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能不能再有舉辦更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機會,有無足夠能力?進步的幅度就看這次的主辦者與人民的心態(用人民取代市民,因為任何賽事都是台灣的賽事)
今天沾聽障人士的光,許多人實在不忍苛責,連獎金都不合理的高,加上許多批評者也怕扯上政治跟世運做比較,如果大家都客套,都說辦的很好,主辦者當然也厚顏的說辦的很好,圓滿成功,認為賽事開幕成功就滿足了,是真的辦的很好?感動在哪裡呢?這個必須問每個人自己,有批評才有進步。為他人批評預設立場,損失的是自身還有自己所熱愛地方的進步。
至於那個自我感覺良好的聽障閉幕.......
老實說很無聊

主辦單位一開始也說清楚嘛~請入場觀眾晚餐先搞定再去!搞什麼點心盒還沒附飲料,事前以為至少有個便當。
台上看台下"辦桌",節目現場觀看角度跟收音很差,說閉幕式是為選手舉辦的創舉,真是屁話~辦活動當然是選手,志工及觀眾都能兼顧受尊重才對,不然閉幕式幹嘛還收費呢?
降旗更妙,偷偷摸摸的,只降聽障會旗,奧運會旗從開幕到閉幕,沒看到它怎麼上去跟下來,神奇的就在上面了。果然是所謂的拼場特別申請?看看高雄世運的升降旗流程吧!郭天王唱三首不怎樣的歌就說再見,跟高雄世運五佰撼動人心的最後演出真的是要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