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oger wrote:
600萬美元花出去,最後只有100萬的回饋,到時候再説體育生態惡劣,需要持續培養?...(恕刪)
SBS買下明年的LPGA轉播權利金是225萬美金。
我說的一億是單站,
光美國就1000萬到三千萬左右的收視人口了。
andbu558 wrote:不只這些效益,光來台灣看LPGA比賽的觀光客,至少這四天的食衣住行就能替台灣帶來豐厚的觀光收益了,如果在逗留各台灣幾天,那效益會更大,比阿六客來台灣的效益不知道要多幾倍出來。
如果LPGA 能在台灣辦,透過轉播,台灣本土企業的廣告贊助在歐美播放,讓LA NEW ,ACER等廣告贊助在歐美播送,比在歐美買廣告好太多了,辦一場高水準賽事比辦馬拉松的效益好太多,辦LPGA會辦個三四天,馬拉松一天就辦完了,今年辦個馬拉松十幾場,人家也不知道台灣有辦,也不知那個廠商有贊助;高爾夫球賽看的人多半是歐美及日本人士,那是台灣產品最大的市場,中間贊助個廣告,廠商能收到的效益很大的。...(恕刪)
jonny2008 wrote:
曾小姐是職業級的,她背上如果貼的不是國旗,而是SONY、SUBARU、TOYOTA,誰會敢有意見說她不愛國呢?只要她拿的是私人企業的贊助去拼去闖她個人的職業生涯,我們當然全心祝福。...(恕刪)
jonny2008 wrote:
問題是曾小姐想到希望政府的錢(其實是納稅人)能夠投入與她個人職業生涯及收入息息相關的國際賽事,這就不單純是「為台灣發聲」、「擴展台灣能見度」能一語帶過的。...(恕刪)
jonny2008 wrote:
看運動,只是純欣賞。奧運男子100公尺決賽從來沒有台灣選手,我也是欣賞了。這與我們有或沒有球員在該項目拿到世界第二也完全無關。只因有人拿了世界第二,因此就站出來呼籲,動輒建議政府如何,這不奇怪嗎?...(恕刪)
jonny2008 wrote:
李遠哲當年拿到諾貝爾,這算「世界第一」了吧?他有站出來要政府怎樣多編預算去發展化學研究嗎?
國科會預算也是一樣,你要發展某一項研究,另外領域的研究人員只好喝西北風。預算的分配能這樣搞嗎?今年你「世界第二」,好,預算給你了。但明年呢?若只剩下世界第50呢?...(恕刪)
jonny2008 wrote:
圍棋高手張栩的收入也算得上是圍棋的世界第一吧,他怎麼不去跟政府寫公開信,爭取舉辦國際圍棋賽事?...(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