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也有規範汽車隔熱紙
我們怎麼可以沒有規範呢
mitsu
對岸有..我們當然不能有, 會變中共同路人的[偷笑]
hihidavis wrote:
政府有本事把白牌機車處理掉, 再來管汽車隔熱紙, 沒人會說什麼

大大真會牽拖 白牌機車有貼深色隔熱紙阻礙視線 影響到交通安全跟治安嗎? 沒有!
一生當中,至少要擁有過一台電漿電視或OLED電視。
星幻
october2222 不,他上面有寫,就是扯到機車很多違規來為深色隔熱紙辯解、護航,如果用例子簡化,就是『小偷被抓了,跟警察扯"你們先把其他重大罪犯者抓到後,再來管我們這些輕度犯罪者啦"』的意思…
星幻
october2222 當然,這個前置是他先將機車汙名化來達成其目的。
多管閒事,我要車震不可以嗎 ?
cryptography
[XD][XD][XD]
Ja100cky
這理由我可以接受XD
chujy wrote:
因為很多人不了解低透光度對眼睛造成的疲勞負荷,新車買來就是貼夠黑的就好。

年輕人就算了,感受不到差異,但中老年人開車影響就很大,保護駕駛也保護行人,蠻好的。


年輕人也不會感受不到差異的,只是通常情況下,年輕所帶來的精神比較足、反應比較快,形成緩衝比較多而已。

但若真的有環境、車速等因素時,這種出事的機率終究是造成會比沒貼深色紙的要高出許多。

這就是關鍵,那些主張深色隔熱紙也看得清楚的人,基本上都是只考量正常情形,確實啦,沒狀況時貼這種深色隔熱紙也是夠用的,但車輛開在路上,突發狀況很多,雖然有時狀況來得太急,連沒貼啥隔熱紙也會撞下去,但終究還是會有差別的,沒貼的話就算是來不及,可能至少會踩個剎車,貼了之後…可能是要撞下去了才發現…
Ja100cky
可視距離&反應時間真的是重點 越黑就越慘[XD],有時候就真的差那0.X秒
chujy
說的沒錯
星幻 wrote:
年輕人也不會感受不到...(恕刪)


他們沒考量的是
20公尺看的清楚,還是50公尺看的清楚
可視距離的差異
CcCManCcC wrote:
很多行車紀錄器比肉眼還清晰

光是拉高ISO提高曝光時間,就超過肉眼了,只是雜訊多了一點

我自己電子後視鏡夜間比我肉眼直接看照後鏡還清楚


提高ISO當然能提高夜視效果
但說的是光差,逆光的時候
我說A你回B,對牛彈琴
Ja100cky
就動態範圍
vicence wrote:
提高ISO當然能提高...(恕刪)


對方提出晚上看不到的影片是夜間
又不是夕陽有逆光問題

如果肉眼比攝影機強大,那該新聞更不應該撞上去

這種穿幾乎全黑..走在沒啥路燈的大家應該都碰過,肉眼真的要超近才看的到
CcCManCcC wrote:
對方提出晚上看不到的影片是夜間
又不是夕陽有逆光問題


晚上就沒其他光源產生逆光?
CcCManCcC wrote:
對方提出晚上看不到的影片是夜間
又不是夕陽有逆光問題

如果肉眼比攝影機強大,那該新聞更不應該撞上去

這種穿幾乎全黑..走在沒啥路燈的大家應該都碰過,肉眼真的要超近才看的到


夜間若紀錄器都看得到人影
理論上肉眼早清晰能看到

所以我問你...
1.你如何判斷這影片是有隔熱紙,才畫質差?
2.駕駛是真沒看到人,還是恍神看別處疏忽了?
3.在無法排除以上懷疑時,你如何在公眾網路發言論斷是隔熱紙造成本事故?
新聞記者都沒如此報導了,因為邏輯不通
vicence wrote:
夜間若紀錄器都看得到人影
理論上肉眼早清晰能看到

所以我問你...
1.你如何判斷這影片是有隔熱紙,才畫質差?
2.駕駛是真沒看到人,還是恍神看別處疏忽了?
3.在無法排除以上懷疑時,你如何在公眾網路發言論斷是隔熱紙造成本事故?
新聞記者都沒如此報導了,因為邏輯不通


我在談的時後,就不是單純針對該事件了

我只能說,自家裝好一點的行車紀錄器
自己拔下來夜間和自己肉眼比較
就清楚了,行車紀錄器和肉眼差異

我自己以前後視鏡一片黑的,換成電子照後鏡夜間超清楚

總之這種跟上國際規範不是啥問題
也有正當理由省得副駕成天要防曬的角度要深一點(都隔99%紫外線了還要深)
CcCManCcC
其實要機械光圈,像瞳孔一樣,但只會超級貴而已
vicence
目前動態光圈還比不上人眼,AI可以增強但運算還不夠快,錄影不像拍照可以後製慢慢運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