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一‧
前言:
自從去年11月底從水底浮出水面,原本只是單純的指正鞋款正確資訊,沒想到演變到後來卻莫名地被拱成在教導大家如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慢跑鞋,說真的我還真沒想到會引起那麼多跑友的熱烈回應與發問,但我必須先聲明一下我不是一位慢跑鞋專家,只是一位單純熱愛跑步健身,喜歡追求慢跑過程中,那種精神毅力上與體能耐力上不斷堅持,與熬過每一次痛苦臨界點後,身心靈所帶來的無限舒適暢快感,進而有了興趣去進一步了解如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跑鞋,從一開始的完全不懂,在浪費了許多金錢與疼痛的代價之後,到後來有了完整的選鞋概念,希望我個人的選鞋經驗與閱讀相關報導的心得,真的有幫助到廣大熱愛跑步的同好。

二‧
言歸正傳,自從那篇選鞋文章發表後,我發現台灣的跑友普遍還是偏好輕量的路跑鞋系列,也收到很多跑友PM問我能不能推薦一些不錯的路跑鞋款,而我剛好於近日入手了一款Adidas的路跑鞋,我查了一下01版,好像還沒有人分享過專業的路跑鞋,那就不如由我來做開路先鋒,來發表這篇鞋測開箱分享文,如果跟我的生理條件差不多的,或者是喜歡它覺得它的性能表現符合您的需求,那您不彷可以參考看看。

三‧
這是我第一次發表鞋測開箱文,我把它定位在鞋測分享文,並分下列四個部份來解說,如果寫得不好,或是鞋款本身的資訊有誤,還懇請臥虎藏龍們的專家(特別是像Lovebean大,這位精通各式鞋類的專家)能給予小弟指正,還請大家多多包含。

1.跑者個人的生理條件與跑步型態

首先就來說說我的Body State吧!小弟今年36歲,身高164公分,體重54公斤。
足弓高度:中高足弓(Medium to High Arch)
慢跑步態:輕度外旋(Mild Underpronation)
慣穿適用的鞋款:避震型系列(Neutral/Cushioning),以一般厚底訓練鞋居多。
每個人的慢跑動機都不同,我個人就是喜歡單純的慢跑來健身,慢跑運動確實讓我釋放了很多生活上的種種壓力,總是能讓我在身心靈上保持著很平靜沉穩的狀態,並且在體能上的狀況也幫我維持得很不錯,這也就造成了我如此熱愛跑步的主因了,我通常每天固定慢跑1小時,並沒有特別去設定一定的里程數,有時會跑田徑場的PU跑道,約可跑12~13公里之間不等,有時則跑郊外山路約13.2公里路程,是柏油路面,全程約有2.4公里是上坡路段,與1公里是下坡路段,約費時62分鐘跑完,我想我的速度不快,在同年齡跑者當中約是中等程度,我習慣穿一般厚底訓練鞋來當每日慢跑訓練用,因為我跑柏油路面的次數比較多,所以我個人偏好穿厚底訓練鞋,一來是因為厚底訓練鞋的避震性與穩定性都較好,二來則是較省錢,因為厚底訓練鞋的使用壽命較長,不管是在避震保護性,或者是在大底耐磨度都相較比路跑鞋還來得好很多,以上就是小弟個人的跑步型態簡介。

