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數據 不嘴砲( 這樣有違反零壹傳統嗎?? )

第一戰
第一輪九個棒次
旅外五個棒次全部上壘
中職四個棒次全部出局

第二戰
第一輪九個棒次
旅外五個棒次四個上壘一個出局
中職四個棒次一個上壘三個出局

旅外球員明顯適應力較強
第一輪大家都是陌生的 但旅外球員的表現有一點好的難以置信
中職的表現則是剛好相反 差的有一點讓人難以置信

整體表現
總教練葉志仙表示:「其實可以發現,從國外回來的球員適應得比較好,國內球員就明顯打不到對方左投。」數據攤開在眼前,中職打者2天下來整體打擊率只有2成31,打進3分打點,貢獻度明顯低於「旅外組」的4成47、7打點。

以上


再補一項數據 還有一個分析角度
中職第一輪的打擊率(1/8=0.125) 遠低於平均的0.231
這代表第二輪以後中職球員的表現明顯提升才能把平均拉上去
但這點非常不利於短期的比賽 反應總是比較慢

旅外球員第一輪(9/10=0.9)遠高於平均的4成47
這代表第二輪以後明顯受到投手壓制 降到遠低於平均
(或是因為第一輪打得好 第二輪鬆懈反遭對手克制? )

以下開放...

所以說歡樂聯盟之名其來有自,都打爽的。
這句話最有趣

他進一步分析旅外球員們打得好的原因:「他們在國外碰到的投手太多了,養成他們短時間內適應力強,這兩天完全看出那種積極度跟侵略性,這是我們得好好檢討的。」「所以現在職棒把菁英集中在四隊,其實未必是好事。」

照這數據分析<原來我們的所謂菁英連1A等級都不到..
當然,這次有些職棒菁英沒打洲際杯....不過看到某職棒"菁英" xx綱也在那邊分析國內職棒實力,就實在有點倒彈,他在國際大賽有打好過嗎?

tommyhb wrote:
純數據 不嘴砲( 這...(恕刪)




以下開放酸民扣殺~


tommyhb wrote:
純數據 不嘴砲(...(恕刪)

就我一個專業嘴炮球迷的角度來看
小聯盟的每次碰到的投手都不一樣啊
而且在1A2A還跑來跑去
遇到沒打過的投手最少是中職的兩三倍吧
況且很多在大聯盟的投手也在小聯盟待過
那種強度很容易使人進步吧
這就是為何中職打的好國際很爛的關係吧

因為沒香蕉隊加入所以大家低估了中職的實力~~


tommyhb wrote:
純數據 不嘴砲( 這...(恕刪)
練習的方法和訓練的量真的有差!!

對於球的判斷上也比較好~出棒有速度和力道!!

日昇照晨霧、竹結枝上露、黃鶯啼浮雲、我心歸故土~
可以只看第一輪對戰嗎?
樣本數也太少
而且這場南韓用了6個投手
有多少打席都是第一次遭遇

大師兄第一場也打了三支安打1HR
為什麼一些可以公開討論的事也要私訊來問? 好好幫蔣大衝流量不行嗎?
我想知道
這次洲際杯韓國隊是韓國職棒各隊選手組成的代表隊嗎???
很久沒在注意 MLB 以外的棒球新聞

shane2005 wrote:
不過看到某職棒"菁英" xx綱也在那邊分析國內職棒實力,就實在有點倒彈,他在國際大賽有打好過嗎?...(恕刪)


沒聽過「又是高志綱!」,
起碼不是資深的中華隊球迷吧。

棒球維基對高志綱的介紹

高的阻殺力可能不怎樣,
打擊上在補手中應該算不差了。

08年對SK飛龍,
全台灣不管是職棒哪一隊的球迷,
也都會記得他和小破back-to-back的全壘打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