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婚了,所以我開始畫畫! ( 第二章 平衡理性與感性)

我離婚了,所以我開始畫畫!
我離婚了,所以我開始畫畫! ( 第二章 平衡理性與感性)

第二章 平衡理性與感性

只要開始說一些情緒的東西,又剛好是女的,就會被說女人太感性。

從小我們受的學校教育,教導我們要成為理性的人。做事要符合邏輯,要理性,大多的課程完全忽略人有其他的需求。康德的三大批判告訴我們人其實有追求真善美的需求,但書讀多的我們卻只注意求真的發展,漸漸我們越來越「理性」,理性到壓抑自己感性的部分。

我離婚從我決定要離婚到真的辦好離婚手續,只花兩週。我的理智告訴我,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我最好,但我難過的情緒卻費時五個月才真正轉淡,成為一種淡淡的惋惜與遺憾。即便到現在想起這段婚姻,眼眶還是會泛淚。

人不是神,有七情六欲,有情緒起伏很正常。重情卻不自傷,成為很重要愛自己的準則。

這時候向古老的哲學家或是宗教取經就是很好的解決方式,例如:可以學習莊子所言「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就是指不要太愛一個人或太恨一個人而產生過度情緒傷害自己的身體。換句話說就是感性和理性達成一種平衡的狀態,也是一種心靈最健康和舒適的狀態。

有些人遇到生命重大挫折,會轉向宗教求解決之道。我覺得只要這個宗教是屬於勸人為善的大型且有古老傳承,有前人數百千年驗證對心靈有幫助,能為現在所遭遇之事提供解釋,而你也信服。那這樣的有宗教信仰的行為也沒有不好。

台灣現在討論到宗教大多數人都與迷信畫上等號,這是中國思想受到西化時對當時西方思想和教育一知半解的影響。

其實若了解西方的教育,尤其歐陸較上流社會的教育,他們其實並沒有去除這部分,因為他們宗教比較統一,所以在學校是談的。美國教育也分各州,有些州不談是因為宗教多元在學校不好談,但不是說不需要談,而是他把這工作劃分給家庭處理。但不知道為什麼,台灣教育下受過越多教育的人,越往無神論方向前進。

在我對這些歷史不熟悉的時候,聽到前夫的反對,我背棄自己從小相信的宗教信仰過了近八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許多價值觀的衝突,也導致自己的不自信,質疑自己的過往。這也是一種失衡,反省後,我傾聽內心的渴望,我依然深信自己所屬的宗教,依著教義行事會讓我感到快樂。

如此做後,我畫出這幅畫。我覺得我自己的理性和感性是那樣的不同,就如同我身後的兩棵樹那樣的不同,但在我內心達到某種和平的狀態。於是我變得十分的自在與輕鬆。

找回在關係中真正喜愛卻放棄的事吧!因為那是你之所以為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圖片說明:我重新回到我從小一到大學畢業和前夫交往前大約有18年時間都有參加的宗教團體後,畫了這幅畫。

Ps.我沒有要賣畫,我只是想分享如果有一天,你遇到挫折又沒人能訴說時,你可以怎麼做。

第三章 最美好的祝福
第一章 對家的渴望
楔子 離婚後如何療癒自己的故事
Kaobaby wrote:
我離婚了,所以我開始...(恕刪)


Kaobaby wrote:
圖片說明:.....後,畫了這幅畫。


我沒看到第二章的畫(只有我的瀏覽器看不到嗎)(第一章的畫看得到)
想看
看你的文很有感觸
我也正在“找回自己”的過程
過程中很多情緒的矛盾和衝突
是別人無法理解的
從你的文字
鼓勵自己
加油囉
這樣可以了嗎?

我後來發現找回自己是一條很漫長的旅程。漸漸找回來的原因是我放輕鬆,好好思考,能讓自己真心覺得快樂的東西是什麼,小時候覺得什麼東西快樂。然後就真的找回來部份了。
Kaobaby wrote:
這樣可以了嗎?


看到圖了
看到時 就一個感覺


再看一眼時 為何右手腕...
除了右腕,五官也看不到。

這是代表什麽意向,還是暗示什麽嗎?

尋求寧靜? 還在彷徨?
可能就隨心情而畫,沒特別涵義?
畫畫不錯啦

寫書寫blog也不錯

甚至當youtuber更好

和自己溝通之餘

還可以跟外界互動
如果這幅畫是您依照自己的心意畫出來而非看圖畫的話..

或許也反映出您心中追隨渴望的自由可是卻又跳脫不出框架。

圖中的人站在中心點,背景綠意盎然充滿生機,而您卻是在兩棵樹中間。

潛意識的還是把自己關著。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