2.受測鞋款ID與各部份功能介紹

鞋款名稱:adiZero Ace 2E
品牌:Adidas; 型號:285082; 定價:NT$2,850
鞋款類型:避震型路跑鞋
功能屬性:單以我個人的見解,適合一般普通的大眾跑者,拿來當半馬路程以下的各式路跑比賽專用鞋,體重較輕的跑者也可以拿來當每日10公里以下的訓練鞋使用,菁英級的跑者可以拿來當每日各式路程訓練用,或是拿來當全馬路程以下的各式路跑比賽使用。
鞋子重量:單支重量218公克(US9號),我是穿US8號的應該會更輕。
鞋中底厚度:標準路跑鞋後腳跟至前腳掌高度比例,22mm~11mm。
鞋款適合體重Range:我個人推薦65公斤以下的體重比較適合。
鞋款圖片介紹與科技解說: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鞋款圖片與鞋盒身份對照圖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我選的這款路跑鞋是2E寬楦版的尺寸,一般來說Adidas的鞋款楦頭偏窄,所以如果非寬楦版的Adidas鞋款,我是不會考慮的。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這款鞋的定價是NT$2,850元,屬於中價位的路跑鞋款,對於一般跑者來說,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打完折入手價應該還算OK,最重要的一點是,我認為這是一雙一魚雙吃的鞋款,怎麼說呢?因為鞋底厚度比一般競賽鞋稍厚,所以既可拿來比賽使用,也可當每日訓練用,C/P值比起專業競賽鞋好太多了,既便宜且使用壽命更長,另外一點是專業競賽鞋的鞋底很薄,避震保護性很差,對於非專業級的選手而言,是壞處遠多於好處,比賽成績不會比較好,反而是受傷的機率會大大增加,這也就是我個人為什麼一直不推薦,非專業比賽型選手無需選購專業馬拉松鞋款的主因了,一般業餘的慢跑愛好者,如果希望在跑馬比賽中,所穿的鞋款不會在後半段有明顯變重的累贅感,那就不彷試試我推薦的這類型輕量路跑鞋系列吧,我保證能符合您要求輕量的需求,又能提供基本不易受傷的避震保護性功能,對於一般業餘的慢跑愛好者來說,應該算是最佳的比賽用鞋首選。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左腳外側照,您會發現前腳掌的藍色部位是使用adiPRENE+高彈性避震材質,後腳跟外側的藍色部分則是使用adiPRENE吸震緩衝材質,其餘的白色部份中底是採用單一密度輕量EAV材質。
adiPRENE+是Adidas專用的前腳掌避震材質,具有下列的特色
•高彈性前腳鞋底材料
•提高前掌起動時的推進力
•保護前掌,讓您於起動時更有動力及反應更佳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adiPRENE是Adidas專用的後腳跟避震材質,具有下列的特色
•吸震緩衝鞋底材料
•減少腳跟著地時的衝擊力
•提供有效緩震,保護腳跟,提高腳跟著地時的穩定性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左腳內側照,跟外側的前腳掌部位一樣都有使用adiPRENE+高彈性避震材質,後腳跟內側則無使用adiPRENE吸震緩衝材質,因為這款是避震型鞋款,所以在內側足弓處並無使用高硬度中底材質,而整雙鞋的中底除了前腳掌內外側各使用adiPRENE+高彈性避震材質,與後腳跟外側使用adiPRENE吸震緩衝材質外,整雙鞋的中底是採用單一密度輕量EVA材質,所以這款鞋的重量很輕。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這是鞋子的正面圖,看起來就是標準的路跑鞋合身鞋楦,根據Adidas的官方資料,所有adiZero系列都是使用MicroFit超合腳鞋楦,而MicroFit又分競賽型鞋楦與訓練型鞋楦,我所介紹的這款adiZero Ace是使用MicroFit訓練型鞋楦。
MicroFit超合腳鞋楦的特色
從腳底到腳跟,提供一體化的包腳性,讓雙腳跟鞋合而為一,提供完整的貼腳感,利於雙腳腳趾做到快速加速。
競賽型鞋楦與訓練型鞋楦的差別
競賽型鞋楦做得比訓練型鞋楦更為合腳,這也就是我個人不喜歡買競賽鞋的另一個原因之一,因為太過合腳的鞋楦容易讓我感覺到有壓迫感與不舒服,況且一般競賽鞋款都沒有出寬楦版的尺寸,更何況這款鞋我都還特別挑選了2E的寬楦版尺寸。

