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道安會玩數字遊戲美化數據?

上次有答應說要拿出道安會美化的證據

交通部道安會玩數字遊戲美化數據?
(圖來自企鵝交通手札)

啟用24處區間測速反而飆高?


---------------------------------------------------------------
同場加映
這是apple移動趨勢報告
交通部道安會玩數字遊戲美化數據?

去年6、7、8月疫情影響,
外出的人少了,車流量減少,所以車禍降低了。
(全球都是)
這份報告到了行政院,轉而成為拍蘇貞昌馬屁的材料。
行政院說:因為院長指示、政委有召集會議、交通部長開道安會報,所以去年1~8月的交通事故死傷已有下降趨勢,頗具成效。

轉自邱顯智。

所以車流車數在數據是很重要...
區間測速的數據成效為何都不拿車流量做前後對比?
壽山路區間測速之後有多少人不走壽山路了?
這個例子就是魔鬼藏在細節裡
只要是人就會玩數字遊戲美化數據
要不然為何要設立監督單位來制衡 ??
看海成花 wrote:
上次有答應說要拿出道...(恕刪)

只能說,現在很多阿薩布路的“專家”,自認為比腳痛部厲害。
extreme pig wrote:
只能說,現在很多阿薩...(恕刪)


你大可解釋一下數據~
不用說些沒有半點鳥用的東西
一群只會玩弄數字,以網軍治國的政府。我從來不抱任何希望的。
小黃狗的春天
掌聲鼓勵!![打氣][打氣][打氣]

政治凌駕科學往往代表慘痛的社會代價: 點我

凡事都有一個度, 防疫也是, 交通也是。

一味地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清零」, 有時往往只會造成「寧可錯殺一萬」的高昂社會成本, 事實上是「政治凌駕科學」的做法, 屬於落後的治理思維, 不應該在民主國家中出現。

官員思維:何不食肉糜?

結果耗費大量納稅錢裝設的區間測速,本以為是改善交通的良方,沒想到民眾不但不領情,還引發諸多民怨,這是何故?


原因在於,政府官員沒有站在用路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只是用一種高高在上的「統治者」視角去看待問題,結果不但沒有改善問題,反而製造更多新問題。(點此看問題
更多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HankRS225
誰跟你說車速與事故是等量的,你應該要去分析事故總數中有幾件屬於超速造成。你有做嗎?沒有,那你不也一樣呼弄網友,不是嗎?

設立區間測速目的是不要因為超速造成高傷亡率,主要並不是為了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吧。

有些網友很刻意一直把速度與事故發生率畫上完全等號。實際上,限制速度最大目的是為了降低傷亡程度,不然車輛一直精進碰撞防護幹嘛?安全氣囊是能讓事故減少嗎?
BlueSky5230
如果多數人支持,我就照做。身為公民,守法是最基本的義務,你可以繼續爭取提高速度,但是我還是不會支持。要提高所有標準的前提是所有人都願意守法治,並不是為了己利而去毫無顧忌後果的去抗議強奪。
BlueSky5230
你如果能開發出時速破百公里碰撞後車上乘員毫髮無傷,我立刻義無反顧替你呼籲。要是不能,那你要爭取賭博式的限速修正,先問問你的良知,萬一有幼童因爲速度過快致死,你願意與肇事者共同概括承受嗎?
看海成花 wrote:
上次有答應說要拿出道(恕刪)


哈哈哈!

所以區間路段車禍減少是確定的嗎?

所以3月車禍增加是在沒區間的路段?

所以應該要全路段都區間?

全路段區間後車禍增加再來說嘴不遲

看海成花
A + B 區間前 車禍數20 , A + B 區間後, 車禍數30 ,你覺得區間有降低嗎? 那你覺得有辦法全台灣區監測速嗎? 不可能
ryan00014875
所以我問區間那段車禍有沒減少嘛?
那個什麼企鵝本來也就沒邏輯!他有篇文用整體事故沒降低來證明區間無法降低事故!
有腦的都知道要看區間那條道路事故是否有降低
宙王
可以請警察拿出車流量啊!但他說的本來就有問題
hch2006
行人走路都會相互撞到或跌倒, 事故清零可能嗎? [嘆氣]
亂七八糟的法規及道路規畫不願意改
加一些看似有成效的嚇阻方法

營利為主的保險業,在幾十年前就能搞出肇責比例
領錢為主的幾十年立院,卻無法訂出更貼近實際用路情況的法規細則

一出事故,全都是是故相關方共同的錯
有關單位看事辦事,看人辦事,新聞都有,大家都看的到

反正出事,活該的是死老百姓
所以衍生了防禦性駕駛
更衍生出一堆自由心證的鄉民法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