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假如中職取消"洋將上場人數限制"...

來聊聊"洋將上場人數限制"這件事...

今天看MLB的時候
想到這件事...

美國本來就是民族大溶爐
什麼國家民族的人都嘛有
而職業運動, 本來就是以實力為考量
所以, 只要有實力, 你就可以爭取到上場的機會
不只美國三大職業運動, 籃球, 棒球, 美式足球
即使是歐洲的職業足球
都是"實力"至上
球員想上場, 就得拼出好成績

反觀, 中華職棒的"洋將上場人數限制" (日韓職棒似乎也有...)
立意是什麼? 單純只是保障本土選手上場的機會嗎?
職業運動發展至今, 還弄個保障名額, 是不是可以重新討論?

那, 如果, 中華職棒取消"洋將上場人數限制"...

對球團來說, 在球團能夠負荷的薪資預算下, 反正薪資預算就多少錢
可以爭取更實力的選手, 組一支實力更強的球隊
為球隊爭取好成績, 這樣會不會更好???

對洋將來說, 反正到台灣打球的價碼, 就看你有多少實力
上限就是多少錢, 以球團付的起為原則, 可以接受就來

對本土選手來說, 良性競爭變多, 但一樣有實力的話
也是能爭取到上場的機會
或許還有"便宜又大碗"的利多哩...

對球迷來說, 球賽更好看, 比賽更精采
如果喜歡的本土選手更能站穩一席之地, 我會更覺得他很有實力

球團經營就這樣, 依預算, 決定要花多少錢"買"選手
預算高, 就多請幾位洋將or加薪獎勵本土強打強投
預算低, 就多栽培本土新秀
何況, 薪資預算高的球隊不見得比較有勝算吧
洋基不見得每次都打得贏馬林魚咧
(A-Rod一個人的薪水, 可以養一支馬林魚全隊, 對吧?)

不知道大家對於"洋將上場人數限制"有什麼看法呢?
一起來聊聊吧...


後話
如果是考量各球團的經濟實力不平均, 要是貿然開放
有些球團有錢,也為了贏球, 搞不好可以組一支"外籍兵團",
但有些球團可能只負擔得起兩三位"洋將"
然後連帶變成實力不平均, 每年冠軍都是"財團球隊"!?
那, 訂個洋將薪資上限, 比方說美金8000, 如何? (以前好像有, 現在還有嗎?)

後話2
如果有實力的洋將月薪八萬十萬就願意打
本土選手覺得飯碗會被低薪的洋將搶走
那本土選手反而更應該檢討, 怎麼實力連"八萬十萬"等級的洋將都不如...
文章關鍵字
我對棒球外行...

不過這樣弄很多球隊到時會不會清一色全隊都是外國人啊@@?

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電視放的是衛星轉播美國小聯盟比賽
神木q飛鳥 wrote:
過這樣弄很多球隊到時會不會清一色全隊都是外國人啊@@?
就像我講的後話2
如果同樣要花10萬請一個選手, 洋將實力始終大於本土
那真的可能會!!!

前提是
本土選手真的很不像樣
洋將只滿足那樣的月薪...

不過近年來常常看到不稱頭的洋將被開除
應該也是代表國內選手實力的進步吧
至少, 跟"被淘汰洋將"那樣價碼等級選手比較的話
好像不輸太多了...

所以
要嘛球團再提高價碼找更好的洋將
不然本土選手應該至少還有"便宜"這個好處...
zebra style wrote:
就像我講的後話2如果...(恕刪)


外行的我又想到另一方面可能發生的事...

解除洋將限制,整個中華職棒雖然不一定全是外國人,不過就算不過半比例應該會增加不少.

