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妻都已經開口,你也接收到了
該做的還是要做
先不說沒求婚是不是會被念一輩子
難道一個要陪你走一輩子,甚至幫你生小孩的另一半
不值得你花點心思給一個慎重的求婚嗎
先不要急著把什麼自己不浪漫要拿出來當理由
就算你找求婚公司砸大錢,搞一堆人幫你送氣球送花跳舞
就真的浪漫嗎

還不也就是老梗
重點是女生要看到你有認真的在規劃這件事情
至少讓女生感覺到你對於結婚這件事情的慎重
而不是好像80年代一副你不嫁我要嫁給誰,吃定你的樣子
求婚也沒這麼困難
照理說你是最應該了解未婚妻個性的人
首先搞清楚未婚妻是活潑的還是內向的
是想要一堆親朋好友參與的
還是比較害羞只想要低調你們兩個的儀式
覺得是飯店浪漫? 還是高級五星餐廳有情調?
還是覺得出國的時候突然被求婚比較驚喜?
至少也去打聽打聽做做功課吧
這些跟浪漫應該沒關係吧
打聽到女生喜歡的方式,地點
剩下的就是老梗嘛
氣球,花束,戒指(如果你有買的話),卡片
甚至影片,自己寫的感言....
這網路上都一堆範例跟教學了
照著做不會很困難吧
就是知道你平常不是什麼浪漫的人
未婚妻才會更希望一輩子一次的事情
看到你至少這麼一次展現跟平常不一樣的自己
要是你是花花公子,你看未婚妻會不會有感覺
在人生的劇場中,儀式感是一種象徵性的演出,它賦予我們的生活結構、意義與深度。猶如劇本一般,儀式為我們提供了如何應對日常複雜性的線索。這些儀式既是排練過的,也是自發的,融合了熟悉與新奇的元素。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同時扮演著多重角色:既為導演、既為演員、亦為自己生命故事的觀眾。透過儀式,我們編排並參與著這一場生命的戲劇。
作為導演,我們為舞台設置場景,創造條件,規劃事件應如何展開。我們透過設計有意義的時刻來編排我們的生活——無論是慶祝、哀悼還是反思。這種導演行為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像劇作家透過對白與行動賦予角色生命一樣,我們也在塑造自己的生命劇本。然而,我們同時也是演員,沉浸在這些儀式的表演中,執行著既定的動作,說著安排好的台詞,時常未曾察覺到這些儀式在無形中如何改變我們。
除此之外,我們還扮演著第三個角色——觀眾的角色。我們站在自己之外,觀察這場演出如何展開,從距離中獲得洞見。這就像「劇中之劇」的概念,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旁觀者,既投入其中,又與其保持距離。儀式成為了一個讓我們得以沉思的空間,讓我們超越表面的行動,進入象徵意義的領域。
這種「劇中之劇」的隱喻進一步延伸到「視界劇本」的解析。生命劇本之演出,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設計,如同程式碼一般,充滿了輸入與輸出的變量,不斷演變。我們存在於這個感知的框架空間中,通過儀式與日常規律來處理視界,這些儀式如同我們意識編程中的函數,定義了我們如何與世界互動,並且如何理解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然而,當我們脫離這種感知框架時會發生什麼?當我們從扮演的角色之外觀察自己時,我們進入了一種脫離的狀態——這是一種正念或超越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我們意識到持久的虛幻,認識到我們所經歷的大多數事情都是建構出來的,只是暫時的空間舞台,映照在無限虛空的背景之上。這便是「身外觀身」的境界,在這裡,自我融入到無限的存在之中,離開了生命戲劇中那些短暫的演出。
最終,儀式如同戲劇一樣,賦予我們工具來平衡投入與脫離的微妙狀態空間。它提醒我們,我們既是創造者,也是被創造的一部分,參與著這一場不斷變動的宏大演出。透過儀式的實踐,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在這宇宙時空戲劇中的角色,學會有意識的去演出,同時也接受劇本空間之外那無限的可能擴增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