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jy wrote:因為很多人不了解低透光度對眼睛造成的疲勞負荷,新車買來就是貼夠黑的就好。年輕人就算了,感受不到差異,但中老年人開車影響就很大,保護駕駛也保護行人,蠻好的。 年輕人也不會感受不到差異的,只是通常情況下,年輕所帶來的精神比較足、反應比較快,形成緩衝比較多而已。但若真的有環境、車速等因素時,這種出事的機率終究是造成會比沒貼深色紙的要高出許多。這就是關鍵,那些主張深色隔熱紙也看得清楚的人,基本上都是只考量正常情形,確實啦,沒狀況時貼這種深色隔熱紙也是夠用的,但車輛開在路上,突發狀況很多,雖然有時狀況來得太急,連沒貼啥隔熱紙也會撞下去,但終究還是會有差別的,沒貼的話就算是來不及,可能至少會踩個剎車,貼了之後…可能是要撞下去了才發現…
CcCManCcC wrote:很多行車紀錄器比肉眼還清晰光是拉高ISO提高曝光時間,就超過肉眼了,只是雜訊多了一點我自己電子後視鏡夜間比我肉眼直接看照後鏡還清楚 提高ISO當然能提高夜視效果但說的是光差,逆光的時候我說A你回B,對牛彈琴
vicence wrote:提高ISO當然能提高...(恕刪) 對方提出晚上看不到的影片是夜間又不是夕陽有逆光問題如果肉眼比攝影機強大,那該新聞更不應該撞上去這種穿幾乎全黑..走在沒啥路燈的大家應該都碰過,肉眼真的要超近才看的到
CcCManCcC wrote:對方提出晚上看不到的影片是夜間又不是夕陽有逆光問題如果肉眼比攝影機強大,那該新聞更不應該撞上去這種穿幾乎全黑..走在沒啥路燈的大家應該都碰過,肉眼真的要超近才看的到 夜間若紀錄器都看得到人影理論上肉眼早清晰能看到所以我問你...1.你如何判斷這影片是有隔熱紙,才畫質差?2.駕駛是真沒看到人,還是恍神看別處疏忽了?3.在無法排除以上懷疑時,你如何在公眾網路發言論斷是隔熱紙造成本事故?新聞記者都沒如此報導了,因為邏輯不通
vicence wrote:夜間若紀錄器都看得到人影理論上肉眼早清晰能看到所以我問你...1.你如何判斷這影片是有隔熱紙,才畫質差?2.駕駛是真沒看到人,還是恍神看別處疏忽了?3.在無法排除以上懷疑時,你如何在公眾網路發言論斷是隔熱紙造成本事故?新聞記者都沒如此報導了,因為邏輯不通 我在談的時後,就不是單純針對該事件了我只能說,自家裝好一點的行車紀錄器自己拔下來夜間和自己肉眼比較就清楚了,行車紀錄器和肉眼差異我自己以前後視鏡一片黑的,換成電子照後鏡夜間超清楚總之這種跟上國際規範不是啥問題也有正當理由省得副駕成天要防曬的角度要深一點(都隔99%紫外線了還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