原本這次我想入手的Adidas鞋款是避震型的Supernova Glide,但礙於台灣Adidas分公司並沒有引進寬楦版的Supernova Glide,只好作罷,退而求其次選擇這款目前台灣Adidas唯一僅有的寬楦版adiZero Ace 2E避震型路跑鞋,我個人真的很期待台灣Adidas分公司,能夠引進推出更多適合於台灣國人使用的寬楦版專業慢跑鞋,同樣是亞洲區的市場,日本Adidas與韓國Adidas分公司,都很貼心的引進推出適合於亞洲人的寬楦版鞋款,例如避震型的Supernova Glide(男性4E楦,女性D楦),與穩定型的Supernova Sequence(男性2E楦,女性D楦),還有另外推出很多寬楦版的鞋款可供選擇,反觀台灣Adidas在台灣區有推出的寬楦版鞋款真是少的可憐,僅僅只有兩款男性穩定型的鞋款Supernova Sequence 2E與adiZero Tempo 2E,與另一款避震型的adiZero Ace 2E路跑鞋可選擇,我非常不解的是為何厚底訓練只有穩定型(Stability)有出寬楦版的,而避震型(Neutral-Cushioning)的卻沒出有寬楦版的尺寸,這對於我們需要避震型跑鞋的跑者真的很難挑選到Adidas的鞋款,只能求助於國外的網購了,我記得去年年底台灣Adidas公司有推出一款4E寬楦的Supernova Cushion 7,很難得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在台灣買到寬楦版的Supernova Cushion鞋款,記得我在上次推薦給大家這款鞋之後,我居然發現這款鞋迅速在網路上賣到斷貨了,看來跟我一樣需要穿寬楦版鞋款的跑者還真是不少,而這雙adiZero Ace 2E剛好也是一款Adidas難得僅有的2E寬楦版避震型路跑鞋。

衷心地建議台灣Adidas分公司能夠多推出適合於台灣國人使用的寬楦版尺寸(如男性2E或4E楦,女性D楦),據統計亞洲黃種人包括台灣人在內,男性足圍平均寬度是2E楦,而女性是D楦,真的是有別於歐美白種人的足圍寬度,歐美男性足圍平均寬度是D/M楦,而女性是B楦,台灣Adidas分公司真的不應該一再老是推出些,只適合於歐美人能穿的鞋款在台灣市場了,若是能夠多推出些適合台灣國人的寬楦版鞋款,我想非但不用擔心沒有市場,反而能夠讓更多跑者能夠有機會嘗試Adidas的鞋款,不然除了少數窄腳板的跑者有辦法穿Adidas的鞋款外,大多數寬腳板的台灣跑友皆沒有辦法選用Adidas的鞋款,或是只穿過一次覺得不舒服就永遠將之列為拒絕往來戶。希望台灣Adidas分公司真的能夠聽到台灣本土跑者的心聲,引進更多國外備受好評的寬楦版鞋款如Supernova Glide,以符合台灣本土的市場需求,不然就無法避免寬楦尺寸居多的台灣跑者偏好選用日系品牌Asics、Mizuno,或是NB皆以出寬楦版鞋款為主的品牌了。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這是鞋子的背面圖,在紅色的Adidas Logo上方有深灰色的飾條,這深灰色的飾條是反光材質喔,增加了在夜晚使用的安全性,在前腳掌的外側也有使用喔,我補兩張反光飾條在遇登光照射過後的反光對照圖給各位瞧瞧,有沒有發現深灰色飾條變成銀白色的。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對照上面的圖片,有沒有發現深灰色飾條變成銀白色的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可對照第四張圖片,有沒有發現深灰色飾條變成銀白色的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這是鞋布面的特寫,採用的是兩層式開放式透氣蜂格網布,這款的透氣性能我只能說無與倫比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這是拿出鞋墊後的鞋底圖片,您可以清楚看到鞋底有打了兩個透氣孔,這樣的透氣鞋底設計,對於慢跑時間超過1小時以上的跑者來說,是一大優點,因為可以迅速排除掉雙腳流汗所造成的不舒服溼氣感,但缺點是,碰到下雨天可是會整個腳底都溼答答的。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這是鞋大底的圖片
