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長眼 wrote:哪你呢??說點你自己...(恕刪) 請問我是造車業?就算我本業 對岸比我強,我也不會整天酸 整天被害妄想症,要去學人家強的地方 自己求進步,不然呢?整天逢中必反,反不出什麼道理啦,錢只會越賺越少
不長眼 wrote:就是東抄一點.西抄一...(恕刪) 當初日本戰後汽車工業也是靠抄襲起來的!到後來也是靠能力、經驗走出自己的特色! 以前的日本車抄者更誇張!有一些甚至名字都沒有改就直接拿來用!早年的日系車美國人覺得是台爛車! 像第一代 Toyota Crown 在日本評價非常不錯!TOYOTA當時就有點「自我膨脹的」想要外銷到美國, 結果這台車在美國水土不服! 第一年的銷售只有賣出一台!然後之後就發生爆引擎、斷車軸的基本品質問題!第二代 CROWN 開發課長森本還特別弄了一台第一代 CROWN 到北美去玩兩把,結果發現這台在日本引以為傲的車,高速公路的加速比美國卡車還慢,且收音機會因為速度變快而干擾變多、高速漂浮嚴重到必須一直修正方向盤,整台車跑到極速 100kmh 時像是要散掉一樣!一代Civic 在美國販售都被當時美國汽車雜誌戲稱這台車是台四門雙座車!甚至人高馬大的美國人可以把駕駛座拆了,直接坐後座駕駛都行!就像早期韓國車在美國有個綽號「汽車修理店發財之車」,但hyundai汽車現在已經是全球前五大車廠,目前中國的汽車發展模式就跟以前日本韓國的汽車發展非常類似Nissan Prince Royal代表當時日本汽車工業最高水平,是日本天皇的御用座駕,也免不了都抄襲外國車
五菱宏光mini EV(微型雙門4座電動車)售價只要2.98-3.88萬人民幣(大概折合台幣12萬~16萬),2.98萬等級沒有空調!車輛的長寬高為2917/1493/1621mm,軸距為1940mm,續航力分別為120km/170km所謂的國產車本來就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的車!汽車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
挺可惜的,10年前納智捷進中國的時候,台灣本來可以參與整個中國汽車產業鍊的發展週期,但這10年浪費掉了,已經沒機會了。2010的時候,中國汽車市場才剛破千萬,2011年才正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單一市場,然後當時多數的中國自主品牌都還停留在10萬人民幣的價格區間賣車,但這10年隨著中國汽車市場從1千萬翻到現在2500萬左右,自主品牌也經過一些淘汰,目前留下來的都已經有很好的基礎,不論是吉利還是長城都是百萬級產能的車企,大家耳熟能詳的Mazda還是Subraru全球銷量都沒過百萬台,所以這些中國自主品牌過百萬銷量都可以稱作大車廠,我們不談是否進口中國整車,但如果能參與整個中國車市的上升過程當中找到自己在這麼大產業鍊的位置,又能找到自己品牌的上升機會,真的是很好的一次契機。要知道,整個東亞,只有台灣沒有足夠實力的自主品牌,雖然台灣市場很小,但不到200公里的海峽可是有著世界第一大的汽車市場啊!如果日本當年依靠自己的800萬台市場規模培養出了5個自主的品牌,韓國利用美國車市的發展也搞了2個,理論上中國的市場可以允許10個左右的新品牌,台灣如果也能佔一個,就有足夠的能量養一個供應鏈了。可惜啊可惜啊!機會一去不復返啊!
我完全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wrote:臺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表示2010年中國大陸市場銷售量達1,800萬輛,被國際車廠視為亞洲最佳生產基地,對我國汽車生產替代性高。因此反對開放中國大陸車進口。 關鍵文字已經抓出來了。就待樓主自己細細品味。
ThomasLin wrote:如果日本當年依靠自己的800萬台市場規模培養出了5個自主的品牌,韓國利用美國車市的發展也搞了2個,理論上中國的市場可以允許10個左右的新品牌,台灣如果也能佔一個,就有足夠的能量養一個供應鏈了。可惜啊可惜啊!機會一去不復返啊! 台灣佔上一個??台灣哪個企業在中國發展能站得上大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