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日本職棒的守備主流是「先求快再求穩」而台灣的是「先求穩,再求穩」,是否過時了呢?本次經典賽的中島裕之還不是球感最好的內野手川崎宗則、西岡剛等人還在其之上而獲得「雷射肩」的美名的鈴木一朗就是因為傳球的準度與水平程度過於優異才得此美譽的看來重視棒球普及發展,倚靠大量基層球隊培養選手的日本才能如此全方為的培植優良選手啊值得台灣借鏡參考新聞http://sports.hinet.net/news_detail.jsp?s=44529&n=2
千雨破初陽 wrote:聽說日本職棒的守備主...(恕刪) 台灣也蠻多人先是投手,再轉為野手,也蠻多野手轉投手的呀這人真的了解嗎?先求快再求穩?應該是三級選手時先練穩,到了成棒,再以"快"為主吧,有點本未倒置。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楊榮健經歷* 《棒球人》雜誌執行主編* 球魂網站站長* 緯來體育台日本職棒球評* 《HIT!職棒迷雜誌》專欄作者現職* 仍擔任球魂網站站長。* 聯合新聞網特約專欄作家應該算是專家級的作者吧
專家級的作者??也許以我的文筆及思路是沒資格批評這位作者,但我比較覺得楊先生是作者級的專家耶!!他文章裡所說的邏輯好像有滿多可論述的空間,像是小松井的17次失誤跟金手套獎的關係,我不知道這資料要從哪查起??但是一年有17次失誤也不代表這位選手的守備率低啊!!練習量不足,可能反而會創造更多的失誤!!指的是練習傳球還是接球,還是移位,這也是一個課題,二軍選手大膽使用採用阪本的動作,但通常是傳到了右外野而非二壘。然而,巨人二軍教練團無人指責,也無意將之換下場!!這也有滿大的想像空間,不見得是因為這位選手的某種守備速度快!!這就好像我說這位二軍選手穿了大膽的紅色小花內褲,但是傳到了右外野而非二壘。然而,巨人二軍教練團無人指責,也無意將之換下場!!誰知道教練團是不是認同他的紅色小花內褲!!我個人認為,如果這是翻譯的文章,可能有些精髓被曲解了!!那如果是作者的個人評論或感想,可能作者必須再多一些輔助資料會比較得當,不然如果給一些小球員看到這文章,台灣棒球的程度可能當場倒退個10年還不為過!!
我記得日式球風應該是以穩為主吧 他們都強調內野手在處理球時一定要正面接球 像美式就是不管你怎麼接只要傳到一壘裁判說OUT就是好球 日式街球缺點好像就是在傳球方面因為強調正面接球 使得動力會消失掉 傳球可能就比較吃力點 {之前聽陳鏞基講他跟陽仲壽在好像是哪次比賽在配合時說的 他還建議陽仲壽說試試看反手接會不會比較好傳}
千雨破初陽 wrote:看了經點賽之後,想藉...(恕刪) 其實如果把楊先生的論點拆開來看確實有其道理,本來內野手的守備心態就是積極為主,能前移就盡量前移,能減少傳球距離就盡量減少,能少一個彈跳就盡量少一個彈跳,跟外野手的心態上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差別,外野手若過度積極守備,往往會因為操作不當而奉送對方多幾個壘包,但誠如goodversion大大所言,楊先生的文最大的問題是本末倒置,處理的"快"跟處理的"急"是有一定程度的差別,前者是技術穩定熟練的表現,後者則是自信不足缺乏練習的結果,兩者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楊榮健寫的.........他...........有親自打過棒球嗎??有些東西......要親身體驗才知道!!你去公司上班做事情......有先求快在求穩的道理嗎?那投手是不是先求球速再談配球??那打者是不是先求打遠再談技巧??實在狗屁不通的道理!如真是楊X健寫的~~我看過他很多文章!~有的寫的不錯!但如果此篇是他寫的.....可能他腦袋老化or長瘤了PS.我...打棒球10年以上,看球10年以上.....看日職從小看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