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白虎哥 wrote:有沒有人也是婚也結了 小孩也生了然後也沒出啥大事就突然想出家 或 想自由 留下一筆錢然後閃人的請問除了被罵一輩子外 還會有什麼不好的結果嗎? 李叔同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絕塵而去 剃髮為僧1916年,李叔同假期到杭州虎跑寺斷食,開始是想藉此療治長期折磨他的神經衰弱症。期間的一些神奇體驗,讓他悟到很多東西,同時他也接觸了很多佛經,對名利情執的虛妄,有了進一步了悟。第二年,李叔同又去聽法,自己改名為「李嬰」, 示脫胎換骨之意。1918年,他黃曆新年期間在虎跑寺度過,成為俗家弟子,取名演音,號弘一。回校後雖照常教課,但茹素誦經,世味日淡。1918年黃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將多年視若珍寶的藏品,包括書籍、字畫印章、摺扇、金表等都外贈或銷毀,然後到杭州靈隱寺受具足戒,正式剃髮出家,那時他39歲。其實出家前,李叔同曾借喻荷花,抒懷「昏波不染,成就慧業」。也曾致信劉質平,「不佞以世壽不永,又以無始以來,罪業之深,故不得不趕緊修行……」那時朋友都以為他不過是說說而已,一般的文人雅士也常作此言,沒想到他是當真的。黃炎培的回憶文章中,記述了李叔同與日籍夫人的訣別:弘一出家後,日籍夫人從上海趕到杭州,通過兩位朋友去找丈夫。「走了幾個廟,找到了,要求叔同到岳廟前臨湖素食店共餐。三人有問,叔同才答,終席,叔同從不自動發一言,也從不抬頭睜眼向三人注視。飯罷,叔同即告辭歸廟,僱一小舟,三人送到船邊,叔同一人上船了。船開行了,叔同從不一回頭。但見一槳一槳盪向湖心,直到連人帶船一齊埋沒湖雲深處,什麼都不見,叔同最後依然不一顧,叔同夫人大哭而歸。」弘一寫信告知天津家人自己出家,讓家人也吃齋念佛,還囑咐兩個兒子用功讀書。天津家人常給他寫信,弘一信都不拆開,託人在信封后面寫:「該人業已他往,均原封退還。」原配妻子俞氏,不到50歲病故,當時家人給弘一寫信報喪,也沒收到回覆。後來,有人發現,弘一法師曾為亡妻抄經回向。李叔同的同事姜丹書,曾與出家前的李叔同有過一段對話:姜丹書:「你想出家?」李叔同:「是的。」姜丹書:「為何?」李叔同:「無所為。」姜丹書又問:「君固多情者,忍拋骨肉耶?」李叔同 「譬患虎疫死,將如何?」如若患暴病而死,或者霍亂來了,即便內心難捨妻子兒女,又有什麼辦法嗎?絕塵而去,絕不回望張顧,李叔同如此了斷世緣,與他純粹的出家目的有關。他的禪房裡,自書「雖存若歿」四字。在他看來,出家就是為了生死大事,妻兒、朋友的情緣均可以斷。短暫的人生中,親人早晚是要分別的,大限總要到來,出家不過是將它提前罷了。
天國一輝小寶寶 wrote:李叔同出家後法名演音...(恕刪) 這佛教真是垃圾看到這文整個懶叭都燒了起來我不能做這種無情男人的行為 這跟思想被佛教污染是一樣的應該多成立幾個家庭 多結婚 多生幾個莫名其妙的小孩 與之對抗才行
很久以前有位從事業代朋友業務能力很強收入頗豐但是他老婆脾氣不好嫌他應酬多、錢賺得少、......;在聚會場合也會駡兩句…。罵得他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有一天他一如往常,早上穿著西裝拎著公事包出門從此消失人間........數十年後有次環台旅行在一個極偏鄉的乾媽店買東西時看到他那個熟悉的樣子於是喊了他的名字還果真是他短暫閒聊後他還是要求幫他保密為了尊嚴不惜拋妻棄子流落他鄉勇氣可嘉呀..........還看過更惡質的之前有在01提過的「四子媽」絕情昂與絕命妻的故事在平承時期能弄得骨肉分離也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