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有日本的電視節目再討論一個類似的話題!!http://www.youtube.com/watch?v=EnH5qvdlR7g主要是介紹日本職棒,阪神虎的藤川球兒的直球!!像在國外!!只會說球打起來感覺很重.(選手自己覺得!!像王建民的Sinker)好像沒有人說球質重!!因為球質並沒有一個專業的定義.日本的節目中有介紹,越快的球!!球從投手手中到捕手手套,旋轉的次數越多球數越快.這些說法是比較有根據,與明確的分析方式!而台灣常常在說的球質,應該跟每個人接球時的知覺有關係!此外!!球接到手套的聲音阿!!並不能拿來當作球質強弱的判斷!!那跟接球角度,手套的皮質比較有關係.因為接球面越平整,聲音也越大!!越好的牛皮,接起來的聲音也越大!!因為皮的縫隙越小.所以這個判斷法有待商榷!!
jj.j wrote:就好像蝴蝶球,因為旋轉慢(幾乎沒啥旋轉),所以才容易讓球飄起來 蝴蝶球的『飄』,似乎不是『球質輕』所造成的喔蝴蝶球投出時,球幾乎不會有旋轉,在球的後方會行成『卡門渦街』(註),因此球才會亂飄。註:(引述於博客來書籍館>科學五千年[8])當流體經過一個障礙物,會在它後面留下兩排交叉的渦旋,這一現象早已為人們所知但是,卡門第一次從理論角度闡明了這一現象的實質。由於這排交叉的渦旋好像是大街兩旁的兩排街燈,於是人們把這一現象叫做「卡門渦街」。
之前在打球有學長接我的球就說我的球質滿重的我都會刻意在出手瞬間的將手臂往下壓是說我上臂使力較多所以球質較重是這樣子嗎??我自己也不知道現在改打壘球有時候跟一些比較有年紀的人傳接球他們球質都很重我覺得是跟姿勢有關corachen大大說到接到球會"波"一聲跟球速和力道都無關市面上有賣一種皮革油(不是一般的皮革油)我朋友有用過把皮革油擦在手套上之後接到球不管球速快會慢都會很大聲還有你接到球的位置也很重要只要在手套比較中心的位置接到球聲音都會很大
loren777 wrote:一般說來 地表上哪裡都是9.8G別亂唬 地表的重力加速度是 1g近似於 9.8 m/s²別亂唬然而各地的值會有些微差異標準重力加速度定義為 9.80665 m/s²地球赤道的重力加速度為 9.78033 m/s²
有必要這樣說草總嗎?你摸棒球的時間,有比人家多嗎?或許草總理論不強,但至少經驗不會少。實在是不必要這樣虧人家草總。 嘴炮少打,工夫多下。小弟個人認為:草總會說手指較用力 ---> 會造成 球質較輕。應該大多是指,投球是以高壓投法和3/4上臂投法這兩種來說,一般而言,當你要投直球時,在球出手的瞬間,食指和中指用力向下扣時,會讓球 由上向下的轉速增加 (以出手時,投手向補手的方向來看。)會讓球在行進,會增加球速,但是也會因為球轉速增加而額外對球有一股向上的浮力出現。這種快速直球,就相對的容易被打者用相對較輕的力量送出去。例如:東方特快車 -- 郭泰源的快速直球,就屬於球速快,但球質輕。jj.j wrote:可能草總已經開始痴呆...(恕刪)
雖然我的物理一直以來都只能剛好及格,也斗膽來猜猜...我覺得如果每顆球的質量一樣,投出的速度都一樣的話,不計其它因素應該沒有什麼球質重的問題...可能會產生的因素:球的旋轉方向:這與球到本壘板的時候是向下或向上或向左右變化有關,如果投出的球速度皆同,那麼向下掉的球球質可能較重,因為還加上地心引力。如果速度可變的話,那麼旋轉愈快的球,它與空氣的摩擦愈大,變化愈大,以相同的力度投出,自然速度會變慢才是。所以我猜測王建民的球被稱為球質重,是因為它的伸卡球是向下掉,可怕的是速度並不慢。當然這一切只是猜測,強調一下,我的物理只能"剛剛好"及格。感謝老師。
shinning39 wrote:之前在有日本的電視節...(恕刪)http://www.youtube.com/watch?v=EnH5qvdlR7g 日本的分析真的很科學,可惜我不懂日文,只能看圖說故事。大概懂個幾成內容。感謝您的分享。shinning39 wrote:日本的節目中有介紹,越快的球!!球從投手手中到捕手手套,旋轉的次數越多球數越快. 那個節目,好像沒這樣說。那個節目好像是說,旋轉的次數越多,造成球上飄的幅度越大,這符合物理學。該名投手的速球,大概是 152 公里,跟其他職業投手比起來,沒有明顯快很多。看起來,球質這東西,好像真的沒有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