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讀到一則新聞:
紐約女白領為省錢如廁不用手紙
我覺得她蠻酷的。
比起「寧可在寶馬車子裏哭泣,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歡笑」的那種思想貧乏、內心軟弱的女人,這種「寧可因為不結婚而在垃圾堆裡找食物,也不願為了結婚而在垃圾堆裡裏撿男人」的人,有了更多的自信、想像力和勇氣。
有了自信,才能無視於他人漫天蓋地而來的偏狹價值觀,自在做自己。
有了想像力,才能不受限於世間庸俗成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
有了勇氣,才能勇敢抛棄舊的人生模式,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什麼叫幸福?誰來定義?
是不是一定要賺大錢,住大房子,吃美食,有車子,常常出國旅行,娶漂亮老婆,嫁有錢老公,結了婚之後有小孩,孩子長大了孝順又有成就……這樣才叫幸福?
那麼世界有多少人能擁有這種由世間所認定的幸福?
《女王的教室》裏說只有6%,那其他94%的人呢?而這幸福的6%是否真的得到心中所想?是否真的快樂充實?
只有6%的人才能幸福
在這個經濟不斷走下坡,中產階級崩壞的年代,就算妳想「在寶馬車子裏哭泣」,也要面對眾多的競爭者,勝出的機率也許還不到6%。就算有一天真的進到寶馬車裏哭泣了,是不是就真的覺得幸福?
我們的下一代與其再去提升競爭力,大家一起擠破頭去當那6%的人,不如讓他們學會「自信、想像力和勇氣」。
不必再為了虛幻的安全感,做一些有礙身心健康的工作。
不必再為了擁有別人都有的「幸福」,而在垃圾堆裏撿男(女)人。
也許這樣的話,100%的人都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