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與有氧區無氧區問題

對啊, 我現在也在想, 不要管公式了, 就照自己的速度跑, 以可以跑完21KM為目標! 然後再增加重訓的強度看看!



chc671224 wrote:
35歲16x應該是還...(恕刪)
哈,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gisha wrote:
哈哈~我老媽也會準備...(恕刪)

未賽已三鐵 wrote:
沒人能在無氧區間或附...(恕刪)


我覺得我心跳偏快
這樣算是持續50分鐘在無氧區嗎?
心跳在170~180之間

↓跑步機+心跳帶,所以只有心跳曲線
看文章是寫用年齡來計算, 不過其實應該只是理論值,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在1999年出版的體適能指導手冊
其中定義了每分鐘最大心率= 220 - 年齡
如果心跳超過這數據就很危險?要緩和降低心臟負荷
根據最大心率劃分了三種運動︰
燃脂運動︰每分鐘最大心率×0.6~最大心率×0.75這個心跳區間
有氧運動︰每分鐘最大心率×0.75~最大心率×0.85這個心跳區間
無氧運動︰每分鐘最大心率×0.85~最大心率×1這個心跳區間

舉例︰2012年你的年齡是20歲
每分鐘最大心率=220-20=200(心跳每分鐘200下)
燃脂運動心率區帶= 200×0.6~200×0.75 =120~150
有氧運動心率區帶= 200×0.75~200×0.85= 150~170
無氧運動心率區帶= 200×0.85~200×1 =170~200
當心率超過200時,自己需降低運動的負荷,避免心臟的不適。


fish0727 wrote:
我覺得我心跳偏快這樣...(恕刪)

如果跑了2.3月都還是維持固定的距離或強度的話

身體已經習慣.加上如果過度節食的話.整個基礎代謝率也會跟著變低

雖說一星期會進行2次重訓.但不知重訓強度是否有到達增肌的標準

基本上體脂15對於非專業運動選手來說已經算是很優秀了.如果還要再降體脂

.不管是訓練時間或強度都必須提升到很高的強度才會看的到成效.

有氧運動減脂方面建議可以做HIIT高強度間歇運動.重點擺在"高強度"的定義

搜尋一下就可得知.以體脂15來說重點應該會擺在重訓方面.這方面可以依據自身

的狀況然後跟教練討論.如果可以.去量個Inbody再來評估該如何訓練

fish0727 wrote:
我覺得我心跳偏快這樣...(恕刪)

我國有選手參加冬奧,500公尺短道快速划冰,選手前面一年內有一分零八秒的好成績,
預賽時起跑違例,重新出發,第一個時區還削掉前面最快選手一些時間看來爆發力驚人.但是無法維持到終點,最後以1分13秒作收,我猜無氧就是這樣了大家都在這一兩分鐘內拼成績.
無氧是特殊燒燃料的過程除了燃料有限,大量送出來的乳酸也讓你難以支持.

一些運動也許能反覆近入無氧,中間應該是有時間作恢復所以心跳不會像高原平平拉五十分鐘.

最大心跳計算與應用(慢跑) (第1頁) - 訓練與慢跑 - Mobile01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58&t=1537478
謝謝大大, 整理一下前面大大的說法, 還有朋友們的建議,

目前改成將慢跑和重訓在同一天做, 一星期3天, 慢跑維持速度, 會慢慢增加距離(因為之後想參加全馬),

重訓的話, 扶地挺身3組(10~15下), 坐姿亞鈴3頭肌伸展5磅 5組(6~7下), 站姿亞鈴彎舉 15磅 5組(8下),

剩下的運動我還有1天的瑜珈和一天的游泳, 持續1個月再來看看身型和體脂的變化.

至於高強度間歇訓練,不知道是否要將慢跑3天的其中一天來做高強度間歇訓練, 還是大大有更好的建議?


Jasber815 wrote:
如果跑了2.3月都還...(恕刪)
dream20tw wrote:
謝謝大大, 整理一下...(恕刪)


重訓方面我給你一些建議,一個部位3個動作,每個動作6~8組,總共20組左右,每組次數8~15下,重量為每組最後一下力竭,以大肌群的胸背腿為主一周最少一次,二頭三頭肩一周一次或兩周一次即可,
腹部在家練個三組各30下就差不多

這樣才是有強度,不然組數做這麼少,重量又不是大重量,等於沒練
謝謝大大, 我再來稍微調整一下, 不過我列的那些重量還有次數目前對我來說已經算是有點緊繃的重量, 肌力不太夠, 需要慢慢循序漸進.


Thomas8610 wrote:
重訓方面我給你一些建...(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