前腳掌外側與後腳跟內側的藍色區塊是採用發泡橡膠材質
前腳掌內側與後腳跟外側的黑色區塊是採用較耐磨的碳橡膠材質
而這款是路跑鞋,所以前腳掌大底的刻橫紋路,是採用路跑競技專用的高抓地力QuickStrike Outsole (等同於Asics的Dousole與Mizuno的G3 Outsole)
發泡橡膠材質與碳橡膠材質的差別
發泡橡膠的特色是具有輕量,高彈性的優點,但缺點是不耐磨
碳橡膠的特色是耐磨度超高,但缺點是彈性較差且重量較重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有沒有看到後腳跟外側的adiWEAR字樣,這就是Adidas號稱該公司最耐磨的大底材質,當然成份也就是碳橡膠啦,adiWEAR就好比是Asics的AHAR+、Mizuno的X-10、Nike的BRS1000、Saucony的XT-900一樣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那塊大N字型藍色塑膠栱型支撐橋,就是Adidas公司所使用在鞋款足弓部位的穩定支撐系統,在Adidas公司裡將這種設計稱之為Torsion System,這種足弓穩定支撐橋的系統設計,幾乎每一個廠牌都有,只是各廠牌所使用的名稱不同罷了,就猶如是Asics的Space Trusstic System、Brooks的DRB Accel、Mizuno的SmoothRide、NB的Stability Web。
這種足弓穩定支撐橋在鞋款的功能中,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一雙好的鞋款在足弓部位,一定要能提供非常穩定的抗扭轉力,也就是說在足弓部位要擁有非常堅固不易彎曲變形的穩定度,有了這堅固穩定的足弓支撐橋來支撐足弓,那在跑步過程中,後腳跟至前腳掌才能很自然順暢的扭轉產生向前推進的自然步伐移動。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這是一般典型的熱模成型EVA鞋墊,路跑鞋的鞋墊厚度一般都會做得比較薄,因為要減少重量,且大多都會做打洞透氣孔,以增加鞋底的透氣除濕性能。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最後就來教教大家如何判斷一雙好的慢跑鞋所需具備的基本條件,請記住只有符合下列三個基本要求,才能算是一雙擁有基本保護性功能的好鞋款,就算擁有絕佳的避震性功能,如果少了這三個基本要求,都不能算是一雙好的慢跑鞋。
(1). 前腳掌部位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易彎曲特性---符合跑步時腳掌移動的人體工學
(2). 足弓部位一定要有堅固不易彎曲變形的抗扭轉力特性---同上足弓穩定支撐橋的解說
(3). 後腳跟的腳踝部位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包覆特性---除了可以保護腳踝外,配合鞋帶的使用,還能夠讓全腳掌Stay in place securely,而不會有位移的情況發生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順便秀一下我目前正在服役與準備服役的慢跑鞋吧,最前排右側的Nike Air Pegasus 25+與Adidas Supernova Cushion 7(備份款)是新鞋尚在待役中,其餘都是正在服役中的鞋款,當然也包括即將服役的adiZero Ace 2E前排左二,其實我還有另外兩雙我目前最常使用的款鞋沒有PO上來,因為我把它們放在公司的地方啦,那就是另一款已服役的Supernova Cushion 7與Brooks Defyance,有沒有發現我的鞋款都是厚底訓練鞋呢,因為我只是個單純熱愛跑步健身的跑者,不是追求跑成績的專業跑者,所以路跑鞋與競賽鞋通常不在我的購買名單內。

