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BOUNCE前,不得不先提到a^3(a的三次方,^是代表上標的符號;a^3唸作"a-cube",本篇文章之後會將其簡化成"a3")。a3這個東西跟NIKE的shox非常類似,同屬於Mechanical Cushioning System(機械力學避震系統),近年來其他品牌也發展出類似的避震系統,如NIKE自己的impax、New Balance的Zip、AND1的Trinity Pro System、Mizuno的Infinity Wave,以及Asics的Kinsei(金星)13代所採用的配置。會有如此的現象,可說是各廠牌也發現到此種系統具有不少優點。
a3最早的設計,是將中底的發泡材質切割成後腳跟的四塊,讓它們可以有獨立的任務運作,如吸震、穩定、導向,再藉由於四塊分割泡棉之上的一塊硬板(transition plate,導力板),將所有的能量與動作做一個整合與協調;而這種由外側提供支撐與避震的方式,再加上棉塊和導力板的接合處,會採用內側低外側高的設計,有助於將力量往中間集中,使得此系統在先天上就具有異常優秀的穩定性。而透過導力板將由腳底而來的壓力平均分散到棉塊上,與傳統中底只有重點受力區域反覆受到最大的壓力相較,發泡材質因長時間受力導致孔隙結構受到破壞而避震衰退的情況,講簡單一點,就是中底避震能力會較為耐久。
相信許多人有過經驗,穿著傳統發泡中底的鞋子,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鞋底會變硬且失去彈性。
即使如此,a3本身的支撐結構仍是發泡PU,時間久了後仍然存在著衰退的問題,因此在精益求精之下,adidas開發了新的a3 structure。a3 structure使用的材質由發泡PU換成θ形狀的TPU。當時曾看過adidas官方的一張圖,是把TPU和發泡PU、EVA拿來做一個衰退程度的比較圖,可以看到TPU的衰退程度遠低於另兩個材質,將它拿來取代a3的發泡PU,則成為a3 structure這個新的系統,可想而知它的耐久性又更上一層樓了。
至於a3 structure的TPU結構是如何避震的呢?想像一下,當θ形的TPU受到壓力時會變得較短胖,中間"腰身"的地方會被拉長,位於腰身兩端的相接處附近,會產生極大的張力,就像橡皮筋你拉愈用力就會感到愈緊繃(當然a3 structure的變形範圍是在彈性變形範圍內),因此能抵抗壓力避免它繼續被壓縮,並利用儲存在TPU結構內的能量一口氣反彈而回復原本的形狀。
今天的BOUNCE,則是a3 structure又經過了進化的最新成果。一般避震系統,通常在它的上方還會再多墊一層中底發泡材質,或至少有個厚軟的鞋墊,一方面增加舒適感,另一方面讓由它傳來的力量較為緩和一些而不會太過直接;現在adidas將它們全部整合在一起成為一個非常厚的鞋墊,而導力板的部份則將它和足跟罩杯(heel counter)結合且跟避震單元一樣是TPU材質。因此整個生產過程可以簡化許多,降低成本,減少不少黏膠也使其更為輕量化,令人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巧思。
廢話講了那麼多,先來看鞋吧!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fdef24984061df411fbd1703d9f62b21.jpg)
我是在過年前拿到的,竟然還有附兩包BOUNCE的紅包袋,相當實用又可愛的附件。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6881062c3851f0ba8d47880ba29a79b9.jpg)
白帥帥的鞋身不但好看又極易搭配,襯上金色和銀色的細節,讓整體質感加分,有種低調的華麗感。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210235c86c3ea5abaaaf8322030664a0.jpg)
上方以及鞋底也來一張,鞋底不必要的地方全部挖空,更為輕量化。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50f0673586e8fa8db33057f538af30a1.jpg)
鞋面的壓印處理產生流動般的動感,鞋底BOUNCE的TPU結構呈現半透明的果凍樣,相當可口的感覺!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8a0ca087781e0ecf4bef4a7bf95e0353.jpg)
鞋身兩側三條線標誌的下方使用大片的網布,透氣性相當好。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d6e4707e9e27cd456b457aadbab87c06.jpg)
後腳跟下方開了個小窗,眼尖的人或許會注意到圖中有一個a3的標誌。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6a3a53e4329d11f989021e1a8efb8f88.jpg)
晶瑩剔透的BOUNCE結構,兩邊側面開了許多小洞。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23af25cd9b09c669562e529a1e498a53.jpg)
前腳掌的BOUNCE位於外圈,中間靠近前腳掌內側的部份填入adiPRENE+避震膠增加舒適性與彈性。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d782e4b7fd5977645f506f04f6b1b63b.jpg)
另外附的一雙鞋墊和它不錯精緻的塑膠袋。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ddfc1970b0eb440cc1bcf1b9dfdbee7e.jpg)
金銀兩款鞋墊,後面有兩個V形切口,避免曲率較大的地方產生皺摺而影響舒適性。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59d91e5425d43b718fb516f76dc558e2.jpg)
兩款鞋墊的底部,後腳跟黏著一塊薄TPU,使得腳跟不會因為開了個小窗而過度下陷。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3ae76766b12863a08fb072ba378aa856.jpg)
換上兩款鞋墊,各有不同的感覺,你比較喜歡哪一味?

