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性戀小孩:「我想要一個爸爸,難道這是恐同嗎?」

今年在澳洲國會公開反對同性婚姻的米莉‧芳塔娜(Millie Fontana),在一對女同性戀的家庭長大。從小被剝奪擁有父親的權利,成長中缺少爸爸使她在身份認同上產生困惑。

面對許多外來者抵毀她忘恩負義、不珍惜兩個母親的愛等等漫罵,她表示自己能站在台上分享,早經過兩位媽媽及親生父親的支持。「冒著被歧視的風險,我的媽媽們仍給予我最大的支持。她們愛我,亳無疑問。」芳塔娜從不否認自己來自一個被愛的家庭,但她想向外界傳達的是:愛並非沒有差別。

「爸爸媽媽這是小孩的基本權利,不應由少數人改變家庭的結構。」

婚姻平權是大人的世界 不屬於小孩

芳塔娜不只一次重申,她尊重任何異性戀或同性戀的關係,不過她也坦言婚姻並非為戀愛而設計,是為家庭而生。「如果戀愛就能結婚,我認為說這句話的人無論性傾向為何,都不適合結婚。」

她以自身為例說,她就是藉由第三方(按:意指捐精或代孕)所生下的小孩。她特別用「訂作兒童」的字眼來形容這是一場交易。大人為了平等獲得一個可愛寶寶,小孩沒有任何選擇。但她坦言最不能接受的是一堆刻意扭曲的謊言。

「我聽過LGBT的片面說詞是,小孩並不在乎他們的家人是誰。男女角色可以互換。」如果獲得小孩是為了滿足自己,那未來一連串的謊言也不就足以為奇了。她表示特別是在上學之後發現大部份的同學都有爸爸媽媽時,對家庭的結構產生疑慮,但兩位媽媽都不願告訴她爸爸的存在、學校也是。

「對我而言,平等就是知道真相,而不是過濾後的資訊。」

LGBT是政治正確的選擇 負面的聲音都不該存在

面對外界的撻伐,芳塔娜失望地表示:「我想要一個爸爸,難道這是恐同嗎?」她說,的確有不少單親或同性家庭小孩長大後有出類拔萃的表現,但這並不代表小孩不需要父母。或渴望有父母親的小孩就被貼上「恐同」的標籤。

「LGBT不能拿幾個案例,就說所有的彩虹小孩很快樂,那是不公平的。」她表示,沒有爸爸造成她在成長過程中飽受負面情緒困擾,這些感覺並不是想像出來的,為什麼LGBT卻要她噤聲?

事實上,LGBT群族打著同二代可以幸福快樂又穩定來自樣本極少、沒有經過長時間研究的統計數據。目前為止,品質最好的研究來自1986年美國縱向女同性戀家庭研究(National Longitudinal Lesbian Family Study),針對154位女同性戀母親及78位青春期的孩子調查。仍是樣本數少並缺乏男同性戀家庭的研究。

男女角色可以互換 芳塔娜:這才叫歧視

芳塔娜說,LGBT團體也宣傳「父母角色可替換」的說法,似乎是推翻過去家庭的研究結果。她認為,LGBT漠視父親及母親的互補功能是「去性別化」,是不是也算一種歧視?

耶魯醫學院布魯博士(Kyle Pruett)及全球知名心理學家亨特博士(Brenda Hunter)都曾公開表示父母會提供不同種類的愛。父親往往會訓練孩子獨立及冒險,而母親會給予安定及公平。布魯博士甚至說,嬰兒8週大的時候,就可以辨別父母,各別產生不同的互動模式。

青春節尤其更加明顯。進入密友期後,小孩會透過父母的相處發展人際關係。美國社會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研究父親的重要性及母親的地位時表示,孩童從父親與母親相處中學習對待女性的方式;而從母親身上學習到如何健康看待男性並設立界線,彼此功能及角色無法互換。

歐巴馬視同婚為人類演進 相關研究數據卻不足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任期內推動各類的LGBT政策,並視其為人類歷史大演進。芳塔娜認為,過去美國許多針對一夫一妻的家庭均累積四十年以上、統計超過390個的家庭的研究,卻因美國趕著推行LGBT議程被視為「過時」或被不成熟的研究所取代,最後任由媒體大肆宣揚,告訴社會大眾非客觀的事實。

芳塔娜不避諱地說,「演進」是自然發展而非外力干預。顯然在美國蓬勃發展的LGBT議題都由政治主導,先以人為介入再包裝告訴大眾「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讓她不禁詢問,一小群激進人士何以大聲地說代表全同性戀群族,改變家庭結構?