3.實際試跑性能測試

DAY One:測試跑田徑場PU跑道10公里之性能表現

我已經有三年的時間沒有穿路跑鞋款了,闊別三年之後再度穿上這款adiZero Ace,第一個感覺就是整雙鞋很輕,在楦頭的合腳性方面,因為是特別選了2E寬楦尺寸,所以在前腳掌的橫向寬度與垂直高度空間都很恰當,並沒有我以往穿Adidas鞋款的那種壓迫感,所以囉,雙腳的十跟腳趾頭都可以很自然舒適地活動,整雙鞋從後腳跟的腳踝,到足弓處與前腳掌的包覆性都很好,但還是有一點我不是很滿意,那就是在中底足弓處的橫向寬度如果可以多個0.4公分的話,那這雙在合腳性上就更完美了,同樣是寬楦尺寸路跑鞋,日系品牌的中底足弓橫向寬度是6公分,Adidas是5.6公分,多了這0.4公分卻可以大大提高鞋子的穩定度,但多虧了這款鞋的鞋內垂直高度空間夠,使得原本會發生足弓過窄的現象得以改善了許多,希望Adidas能夠修正此一缺點。

現在就步入主題,我通常穿厚底訓練鞋跑田徑場PU跑道10公里平均都在45分10秒~47分20秒左右完成,而今天穿這款adiZero Ace跑完10公里花46分17秒28完成,整體性能表現似乎跟一般厚底訓練鞋沒差,但一開始真的可以明顯感受到其避震性真的是跟厚底訓練鞋差一大截,可能是太久沒穿薄底的路跑鞋了,雙腳還在微調適應當中,但大約過了5公里後我的雙腳便慢慢適應了,我想這樣的避震性還在容許的範圍內,況且跑PU跑道通常避震性很難完全被發揮出來,我認為跑柏油路面避震性應該會較明顯提升些,至於大底抓地力的表現,不用多說,那當然是路跑鞋勝於厚底訓練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路跑鞋的鞋中底厚度較薄,貼地性明顯優於厚底訓練鞋,對於在速度衝刺上的性能表現明顯大勝厚底訓練鞋,且雙腳離地起步的反射動作明顯優於厚底訓練鞋,所以在衝刺速度上的性能表現完全達到路跑鞋的基本要求,跑完10公里完全沒有任何不舒服,而鞋大底的磨損程度也OK,我想第一天的10里PU跑道測試算是75分合格通過。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這是跑完10公里PU跑道後的鞋底磨損情形,前腳掌外側最前端與後腳跟外側有輕微的磨損,其餘內側部位完全無磨損。

DAY Two:測試跑田徑場PU跑道1小時所能達到之里程數

我目前最常使用的厚底訓練鞋Supernova Cushion 7與Brooks Defyance跑最內圈400公尺PU跑道約可跑32~33圈,相當於12.8公里~13.2公里,但今天穿adiZero Ace只跑了31又1/3圈,相當於12.5公里,有點小失望,跑到最後45分鐘起,右腳足弓開始感到不適,足弓處的包覆似乎有點過緊有壓迫感,我想可能是腳掌已經開始脹大了,讓一開始跑還覺得包覆OK的足弓,在後半段卻明顯出現了狀況,這再度驗證我事前的推測判斷是正確的,此款鞋的中底足弓橫向寬度不夠寬,單單差了0.4公分,影響卻是甚鉅,我所穿的那款Supernova Cushion 7 4E寬楦則無此問題,再次提醒大家在選鞋的過程中,無論如何,尺寸的合腳性一定要排在第一順位,買錯鞋款但合腳,有時後(當然不盡然絕對是如此)雙腳會慢慢去適應該鞋款,但買對鞋款卻不合腳,該鞋款的性能再好也發揮不了作用,簡單的說就是變成英雄無用武之地。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這是累計跑完22.5公里PU跑道後的鞋底磨損情形,磨損一樣是集中在前腳掌外側與後腳跟外側,但後腳跟外側要比前腳掌外側還磨損的多。

DAY Three:13.2公里山路之性能測試

13.2公里山路路程,是柏油路面,全程約有2.4公里是上坡路段,與1公里是下坡路段,跑完全程費時1小時02分21杪11,這個成績與我穿其他厚底訓練鞋所跑出的成績似乎沒差,這次測試是跑柏油路面,可以稍微感覺到避震性有比較明顯一點,但跟跑PU跑道時似乎沒有差很多,我個人還是覺得厚底訓練鞋的避震舒適性要遠優於路跑鞋,前次測試所發生足弓包覆過緊的問題,這次還是有,不過我有特別仔細的去感覺,可以確定的是中底足弓橫向寬度,與足弓凹槽的接觸面積未完全貼合,也就是說足弓凹槽有過多的面積比例是僅由鞋布面所包覆支撐的,這造成了後腳跟至前腳掌的動能扭轉推進力比較吃力,且足弓處所承受的壓力也變得比較大,如果鞋款本身可以稍做修正中底足弓的橫向寬度,加以改善,以提高中底足弓處對雙腳足弓凹槽的接觸面積比例,以減少過度鏤空的足弓凹槽部份僅以鞋布面來包覆支撐,那這款鞋的穩定度會更好,足弓處也不會覺得卡卡的有點包覆過緊的感覺,跑得再久也不用擔心足弓處會有疼痛不適的問題,就整體性能的表現來說,這款鞋的優點就是重量輕,抓地力好,透氣性也很高,非常適合於10公里以內的速度訓練使用,也非常適合於半馬路程以下的各式路跑比賽。

