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坐過納智捷與特斯拉 model Y的電車,以後座的舒適性來講的話我覺得納智捷應該完勝特斯拉!

特斯拉後排的座椅實在設計的太低,導致我大腿與膝蓋整個懸空太多,短途乘坐還ok,若長途的話一定非常不舒服。相比納智捷的座椅有坐過的人應該會覺得相當舒適,空間又大。且兩車價格相差了4-50萬。感覺C/P值差太多!

我之前因好奇有到展間去試乘納智捷N7,除螢幕較偏低外,內裝配備雖稱不上高級,但以它的價格來講也算中規中矩。

我是不曉得買特斯拉的車主是因為品牌迷思還是因為它是進口?還是優點比納牌更吸引他們!

感覺納智捷這幾年從U6到URX在許多方面都進步不少!而路上的能見度也越來越高,當然還是以營業車居多。

希望未來在妥善率能夠得到認同,讓更多還在觀望電車的購買者,接受並支持它。使它真正成為台灣之光!

還有常聽到車主說開過電車之後就回不去了,不曉得是有何魅力或更佳的優點讓他們捨棄開油車?個人感覺里程焦慮及充電樁不夠普及應該是讓許多人對它望而怯步的主因吧!若將來充電樁的設置能像現在加油站如此普及,應該會有更多人投向電車的懷抱吧!
Mason1322 wrote:
特斯拉後排的座椅實在...(恕刪)

日產跟雙B也是差幾十萬,但是雙B就是硬生生賣得比裕隆好。心態跟這個n7 vs MODEL Y應該類似,再加上對納智捷的不信任感!
戴浴帽的蜘蛛
前面講日產,後面比裕隆? 裕隆只有納智傑是自己汽車品牌,銷量全國支持也贏不了,日產是代工,以銷量來看日產還是全球前十大銷量的車商,應該還是賣得比雙B數量多一些,不過市場性質不同,一個豪華車一個平民車!
黑豆爸爸
戴浴帽的蜘蛛 大多數人應該看得出來我說的日產就是裕隆組裝的國產車,粉絲會說尼桑、一般人會稱他魯龍啊。
台灣品牌就是很難營造出品牌價值,當然加上外國品牌確實比較吸引人
特斯拉是目前電車系統整合最好的一家,否則也不會這麼熱銷了
有錢有閒買得起電車的,會直上TESLA
百萬左右預算的車主,通常忙著賺錢,沒空跟你充個電還要半個小時
epiay0925
有錢有閒買得起電車的根本不會買特斯啦....眼裡只有雙B好嗎
Dr.Corgi
百萬不是基本款嗎?Rav4都百萬了...百萬並沒有很怎樣,我開四百多萬的iX50,每兩週都要南北跑帶QC跟PM查代工廠,每個月也到海外視察子公司,我確有空充電..很怪? 對了,我也有model3 XD
歐 然後真要選 我還是選特斯拉

新店裕隆城 剛好海邊車還有特斯啦都能看到
台灣的國人沒有像韓國那樣盲目國產的"愛國心"應該是主因

至於有沒有崇洋媚外這種心理因素要問當事人了


納智傑燒這麼多錢
家國人又不怎麼捧場
還一堆非車主的納黑
現在沒倒還真是台灣奇蹟

對比那個拿補助(購車補助也是補助)超過百億的"台灣"前獨角獸
感覺納智傑是不是拿少了
才做得不夠好
車價真的不夠低
如果有50% 不 20% 補助就真的好棒棒
一台 80萬的 SUV 電動車
不香嗎?
陳凱米
"台灣"前獨角獸-> 指狗肉嗎?XD
ace ventura wrote:
台灣的國人沒有像韓國...(恕刪)

韓國人有沒有盲目我不知道,但是現代汽車在韓國國內是佛心價,納智捷是X心價,為什麼這麼說?看看在對岸與曾經上市的國家納智捷的售價,我一整個覽趴都是火!
八月二十
德原醬油店 請問中國市場算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XD]
kikianet
真的不要怪酸民說請搬去中國,確實中國的售價全球各地都跟不上
我是開舊款MODEL Y
真的很難座,避震也太硬
即使我新車開一周後就改避震,還是很不舒服....
不過為了他的輔助駕駛,還是值得

乘坐感我另一台三菱ZINGER 貨車都比較舒服....
八月二十
vivic224 每個人對於舒適的定義不太一樣,zinger我認為很軟很晃,但多數台灣人覺得軟=舒適
Jiong~
+1坐過舊款model3和Y,真的不會想要再上車,但試駕過新款的model3已經改善很多了。
舉個例子就好
韓國啦啦隊跟台灣啦啦隊
誰香?

人家硬生生就是比較香
代言比較多 葉配比較多 斗內比較多

台灣人用身體力行告訴你
台灣人其實不需要自己國產
更不需要高貴的國產車
台灣人不是買不起
主要國產就丟臉又貴

我們愛洋貨 舶來品
這是
身分的象徵 面子的戰爭
白話文就是納智捷這品牌已經廢了

韓國人不會嗎? 一模一樣
我們罵的
韓國人都罵過 其實罵得比我們還兇
但是 人家拼命外銷
我們因為無法外銷
所以只剩自己人能削

但說到日韓系電車
要說系統很穩所以不需要OTA這種屁話
我還是沒法接受的
台灣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太嚴重了
更不用說一天到晚洗腦的媒體荼毒

PS.特斯拉後座是真的很難做
完全認同
엉터리 많다
八月二十
MdfkR 所以每當有人說外國市場多大多好,台灣市場多差的時候,我只能說這些人根本沒親自去國外跟別人競爭過,根本不知道外國的捲
Dr.Corgi
韓國是七十年代政府立法大量補貼,百億美金規模,並制訂貿易壁壘與人民愛國心,幾十年前韓國車品質非常爛時直到現在,韓國人就幾乎只買韓國品牌,這跟日本人一樣,產業要強幾乎都是國人先大量支持站穩腳步才有出口
後座低是因為車頂為了低風阻,B柱後車頂往下修,椅子不低就乘客頭頂天花板了,就有一好沒兩好!
特士拉超低風阻是要付出代價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