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100 以上機車國道路權與汽機車平權觀念對大家都好─政府堅持國道為汽車專用的真正理由?

robuni wrote:
越多人選騎機車,您們開車的受到塞車的痛苦越少,這是全體汽車駕駛每天都能享受到的;至於高速摔車被您輾過這種事,絕大多數人開了十幾年車,也遇不上一次


機車要怎麼減少高速公路塞車?

不是一樣一台車距?一樣要保持安全距離?
除非上國道的機車全都同車道併行、超車、鑽車縫
為了自己不塞車,
但整體來說只會更塞車。
如果不懂為什麼會更塞車,就是因為自私,只想趕快騎機車上去玩樂。

十年遇不上一次,只怕就遇上這一次。賠也賠不完


好險政府開放條件最後一關是民調
民調再100年也不會過的。
jason 567 wrote:
機車要怎麼減少高速公路塞車?

不是一樣一台車距?一樣要保持安全距離?
除非上國道的機車全都同車道併行、超車、鑽車縫
為了自己不塞車,
但整體來說只會更塞車。
如果不懂為什麼會更塞車,就是因為自私,只想趕快騎機車上去玩樂。

十年遇不上一次,只怕就遇上這一次。賠也賠不完


好險政府開放條件最後一關是民調
民調再100年也不會過的。...(恕刪)
沒錯,車流順暢情況下當然無論汽機車都要保持相當車距、也不可同車道併行,但在塞車車流靜止時,機車鑽車縫不但不違法,還能紓解塞車。您可觀察雨天與晴天上班車潮就知道,當有一群人上下班通勤捨機車改開車時,路況會變怎樣?多點人騎機車,塞車情況是否就沒那麼嚴重?政府獨尊汽車,不給機車路權的錯誤與影響,正是在此!

我提以上意見就是為了所有用路人好,並非要爭紅牌路權,請您務必支持!

也因此我主張,「爭機車國道通行權」此一議題,有必要正名為「反歧視機車、爭人民自由用路權」。機車要分級OK,但門檻必須降低(譬如以100cc為分界,100已經很高了,請看下圖:)

如此短程通勤想用國道、市區快速道路的人,再也不用為此買車,騎個125、GOGORO即可。他上班不用車,只有假日偶爾用,買車的意願就會降低,出去玩就會租車或搭大眾交通工具,國道交通絕對會變更好,而非如今政府獨尊小汽車,造成人人都想買車。車子過多,特別是一人汽車,塞得一蹋糊塗。

您說民調不會過,正是因為民眾好騙,政府一禁了事、樂得輕鬆。機車禁行國道,受惠的只有汽車相關行業、新建道路工程利益鏈,決不是一般社會大眾。為了一般民眾好,請您務必協助推廣此一觀念!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高速公路比市區或郊區道路對機車來說,都更安全。因此很多人反對機車路權的根本原因,本身就是錯誤的。汽車在一般道路跟機車發生事故的機會還遠比國道高,這就是很多人的盲點!

有人會說,那是國外,台灣國情不同,台灣的高速公路比國外危險多了。那我要告訴您,如果台灣的國道比國外危險一倍;那台灣的市區可能比國外危險三倍(被主管機關堅持「車種分流」導致動線交錯造成的),您把機車趕到相對不安全的一般道路上,換個角度想,就是您在市區道路與機車發生事故的機率遠高於您開車在高速公路與機車發生事故的機率,不讓機車上國道,反而是在提高汽車與機車發生事故的機會,還誤以為跟「種族隔離」類似的「車種隔離」可以保障大家的安全。殊不知,「種族隔離」與「車種隔離」背後都有其它真正原因,「安全」只是用來唬人的,汽機車再怎麼隔離,最後都要混在一起,反而因為隔離政策,讓大家不知道如何安全共處。


民調?
之前才有人拿民調出來
講說交通部民調半數以上反對重機上國道
而這民調......
也只是抽樣1000人電訪.........
這民調方式就跟政府假民調一樣好笑~~~

robuni wrote:

為何省道、有些替代道路,在尖峰時刻沒有國道塞車?就是因為「國道上全是汽車,再多線道也不夠用;省道上有機車減輕道路負荷,再怎樣都不會像國道塞車那麼嚴重」

哪天交通官員懂了這道理,大家才會發現過去國道給汽車專用有多白癡!