專業路跑鞋 adiZero Ace 鞋測分享文
這是累計跑完35.7公里後的鞋底磨損情形,因為這次跑了13.2公里的柏油路面,所以磨損的情況要比前兩次跑PU跑道還來得明顯嚴重,我想如果把它拿來當柏油路專用訓練鞋,可能壽命會大大降低,所以我決定只把它拿來當PU跑道專用訓練鞋,或是偶爾參加路跑比賽時使用。

4.總結

各項鞋測的總評如下:如以100分為滿分標準的話
• 避震性(Cushioning)---65分
• 反應性(Responsiveness)---75分
• 柔軟度(Flexibility)----85分
• 抓地力(Traction)---80分
• 透氣性(Ventilation)---85分
• 舒適度(Comfort)---70分
• 耐用性(Durability)---65分
• 重量(Weight)---85分
• 售價(Price)---70分
• 總評(Overall)---76分

我個人對於這款adiZero Ace 2E的總評價是還不錯,以它的價位來說,有這樣的性能表現算是OK很不錯,這款鞋我會拿來當PU跑道專用的10公里速度訓練使用,或者是半馬路程以下的各式路跑比賽使用,超過半馬以上的路程,我個人還是偏好選擇避震性較好的厚底訓練鞋,在此僅以我個人的見解,我認為這款非常適合一般普通的大眾跑者,拿來當半馬路程以下的各式路跑比賽專用鞋,體重較輕的跑者也可以拿來當每日10公里以下的訓練鞋使用,對於菁英級的跑者可以拿來當每日各式路程訓練用,或是拿來當全馬路程以下的各式路跑比賽使用,還有請特別留意,這類輕量型路跑鞋系列比較適合體重較輕的跑者,約65公斤以下的跑者比較適合,體重較重的跑者,我個人還是建議選用一般厚底訓練鞋為佳,特別推薦這款給重視輕量的跑者,如果您的體重符合我說的條件,我想您是可以考慮這款路跑鞋的,以上就是我對這款adiZero Ace 2E路跑鞋的鞋測分享文。

PS:當今馬拉松世界紀錄2小時03分59秒的紀錄保持人Haile Gebrselassie,於2007年9月30日於德國柏林馬拉松所創下的史上第二快世界紀錄2小時04分26秒,就是穿這款鞋啦adiZero CS,只不過今年Adidas已將adiZero CS改名為adiZero Ace,Haile Gebrselassie今年35歲,身高166公分,體重55公斤,僅供大家作為選鞋的參考。
Vody wrote:
自從去年11月底從水底浮出水面,原本只是單純的指正鞋款正確資訊,沒想到演變到後來卻莫名地被拱成在教導大家如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慢跑鞋

這段時間辛苦Vody大了,我也是其中一個受教者。有好的鞋跑起來真的舒服多了。

Vody wrote:
首先就來說說我的Body State吧!小弟今年36歲,身高164公分,體重54公斤。

小弟今年33歲,身高163cm,體重60kg。
Vody看來應該很瘦,而且看你練跑的速度很快。我大概只有比賽時才會會跑比較快,不過應該還是追不上Vody大!!

Vody wrote:
我選的這款路跑鞋是2E寬楦版的尺寸,一般來說Adidas的鞋款楦頭偏窄,所以如果非寬楦版的Adidas鞋款,我是不會考慮的。

上次買鞋時,也是覺得Adidas太窄,最後選了Rider12跟GT-2140兩種鞋來試看看。目前看來我應該不適合支撐鞋款,只適合避震鞋款,打算把GT-2140變成短程或日常生活穿。
這雙AdiZero下次要買鞋也可以列入考慮中。不過還是以純避震鞋款為優先考量!


Vody大寫的鞋測就是跟其他人不一樣,

已經可以稱為"mobile01的跑鞋診療師"了

希望以後有更多人能夠發表跑鞋的資訊給大家,

相信各個廠牌也都有出好的跑鞋

只適合不合適自己~大家應該多去試試各種的跑鞋會有更多的感受喔!

也希望能夠push台灣運動朝更專業的領域發展,而非傳統的一雙鞋打天下了(走路+打球+跑步....)