![[分享] adidas MICROBOUNCE+ 2008 -- 新春必buy慢跑鞋款之一](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2/mobile01-4530a6cdf14b03d5461c7399d5609806.jpg)
兩側adidas三斜線的標誌邊緣,是金與銀兩色的漸層融合,能同時與兩款鞋墊搭配,真是美呀!

再來當然免不了要給它品頭論足一番,不管外型再怎麼漂亮,還是需要實際的穿著感來為它加分,才能稱得上是一款好鞋。筆者穿著它進行了三次各5000M的PU操場實測,以及大約五次整天的逛街壓馬路,所得到的結論相信應該是可以更接近客觀一些。
與另一雙實戰鞋款Mizuno Wave Creation 8及平常的走路鞋NIKE Air Max 360 Run相比較,首先是包覆與舒適性方面,adidas MICROBOUNCE+ 2008所採用的鞋面皮革較為硬挺,裡面並沒有太多的填充物,導致包覆感較為不足;不過因為皮革厚度較薄,鞋頭打了數十個小洞、鞋面兩側adidas三斜線標誌的透氣設計,後跟兩側好幾個小孔搭配鞋墊上的格狀孔洞,整體的透氣性比我想像中好很多;反倒是鞋舌的部位裡面櫬了一層類似護踝裡面用的泡棉的材質,雖然有打了許多小洞,但當我跑完脫掉鞋子後,相較於其他部位這裡可以說是最濕的。
鞋墊相當厚又有彈性,後腳跟往上的包覆不得不讓我想起adidas曾經評價極高但突然莫名奇妙消失的Feet You Wear科技的概念之一(據說是因為專利到期後adidas沒再跟專利權人繼續買使用權?),此鞋墊對整體舒適感有不少加分的效果。穿著一段時間後,鞋墊相對於腳底的重點受力區域的確逐漸產生凹陷,但有另一雙鞋墊可以替換,且鞋底材質是使用TPU結構,相信耐久性是相當優秀的。足弓感覺較高一些,前腳掌兩側也稍微有點偏窄,建議有意購入者多花點時間試穿一下比較保險。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雙鞋子的感覺主要是那雙厚軟鞋墊的關係,但當你直接把鞋墊放地上用力在上面踩跳時,會發覺真的差了很多,鞋底的Q軟感證明了BOUNCE的確發揮了它的作用。當你的腳往下壓的第一時間,會感到鞋墊的軟與舒適,再來則是BOUNCE的韌,最後是BOUNCE的彈;比起NIKE的shox和Mizuno的Infinity Wave,它的彈性無疑是更為強烈的,對於消費者來說會比較討好。真正上場跑步的時候,NIKE的Air Max 360 Run有點過軟,會讓我有種需要多花點力氣去離地的感覺,相較之下BOUNCE讓我感覺較為輕鬆省力,同時仍具有相當不錯的穩定性。前腳掌內圈的adiPRENE+高彈性避震膠對彈性也有加分的作用,而且本身發泡材質的特性會較TPU緩和柔軟一些,相當舒適。
雖然外底磨擦機率較高的區域採用了adiWEAR耐磨材質,但為了輕量化讓外底設計整個較薄,外底的耐磨性可能會是比較弱的一項。而抓地力的部份表現個人是覺得只能說是普普,但仍具有一定的水準。重量方面則是相當的輕。
整體來說,adidas MICROBOUNCE+ 2008仍是一雙不錯的慢跑鞋,外型好看易搭配,重量輕,透氣性佳,鞋底表現相當出色,即使包覆性方面可能稍微不足,但瑕不掩瑜。如果你有一刻都停不下來的過動傾向,想要一雙可以搭配衣服穿出去逛街的舒適慢跑鞋,adidas MICROBOUNCE+ 2008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你穿上它以後走個幾步路,你會發現它在你腳底下躁動著,鼓舞著你試著去做一些更大的跑跳動作,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我說的沒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