還有一些有心人士就怕機車有國道路權,大家馬上發覺不太需要再蓋高速公路,甚至甚麼軌道運輸都不需要了,而若少了這些建設,他們就少了中飽私囊的機會,偏偏很多沒管道拿回扣的平民老百姓,被政府洗腦帶風向,同聲反對機車國道路權,真是標準的被賣掉還幫別人數鈔票!
(恕刪)


robuni wrote:
沒錯,車流順暢情況下當然無論汽機車都要保持相當車距、也不可同車道併行,但在塞車車流靜止時,機車鑽車縫不但不違法,還能紓解塞車。您可觀察雨天與晴天上班車潮就知道,當有一群人上下班通勤捨機車改開車時,路況會變怎樣?多點人騎機車,塞車情況是否就沒那麼嚴重?政府獨尊汽車,不給機車路權的錯誤與影響,正是在此!
(恕刪)


道路設計容量是不會依據尖峰時刻的車流量來設計(否則壓根就不會有塞車問題),因此為了緩解尖峰時刻的塞車才需要替代道路。
又譬如過年期間需要實施高乘載跟閘道儀控,

以前我就提過國道因為安全距離以及不得併駛關係,這也是為何高乘載管制會設定在3人以上。行車順暢時因為汽車乘載3人以上比機車更有效率使用道路面積。
樓主提到塞車靜止車流機車鑽車縫緩解塞車,在一般道路使用時效果明顯,但國道呢?
有幾個重點因為不得併駛,車流開始移動時表示這些分割車道的騎士勢必要再回歸車流(講難聽一點叫不違規的插入連貫車流)。
車流靜止機車"併停"確實可以有效利用車道面積,開始移動後呢?
今天把一台自小客車換成4台機車在不變換車道情況下(塞車任意變換車道加重壅塞)車流靜止時車道分割往前疏解塞車,車流移動又插回車流當中,請問整體車流速度是加快還是其實是變慢?請想一想!一台遊覽車換成40台機車又是如何?
又國道是封閉車道不下交流道情況下,跟一般道路有紅綠燈且不同用路人對比於國道相對長時間同一方向行駛機率低,前方回堵狀況對後方車輛影響相對於國道低很多。
結果是;所有無法車道分割的車輛因為可以車道分割的車輛而被回堵影響,機車更快到達目的地汽車更慢到達目的地。權衡下來整體速度是變慢還是變快呢?
前一陣子去馬來西亞機車可以上國道,但是國道雍塞有比較緩解嗎?一般周末還是塞!

終究其主要原因還是私人載具過多,台灣機車密度世界第一、汽車密度世界前幾大,既沒有限制私人載具購買(如日本須停車位證明)以及使用(徵收入城費),加上大眾運輸不普及(台灣有幾個大城有綿密捷運網),這樣的交通環境會不塞才意外。

