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局又在裝傻搞文字遊戲了,國際體育賽事能否辦的好才是重點,舉辦聽障運動會進度還嚴重落後,光找一些藝人代言。台北也參考看看高雄舉辦世運的用心跟行銷設計,格局有差!
新聞重點節錄如下:
記者龍柏安、林恕暉/台北報導〕今年九月登場的聽障奧運,嚴格來說,不能稱為聽障「奧運」,IOC(國際奧會)去年曾來函,要求我國聽奧(Deaflympics)中文譯名中不得使用「奧運」(Olympic)字眼,建議大會名稱應該改為「聽障運動會」,並針對我籌委會以「Deaflympics」向中央智慧財產局申請專利一事表達不滿,希望我國改善。
聽障奧運同樣四年一次,與正統的奧運有不少相似處,國內以訛傳訛,主辦單位也以此強力行銷,造成目前既成的事實。
中華奧會秘書長陳國儀昨證實確實收到IOC來函,他強調,根據英文字面解釋,大會正式譯名的確以「聽障運動會」較為適當,當時台灣方面舉例:「去年北京奧運之後的殘障運動會,原名應為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當時稱為殘障奧運。」IOC才對譯名一事從寬認定,否則最壞的情況可能會上國際法庭訴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