演說最後,芳塔娜再次大力反對政府推動婚姻平權,並要求政府拿出配套的兒童權益法案,讓孩童不淪為婚姻平權下的犧牲品。(謝婷婷/綜合外電報導)
-------------------------------------------------------------------------------------------------

想要一對生理上是男和女父母算是人權的一種嗎


回樓主,想要爸爸(男)和媽媽(女)本來就是人權的一種,其他方案(如單親或同性戀雙親,)再疼小孩,也都只是較次級的替代品~

davis01 wrote:
回樓主,想要爸爸(...(恕刪)


小弟是不反對同性戀 人獸戀 近親戀

但反對任何不能自然生育下一代的婚姻和家庭

婚姻和家庭就是為的養育下一代而存在的


賣不掉 加價賣 再賣不掉 銀行幫你賣
同性戀婚姻是同性戀者之間相互承諾的事

我們局外人沒必要也沒立場反對

不過如果又要認養小孩

確實會有文中這位女主角面臨的爸爸在哪兒的痛苦

同性戀婚姻者確實要為孩子想,而不是只想滿足自己有孩子的慾望

其實類似問題也發生在未婚單親媽媽小孩身上

蠻多女性懷孕卻因某些原因無法結婚,卻堅持把小孩生下來(還可以墮胎時)

表面上好像好勇敢好偉大

問題是小孩從小在沒爸爸甚至父不明的環境下長大

其一輩子的痛苦豈是自私的媽媽所能體會?






今天你很努力工作,爭取自己的權利,但投機的人破壞一切為了也要一起享有好處,
同性婚姻也會變成這樣子的結果,很可悲的是這變成政治超弄的工具。
未來好壞?超越了性別還會在意嗎?

愛滋病都沒辦法控制了,還要領養...

Josephpyj wrote:
同性戀婚姻是同性戀...(恕刪)


只要想到我家兩隻

萬一沒爸逼時

自己都覺得很難過

賣不掉 加價賣 再賣不掉 銀行幫你賣

bossming wrote:
今天你很努力工作,...(恕刪)


今天這個世代,政治正確勝過一切,倫理道德傳統被賦予一種落伍,過時,漠視人權的意涵

社會脈動以網路意見為主流,以偏概全的現象將會層出不窮,甚至越演越烈

水面的波動易引人矚目,水底的暗潮洶湧為人忽視

衝擊,迴盪,再衝擊,再迴盪

正反合的歷史演進觀點也就應驗,只是,人們在激盪的過程中,忍受或接納的程度,決定了他成為反動因子或順勢推波助瀾的成員之一,當然,冷漠的離異者也是有的

這個政治社會,目前最夯的政治正確語彙叫作“轉型正義”,只要異於現況的都成為“轉型”,都被賦予“正義”的評價,固守者成為頑固不化的反動分子,會被貼上不進步,反進步的標籤…

至於孩子出生在雙性家庭或同性家庭或多元家庭,亦如生在貧窮家庭或小康,或中產抑或權貴之家,萬般皆是命,並非政治菁英所真實關切的課題

六羽 wrote:
小弟是不反對同性戀...(恕刪)


誰說婚姻一定要有下一代?
婚姻還保障了雙方的權利呀
人品是做人最好的底牌.
六羽 wrote:
小弟是不反對同性戀...(恕刪)


你忘了不孕症...

另外怎麼不問問為什麼被收養的小孩的原生父母為什麼遺棄呢?
鳥兒在歌唱,花朵在盛開,在這樣的日子裡,像你這樣的三寶/邪教徒,就該被地獄業火焚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