最後再來講平權,我不反對甚麼所謂平權或機車上國道,既得利益者的機車用路人爭取權利情有可原,但是事實上現有國道上的用路環境就已經不是平權了(違規駕駛沒有被嚴格取締及退場),更何況各位看官捫心自問機車上國道真是為了甚麼緩解塞車,我下雨天還是騎車也絕不會說這是為了甚麼緩解塞車的理由,真要做我就不是簡單換騎機車這樣而已,我很明確講我就是緩解自己塞車,即便開車我也是早早出門,我機車上國道就是想要享受速度感。
現在機車還沒上國道,國道就已經亂;機車上國道情況會整個不一樣嗎?輕重緩急"上國道"這件事根本不是重、急要馬上處理的,因為有更重要的交通環境改善要處理。
1. 高速公路是設計來長途運輸用舶,不是用來短程通勤的。而機車主要是用於短程。
2.機車可以上國道無助於現況,只爽了一部份機車然後會更塞更亂。
3.交通政策從來就不是以平等為首要目標。某十字路口A路很塞綠燈200秒B路車少綠燈30秒,結果B路也跟著塞,公平嗎?當然不公平,不過交通政策一向就是這樣,機車限縮路權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而已。
4.你能騎機車送小孩上學家人上班然後自己再去上班?你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為珍愛家人的生命所以選擇開車嗎?
新聞與時事版 = 謊言、偏見與反指標版
billlions wrote:
一台遊覽車換成40台機車又是如何?
又國道是封閉車道不下交流道情況下,跟一般道路有紅綠燈且不同用路人對比於國道相對長時間同一方向行駛機率低,前方回堵狀況對後方車輛影響相對於國道低很多。
結果是;所有無法車道分割的車輛因為可以車道分割的車輛而被回堵影響,機車更快到達目的地汽車更慢到達目的地。權衡下來整體速度是變慢還是變快呢?
前一陣子去馬來西亞機車可以上國道,但是國道雍塞有比較緩解嗎?一般周末還是塞!

現在機車還沒上國道,國道就已經亂;機車上國道情況會整個不一樣嗎?輕重緩急"上國道"這件事根本不是重、急要馬上處理的,因為有更重要的交通環境改善要處理。...(恕刪)
若您要倡議「大客車專用道」,「遊覽車跟40台機車的例子」可以拿來支持您的言論,但在機車禁行國道的議題上,舉這個例子有如先做出結論再找理由,還找了個不太有關係的理由。

政府給小汽車最高路權,包括很多方便快速的道路都僅供汽車專行,這一方面是變相鼓勵人民買車用車;另一方面也等於是抹煞了人民自由選擇交通工具的權利。很多人因為每天上下班想用國道而買了車,假日當然就很習慣的開車出遊。政策鼓勵人民買車用車,汽車數量不自然大增,不會讓塞車情況加重嗎?您說車道分割在紓解塞車方面,一般道路才比較明顯有效,在國道助益就沒那麼大,那您有想過,因為國道禁行機車,因而選擇開車上下班的那些一人汽車,難道都不用經過一般道路?家裡跟公司都在交流道出入口嗎?如果政府不以政策干擾人民選擇,重安全舒適的人選汽車、重靈活便利的選機車,不會比較好嗎?一般道路大家就是這樣選的,每個人也都有選擇的智慧,不是嗎?至於您說的「輕重緩急」跟本議題更加無關,比較像是政府受到質疑為自己開脫,或是不想給機車路權用來推托的說詞,不太像是自由選擇權被限制的「人民」該說的話。無論機車上不上國道,交通永遠沒有完美的一天,交通整理與機車解禁可以同時處理,並無前後次序關係,不是嗎?
yuffany wrote:
2.機車可以上國道無助於現況,只爽了一部份機車然後會更塞更亂。
3.交通政策從來就不是以平等為首要目標。某十字路口A路很塞綠燈200秒B路車少綠燈30秒,結果B路也跟著塞,公平嗎?當然不公平,不過交通政策一向就是這樣,機車限縮路權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而已。...(恕刪)
看您說只爽了一部份機車就知道您已經把機車跟汽車當成人看了。事實上機車跟汽車都沒有權利,目前政策是在限制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帶來不必要的塞車與選騎機車者被迫只能走相對危險的一般道路,其實是全民都受害的。不要忘了,機車走相對危險的一般道路,發生事故機率較國道高,連帶您被捲入事故的機率也大。若機車能走相對安全的國道,發生事故機率低,會被捲入事故受到影響的汽車駕駛人也跟著少,無論對開車或騎機車,都是好事。

「無論高速公路或一般道路,安全舒適性上,汽車都優於機車;無論機車或汽車,高速公路的事故率,都低於一般道路。
「機車禁行國道,就是政府以政策干預人民購車、用車意願,加上限制人民自由選擇交通工具的權利,這對全民都不是好事。」

越多人想清楚這個道理,能把歪曲的現況改正過來,對大家都會更好,所以我真的懇請您協助宣導,從影響身邊的人做起,好嗎?


robuni wrote:
事實上機車跟汽車都沒有權利,目前政策是在限制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

如果你不去論汽機車的權利,
只論人民的選擇權,
那麼,
國家並未限制任何人不得開汽車上國道,
你硬要選擇騎機車再來抱怨不能上國道,
這不是找碴嗎?
如果這叫侵害選擇權,
那麼國考規定用藍黑原子筆作答,
我不能用蠟筆作答也是侵害人民選擇權嗎?

