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個人向公司經營層提出個人想法
經營層同意並指派我進行國內少棒培育計畫評估
自己心中非常開心但是卻也有著一點惶恐
畢竟我必須要在兩週內完成本計劃規劃與評估
自己當然也希望可以讓自己小時後未實現的棒球夢可以幫助更多小朋友
故殊不知各位是否有想法或建議願意提供給我叁考
==PS 我並非任職於政府或國營機構,純粹來此請益補足個人思考未周延之處,也請勿筆戰==
目前自己大概想法
第一階段以少棒隊伍為主,認養四至五支球隊,每年提供固定經費
經費運用除了選手營養金之外,包含各項球隊裝備、球具與服裝
此外,認養的球隊不排除在暑假期間採聯合集訓一個月的方式(住宿交通已確定不成問題)
進行分組競賽,希望能夠透過球賽方式進行訓練。
若培育之球隊取得中華代表權,出國相關費用也將由本公司支付
未來將不排除擴大少棒培育規模,或建構出少棒─青少棒─青棒的球員培育與就學管道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想法得到公司認同來執行,所以才想說在第一階段必須要謹慎規劃
也便於後續第二階段或擴大規模時可以銜接
個人目前有下述問題請大家惠賜意見
1.有那些球隊是大家建議可以認養與培育的?(請提供縣市與學校名)
2.球隊所需的裝備、球具有那些?(越詳細越好、若能有大概價格更佳)
3.其他建議
小弟在此先謝過~
或者您所在的縣市有一些實力成績不錯的球隊可以找他們學校問問看如何跟教練、校方談。
球具球衣盡量集中統一數量跟廠商壓低價格去談,贊助不是丟一筆錢給他們然後等他們打出成績就好。
萬一默默無聞,你家老闆可能玩個一兩年就不想玩了。
聽來有些功利,但這是現實問題。成績不好也代表學校、教練找不到或吸引不到好選手,
這種球隊打不出成績就不太容易長久存活下去,當然如果其他球隊已有人贊助而您要支助弱球隊那也沒什麼不可以。
有的球隊會直接開口跟贊助商要錢,我覺得這不是很妥當。你也不一定知道每分錢是否物盡其用。
贊助商要集中資源盡量壓低一般支出,試著跟各個球隊談,每學期報一定數量的球具球衣設備,
集中數量跟廠商購買,價格可以盡量壓低,也讓您的老闆花的錢更有效益,老闆看到這種效益也更願意繼續花錢。
某些名義的捐助、贊助是可以節稅的,不要忘記問律師或公司的會計單位,盡量達到捐助又能節稅的好處!
Odaiba wrote:
1.有那些球隊是大家建議可以認養與培育的?(請提供縣市與學校名)
2.球隊所需的裝備、球具有那些?(越詳細越好、若能有大概價格更佳)
3.其他建議
...(恕刪)
原住民的運動細胞好,但卻也是資源最少的地方
我建議花蓮及台東,這幾個地方的小孩,如果能幫他們的超大體能找出專長的話,最他們是一種恩惠
老實說,以目前的高層來看,完全不知道哪裡要幫助。
當然你也可以把四隊集中在一個"垂直體系"
也就是說,從少棒開始補助他們,然後幫他們保送上有青少棒、青棒的學校 ,
然後去補助他們的學校,讓他們繼續有球打,這樣比較不容易出現少棒打完卻沒有往上發展的地方。
然後學時報鷹,在這些小球員上都掛上你們公司名,一方面打廣告,一方面算是社會責任。
Odaiba wrote:
可是又好像會牽扯到學生人數過於集中或是造成家長接送或學生上下課的負擔
真是不知該怎麼做對於後山的小朋友會是最好的方式...(恕刪)
這就是資源不平均的問題,
我舉一個某知名學校少棒隊的例子,
他們的棒球隊多是集中管理,一到五住校,因為資源夠,
所以他們從小就照顧,連未來上哪一所國中高中都已經設定好,只要品行及球技不要太爛,都可以保送過去。
過去的國泰女籃更是從國小就到全國各地去找小女生,然後集中住在一起,
他們是每年到全國鄉下找個子高,體能好的女生,然後跟家長談完後,給一點補貼的。
至於哪一間學校,這問題比較小。因為你錢都要投下去了,而且你們也會擬出辦法來,
有錢就好辦事了,退役職棒球員也一定願意當教練,
設定好學校後,多多去訪談,找出願意合作的學校就可以了。
就如您所說的,學生是不會集中在同一個校區,所以選角就要由您選的教練來費心了。
反正你只要抓到一個重點就好了,那就是請個內行人來幫你擬辦法。
加油。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