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聽到女性朋友說被老公打,怎麼勸她都沒想要真正離開,一直說她要讓自己開心點過生活,不要激怒老公就不會被打,最近開始在買菜錢下功夫(偷偷存私房錢,以便哪天受不了時可以偷跑)。
她的想法整個很治標不治本(應該說是自我催眠,標也沒治到),勸她趁還年輕時快快離開,才不至於賠上自己一生,她總是想再試試看,但是家暴一次比一次嚴重,我也勸到不知道怎麼勸了........真的想不透是怎樣的思考模式阿阿阿
Ps.她的情況很糟的地方是,老公是日本人,他們一起住在日本。她說老公家人嫌她日文不好,所以登記了2〜3年尚未辦婚禮也不願見她家人。
沒工作也幾乎沒有零用錢可以用,只有少少的買菜錢,沒了再向老爺申請,沒手機(原因是浪費錢,太扯了)。
有沒有人能了解這是怎樣的心情?真的很想幫她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
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害怕:籠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家暴不但有肉體上的暴力,也包含了精神上的恐嚇。有可能也有「離開我的話我就殺死你」「讓我找到你我就殺死你跟窩藏你的人」的這類威脅存在。
所以才有人寧願隱忍,就怕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也被牽連。
逃的話,就要保證對方找不到,或者對方不會找自己的家人出氣。
印象中有看過幾則社會新聞,施暴者找到逃家的受害者殺害。更有的,找不到人,就到對方的原生家庭傷害對方的兄弟姐妹或父母。
你可以藏起自己,藏起小孩,但要如何將父母兄弟姊妹的家庭也藏起來呢?
這個例子來看,她試著不激怒丈夫,等萬不得以就偷偷跑掉,可能想將自己的傷害減到最低。她的經濟與生活全靠丈夫,我覺得她的生活方式,讓她對外界的聯繫似乎也有限。她有能力飛回來嗎?她如果沒能力飛回來,她存私房能讓她躲多久?我覺得她經過考量後,可能最後還是繼續容忍吧!感覺她在那裡似乎沒有能依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