然後你說的論點只是你的個人假設,
為了通勤能走高速才不得已選汽車的有幾%?
其中如果開放機車願意改騎機車的又有幾%?
我說2%不到,對緩解交通亳無助益。

又有哪個國家機車普及率有世界前5%,
公路塞車率和台灣有得比,
然後該國開放機車走高速公路並得出這樣比較安全比較順暢的結論?

維持現狀不需要理由,
要改變現狀先提出證據來說明改變是值得的吧。
新聞與時事版 = 謊言、偏見與反指標版

robuni wrote:
「機車禁行國道,就是政府以政策干預人民購車、用車意願,加上限制人民自由選擇交通工具的權利,這對全民都不是好事。」...(恕刪)

機車禁行自行車專用道,就是政府以政策干預人民購車、用車意願,加上限制人民自由選擇交通工具的權利,這對全民都不是好事。


大大真能扯 把大大的話內容 國道換成腳踏車道 難道也是限制?
大大步能買自行車嗎 買不起嗎?
一生當中,至少要擁有過一台電漿電視或OLED電視。

robuni wrote:
若您要倡議「大客車專用道」,「遊覽車跟40台機車的例子」可以拿來支持您的言論,但在機車禁行國道的議題上,舉這個例子有如先做出結論再找理由,還找了個不太有關係的理由。

政府給小汽車最高路權,包括很多方便快速的道路都僅供汽車專行,這一方面是變相鼓勵人民買車用車;另一方面也等於是抹煞了人民自由選擇交通工具的權利。很多人因為每天上下班想用國道而買了車,假日當然就很習慣的開車出遊。政策鼓勵人民買車用車,汽車數量不自然大增,不會讓塞車情況加重嗎?您說車道分割在紓解塞車方面,一般道路才比較明顯有效,在國道助益就沒那麼大,那您有想過,因為國道禁行機車,因而選擇開車上下班的那些一人汽車,難道都不用經過一般道路?家裡跟公司都在交流道出入口嗎?如果政府不以政策干擾人民選擇,重安全舒適的人選汽車、重靈活便利的選機車,不會比較好嗎?一般道路大家就是這樣選的,每個人也都有選擇的智慧,不是嗎?至於您說的「輕重緩急」跟本議題更加無關,比較像是政府受到質疑為自己開脫,或是不想給機車路權用來推托的說詞,不太像是自由選擇權被限制的「人民」該說的話。無論機車上不上國道,交通永遠沒有完美的一天,交通整理與機車解禁可以同時處理,並無前後次序關係,不是嗎?..(恕刪)


那10台自小客換成40台機車不也是一樣,今天在國道塞車時是無法實施車道分割的車種後方本來排隊的10台自小客魚貫前進,換成40台機車車道分割往前形成40個不定時回堵因子。今天樓主做出結論(機車應該上國道)再找理由(機車可以順暢國道車流)會比較有關係?
既然機車可以舒緩一般道路塞車車流效果大於國道,那麼不正是應該讓一人汽車、短程汽車轉換成機車行駛一般道路或快速公路即可,何須上國道?