回歸正題,

adizero系列裡面屬於Neutral-Cushioning還有adizero Boston,比Vody大寫的這雙底要在厚一點。



介於慢跑鞋與路跑鞋中間的款式,比路跑鞋在多一點支撐保護,比慢跑鞋輕量

等穿完有實際感受在分享給大家,

Vody大謝啦~大家都很需要你呢!!

vody兄發表開箱文啦
一定要來捧場一下囉
讚讚讚............
順帶分享一下自己最近的路跑心得
最近大概有一個月左右沒跑步了吧,
然後前天覺得一定得把自己拉到操場跑一跑
call了跑友,再次回到跑道上,
跑了45分鐘,朋友趕著離開,小弟有點意猶未盡哩,
但冷掉的雙腿,藉著前天的跑步喚醒的記憶,終於又重拾對跑步的渴望......
來加分囉,有實際路跑的經驗圖片分享
加上選鞋那篇,有看完肯定知道怎麼選自己的鞋了

好慶幸,我的腳不是太寬,穿了cumulus10和wave rider12都還好
wr12是有寬一點,呵呵

adizero,曾在暢貨中心看過,應該是前代的吧?價格很可以接受耶
小弟比65多了幾公斤,不到70,不知道可以嗎?
用微笑來面對所有逆境
很捧的鞋分享,

從多個角度來分享,

說明的也很詳細,受教了。
http://blog.xuite.net/shifenghsu/shifeng
Vody大的好文當然要推一下並加分了!

只是 Adidas 和 Nike 和小弟我的寬腳 DNA 不合 ...
感覺它的 2E 比其它廠的 2E 還來的窄些
或許是我腳背太厚了吧!?

我那二雙 Rider 11 和 Nimbus 9 穿一陣子了
奇怪的是, 不管練跑或是比賽, Rider 11 的成績都好一些 ...
可是我私心是比較喜歡 Nimbus 9 的吸震感, 不管走路跑步都很舒服!
只是這二雙好像都很耐穿, 換下一雙跑鞋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啊!
寒正雨 wrote:
來加分囉,有實際路跑...(恕刪)

寒正雨兄

感謝您的厚愛,這款adiZero Ace您當然可以穿,只不過這款是路跑鞋,鞋底較薄,體重稍高的跑者使用起來,鞋款的使用壽命相對地會耗損得比較快,還有避震性與舒適性,並沒有厚底訓練鞋來得好,我個人是認為間歇日拿來當PU跑道的速度訓練用很適合,或偶爾參加路跑活動時穿也很適合,但如要當每日訓練鞋,可能使用壽命會很短,當然如果您沒有經濟上的考量,不在乎鞋款使用壽命的長短,那買來穿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這單純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PS:一般厚底訓練鞋,其中底較厚,縱使鞋大底已完全磨損,只要您覺得鞋子本身的避震性還OK的話,是可以像很多人一樣拿去補鞋底的;而路跑鞋的中底較薄,鞋大底也很薄,所以當您鞋大底已完全磨損時,其中底的避震性也差不多同時間已彈性疲乏了,所以路跑鞋比較不適合拿去補鞋底,但您會不難發現很多拿去補鞋的長輩們,手裡拿的都是日製馬拉松鞋,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也不方便說什麼,因為長輩們總是認為他們吃的鹽比我吃的米還多啦,僅供參考。
maverick14 wrote:
Vody大的好文當然...(恕刪)

maverick14兄

感謝您的厚愛,我的看法和您完全一致,Adidas的2E楦,確實比其他廠牌的2E楦來得窄,同是2E寬楦路跑鞋,這款跟日系的鞋款比較起來,前腳掌部位還算OK,但足弓部位明顯較窄了一些,這點也就是我對Adidas品牌最大的抱怨。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我穿Rider 11跑出的成績,也都比其它的鞋款還好一些,但我真的也跟您一樣都私心地比較喜歡Asics的鞋感,真的真的不管是休閒走路或跑步,Nimbus與Cumulus都舒服到沒話說,如果您問我只能二擇一的話,那我鐵定是私心地選擇Asics。

上個月入手了adizero Boston,

第一次買輕量鞋款,

比自己上一雙輕很多

算是介於慢跑鞋跟路跑鞋中間

平常跑的時間也比之前有進步

還挺滿意的

看到Vody大的鞋測更了解了

還蠻喜歡這個系列的鞋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