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持有成本真的低於油車這麼多嗎?

天龍國子民 wrote:

有時候成本不光光只有金錢,充電時間不用算成本?



絕大部分的人, 不用充電的時間, 也是在滑手機.

要在外面讓電車充電的人, 也是在車上滑手機.

有差嗎?

不過我是在家充電, 比油車省了去加油站排隊加油的時間.
(當然啦, 我的另外兩台油車也是要去加油站排隊加油)



wmc8941
家裡還是能有充電的設備才比較方便
天龍國子民
家裡不能充電還是別考慮電車.
FakeID好用 wrote:
幾個月前其實就開始看...(恕刪)


我幫你連結內的細節複製過來了。
Model 3 P:保養(110,254) + 維修(36,841) + 電費(51,286) + 保險(198,162) + 稅金(0) = 396,543元
Kuga:保養(140,581) + 維修(0) + 油錢(342,680) + 保險(60,915) + 稅金(59,600) = 603,776元

其實主要節省的還是在油錢。不過他還沒有把建置充電樁(如果想在家裡充電的話)的成本,以及車輛折舊的成本,計算進去。


有些人會說:「Model 3 Performance 要價 230 萬,Kuga 只要 130 萬,一百萬的差價足夠加很多油了。」

電動車的折舊率普遍偏高,而各車款之間的能源效率差距其實有限,因此最終決定總成本的關鍵,仍在「入手價」。
一台 Kuga 130 萬,一台 N7 120 萬,相較買特斯拉省下的 60~100 萬,足夠讓人加油加到吐、充電充到爆。

但對口袋充裕的人而言,花這筆錢不是為了油錢或電費的計算,而是為了改善自己駕駛時光的品質。畢竟,每個人的時間與壽命都有限。若只講「划算」,那買台 Vios 開到終老最省錢—只是,也得忍受那種乏味的駕駛體驗一輩子,直到進墳墓,然後把省下的錢留給後代。

至於地球能不能撐到我們這一代結束都還是未知數,買車其實不需要這麼多算計,喜歡什麼車就買什麼車,不需要管別人怎麼說,好好享受當下,活在此刻吧。
A辣愛怕跑
簡言之~電車優點.根本不是省錢~而是"潮!"~走在時代的尖端
Freshness wrote:

我幫你連結內的細節複製過來了

一台 Kuga 130 萬,一台 N7 120 萬,相較買特斯拉省下的 60~100 萬


你也是天才.

如果我是你, 我會拿電動無人機或電動飛天車來比 Kuga, N7,

讓 Kuga, N7 看起來省更多.

小戴CAT wrote:
住的地方能裝充電樁嗎?


這有分幾種
能裝的話,有沒預留迴路盤體
有預留盤體也拉好線到停車格,只差要自己裝充電樁
有預留盤體,沒拉線跟迴路,要自己拉線到自己車位
有電動車專用總電進來B1F或B2F(通常台電總電都在B1F)但沒安裝盤體
要評估要裝要多少錢,同事住的新社區是屬於沒盤體,只有台電總電進來
二次測以後包括拉線到車位,全部要自己裝
有拉線的車位,要另外加錢買,且聽說預售屋期間,車位就全賣出了
最後評估新設盤體加拉線槽到電動車停車格,還有裝充電樁,費用太高
選擇非電動車位,繼續開油車

連裝都不能裝的就不必講了
比如我自己超過20年以上老社區,全部住戶沒幾戶願意裝
往年有住戶申請,但都從來都沒通過
更不必講要拉專用電了

Freshness wrote:
一台 Kuga 130 萬,一台 N7 120 萬,相較買特斯拉省下的 60~100 萬,足夠讓人加油加到吐、充電充到爆。
但對口袋充裕的人而言,花這筆錢不是為了油錢或電費的計算,而是為了改善自己駕駛時光的品質。畢竟,每個人的時間與壽命都有限。若只講「划算」,那買台 Vios 開到終老最省錢—只是,也得忍受那種乏味的駕駛體驗一輩子,直到進墳墓,然後把省下的錢留給後代。


這種情況電車油車都有
電車部份,有人要開特似辣,不要開N7或MG4,有人相反
油車部分,有人要開BMW 5系列或Benz E-class以上
不要開Altis或Livina,有人相反

要比省錢開N7也省錢,開Livina也省錢
跟買BMW 5系列價差,Livina可加油加到車報廢,N7可充電到車報廢
我也可以這樣講
天龍國子民 wrote:
有時候成本不光光只有...(恕刪)

充電時間成本比加油時間成本還低,低很多。

你 手機充電需要時間成本嗎?
電車是一樣的道理,回到家就插電,跟本不需要時間。
比每4-500公里就要去加油站排隊吸油氣,好太多。

至於出門充電怎麼辦?
其實次數很少,一年不到幾次。
充電不需充滿,夠用就好,常常插上電,上個廁所就夠用了。
天龍國子民
手機充電跟汽車充電是一回事嗎?回家充?..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充電....如果天天跑外面呢?
只是個過程 wrote:
那你對LEXUS RZ 和 TOYOTA bz4x 有何看法?


對即將引進的小改款bZ4X有興趣
但這台的銷量不是很好
會不會開沒幾年零件就斷料?
電車現在最大的疑慮是規格還是不斷推陳出新吧
過幾年自己的車會不會就變上個世代的孤兒?
免稅啦。沒10000可發。
原則應該是,但實際上因使用條件不同,可能還是個問號
況且幾年後,電車相關稅率如何執行也是未知數

持有成本要算的是整體,不能只著重某部份
最愛講二手價的,台灣不清楚,美國那邊的數據是5年的二手車,電車油車折舊大概差10%
10%大不大就看個人,但汽車這種東西年份越高越沒價值
以油車來說15年差距應該就很小了,20年已算是待報廢等級...
電車還需要時間來印證一下...原則上時間拉的越長二手價影響力越少
(在FB偶而會看到一些誇張的自售車,國產車+一些小改裝,快20年的車還敢開價近30萬...真敢 )
另外像是否因事故維修這種不確定因素很高的,有發生跟沒發生落差就很巨大
不過保養上電車比較省心是一定的
有自有充電樁的情況下,有更低的耗能成本絕對是肯定的

我覺得把成本當首要考量的,真的多想想
電車是愛它良好的駕駛感受,或更強的科技感:如特斯拉
成本能省到是附加價值

智駕已經是個很明顯的造車趨勢,也是讓駕駛人真正有感提升的科技
這一點會讓將來的油車更像是老古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