內耗。

經濟不景氣,樂透會成長,直銷會成長,也是我肯定的,人類還是買點迷夢來過日子,直銷後面的糾紛會更多也是可以肯定的。

產品這東西應該是不會有人討厭,只有買與不買的問題;要製造人性問題的一定先由制度(工具)開始蔓延,把原本單純的朋友關係帶入商業利益,人際商業戰場本來就無法支持太多的道德良知,直銷、保險、房仲...等,最後哪個不是爛攤子?這可以預期,而且不會有例外。
順道提一下,法律千萬條,直銷也不會管合不合法這件事,要考慮會不會被抓,罰緩多少,這才是重點!

如果,經過理性評估,只要獲利遠大過罰鍰,遊戲還是可以玩下去,很多直銷偶爾背判判個 公平交易法第21條《廣告不實》也沒差。

直銷行銷充滿「個人見證」,一堆醫療奇蹟故事,奇摩知識+,一般人根本無法查證,主管機關哪會真的查?太多了查不完,想告詐欺連舉證都困難。

還有,規範、法律...等,這些政府的東西,學校理論教得好,聊聊活活腦路是可以,但執行一向是拖拖拉拉不見效率的,一般人還是少碰為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