政策干擾?購買使用各類車種都能自行選擇,有何干擾?國外徵收入城費跟需車位證明方可購車算不算政策干擾?
高乘載、閘道儀控算不算干擾?今天就是政府對於交通過分放縱總量沒管制,隨處是私人載具,大環境跟政策都沒有完善到可以讓人民自然而然遠離過度使用私人載具就是最大的問題。

國道設定本就是供長程移動使用,"或許"真的有些人因為要行駛國道去買汽車(我是壓根不會用這類理由,但是相信未來多人預計開放上國道去買重機),那麼政府更應該取消國道短程使用的20公里免費通行優惠,甚至提高價格來避免汽車使用短程免費國道通勤所造成的雍塞,民眾自然會遷就於使用一般道路或快速公路,亦或是選擇其他交通工具。這樣的政策做不做?叫不叫干擾?

我本來就不是自由選擇權被限制的「人民」,我也無須幫政府背書開脫找理由,反倒是一堆畫地自限的人走不出去。
今天的政府連一般道路的交通整理都沒有辦法做好了,多年來連我自己都下海下去涉及"教育、工程、執法"三部分希望改善交通了,您還會說出交通整理跟機車解禁可以同時處理的天真想法嗎?

太多太多的人都站在自身私人載具上看交通(包含政府、人民包括我自己都可能),維護自身利益無可厚非,但交通是整體考量需各方配合方成大局,多年來道路觀察政府目前作為是不及格,人民交通義務是不及格,上路時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做對該盡的義務!
billlions wrote:
既然機車可以舒緩一般道路塞車車流效果大於國道,那麼不正是應該讓一人汽車、短程汽車轉換成機車行駛一般道路或快速公路即可,何須上國道?
我同意若一人汽車、短程汽車轉換成機車行駛一般道路或快速公路是解決方案,但政府無心且有些地區並無相對便利的快速道路,很多一人汽車還是只能選國道,國道禁行機車,所以他只好被迫開一人汽車。
政策干擾? 購買使用各類車種都能自行選擇,有何干擾?國外徵收入城費跟需車位證明方可購車算不算政策干擾?
高乘載、閘道儀控算不算干擾?今天就是政府對於交通過分放縱總量沒管制,隨處是私人載具,大環境跟政策都沒有完善到可以讓人民自然而然遠離過度使用私人載具就是最大的問題。
政策干預不是問題,問題是干預的目的與是否達到預期的效益。臺灣的主管機關給小汽車最大的通行權,使得人民愛買車開車,請教這是要達成什麼目的?
國道設定本就是供長程移動使用,"或許"真的有些人因為要行駛國道去買汽車(我是壓根不會用這類理由,但是相信未來多人預計開放上國道去買重機),那麼政府更應該取消國道短程使用的20公里免費通行優惠,甚至提高價格來避免汽車使用短程免費國道通勤所造成的雍塞,民眾自然會遷就於使用一般道路或快速公路,亦或是選擇其他交通工具。這樣的政策做不做?叫不叫干擾?
您所說以「取消國道短程使用的20公里免費通行優惠」或「高承載」等等制度,當然算干預,可是這類干預的目的很明顯,爭議也小得多,當然我也沒理由反對。
我本來就不是自由選擇權被限制的「人民」,我也無須幫政府背書開脫找理由,反倒是一堆畫地自限的人走不出去。
只要在境內、在主管機關管制的道路上,任何人都受法規管制,您怎說不是自由選擇權被限制的「人民」?
今天的政府連一般道路的交通整理都沒有辦法做好了,多年來連我自己都下海下去涉及"教育、工程、執法"三部分希望改善交通了,您還會說出交通整理跟機車解禁可以同時處理的天真想法嗎?
不只您有此期許,我看過太多因為標線亂彎、多數人不鳥標線造成的例子,也曾發文或投書給地方政府首長候選人,並在論壇宣導正確觀念,希望大家從自身開始慢慢改變並影響身邊的人。我很認同您所說的「維護自身利益無可厚非」,可我更認為現今用路人正是受政府長期以汽車為中心思考制定許多不合制度的影響,導致錯認「汽車專用是保障汽車權益」,並以為「機車路權」會妨害汽車「既得利益」,其實這都是迷思,請參考拙作,在此不贅:

妨礙車流順暢的原因
車種分流是以汽車為中心思考的隔離政策
汽車專用反讓越常開車的人受害越大
高速公路較一般道路更安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