這樣變成本土球員被嚴重擠壓沒發展空間跟舞台,未來打棒球更沒前途出路.惡性循環下去最後沒新血肯奮身投入,因為最後出來競爭太大,倒不如當個普通上班族還比較容易糊口...............我猜~~

台灣棒球市場就這麼大,球團給的經費就那麼多...開放限制應該只會讓更多部份的錢會流入外籍球員口袋,對本土球員應該沒啥好處吧~?啊知
神木q飛鳥 wrote:
這樣變成本土球員被嚴重擠壓沒發展空間跟舞台,未來打棒球更沒前途出路.惡性循環下去最後沒新血肯奮身投入,因為最後出來競爭太大,倒不如當個上班族還比較容易餬口...............我猜~~
對於二線or三線球員
的確會這樣子沒錯

只是
現在中華職棒已經沒什麼觀眾了
與其為了讓本土選手保有上場的"保障名額"
不如開放洋將, 讓比賽精采一點
這樣對於救票房, 效果或許會好一點

至於二三線球員成長發揮的環境
那就是發展"三級棒球"和"職棒二軍"的問題了
在此就不討論了...
台灣棒球市場就這麼大,球團給的經費就那麼多...開放限制應該只會更多部份的錢會流入外籍球員口袋,對本土球員應該沒啥好處吧~?
就是因為經費有限
所以球團才應該好好的運用啊
並不是沒有流入外籍球員口袋的錢, 就會在本土球員口袋

現在一些一線球員, 少說10幾, 動則20幾萬的薪水
我覺得C/P值算高呢
相同實力的洋將, 通常不會滿意那樣的價碼吧...

有實力, 就有資格增加自己的價碼
如果實力不到, 又沒有良性競爭的環境
只是為了保障"本土"之名
最後中華職棒還是慘澹經營
球團也賺不到錢, 球員通通減薪
對本土選手也不見得會比較好...



謝謝您的討論囉
中職的困境問題不在洋將多寡,眾使加了一堆洋將反而票房會更差

接二連三的球員涉賭,中職的官僚心態,才是讓中職陷入空前的困境

跟在場上清清白白打球的球員無關....
不知道要簽什麼...
zebra style wrote:
對於二線or三線球員...(恕刪)

那就看MLB就好啦
不用看中華職棒

一家本土公司
都是外國人也很奇怪吧
而且
不見得比請台灣選手便宜
美國國土就是大熔爐
不是只有職棒
台灣....雖然有些老外
但是連個小瓢根都算不上吧
rickiychen wrote:
中職的困境問題不在洋將多寡,眾使加了一堆洋將反而票房會更差
接二連三的球員涉賭,中職的官僚心態
嗯, 之前的簽賭陰影
烏雲好像還沒散
真的努力拼戰的清白球員, 真的是情何以堪啊...

不過
為什麼"加了一堆洋將反而票房會更差"呢?
因為球迷就少了支持"本土選手"的親切感嗎?

請問...
saint seiya wrote:
那就看MLB就好啦
不用看中華職棒
當初在討論, 可不可以有"洋將"的時候
好像就是這個考量
"中華職棒"搞洋將來打, 還算"中華職棒"嗎???

後來開放, 好像也是因為, 可以提高比賽精采度

現在, 折衷
開放, 但是要有人數限制
也算是討論出來的共識吧...

但是
那就看MLB就好啦
不用看中華職棒
好像也怪怪的...

要發展棒球, 就看MLB就好啦
要發展籃球, 就看NBA就好啦
要發展足球, 就看歐洲職業球會就好啦
反正台灣人再怎麼打, 也不會比他們精采, 比他們厲害...

這樣的說法, 好像也沒有不對
但是我怎麼覺得怪怪的...
zebra style wrote:
嗯, 之前的簽賭陰影...(恕刪)


我也非常贊同,適當的開放洋將

但過多會造成票房不佳,是因為....

某些球團不願意培養本土新選手,若開放本土選手勢必要縮減

而且洋將表現好隔年一定被挖角,甚至還有中途落跑.

MLB也是有洋將限制的,40人名單中可以有25人非本土選手限制(如有錯誤請指正)

表現好,球團給一只長約,保證你支持的球員可以留在本隊幾年.

台灣的市場就這麼小,上場人數就那9個人,若再開放太多洋將,本土球員沒機會表現

只有坐冷板凳的份,眾使素質再怎麼好,冷板凳坐久了還是會鳥掉.

本土選手被壓縮,新一輩的選手資質好的就被國外球團挖走,若再不把職棒搞起來

給本土選手保障,其餘的選手可能乾脆不進職棒圈,改行做其他行業

最後.................給各位想像吧!!

職業棒球選手不像一般上班族,給個半年的訓練就可以上工做事

職業選手除了體能上的訓練,心理跟經驗都很重要,所以請不要說

有本事就怎麼會怕洋將壓縮空間,實際情況不是那麼簡單...

不知道要簽什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