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i33tw wrote:重點在兩地的門架時間舉例:台鐵各站之間的時間就很難校準成一致。 麻煩請搜尋一遍「ntp」這個關鍵字(搖頭)遠通只要架一個internal ntp server,然後讓所有門架上連線的設備保持跟ntp server校時就ok了。怎麼這麼多人會無知的認為,網路設備會有時間不一致問題?
ztx wrote:借題問一下,ETC用里程和時點要怎麼計算時速呀? 這是很簡單的數學問題(笑)一台車會經過門架A、B跟C。經過門架A時,系統紀錄12:00:00經過門架B時,系統紀錄12:05:00經過門架C時,系統紀錄12:09:00門架A到門架B,距離5公里,經過5分鐘門架B到門架C,距離6公里,經過4分鐘因此這台車1. 在A到B之間的平均速度是5/(5/60)=60km/h2. 在B到C之間的平均速度是6/(4/60)=90km/h另外關於樓上很多人說,在門架會有駕駛急降速度問題因為這種算法有其優點,因此答案是只有初期會有駕駛這樣做。解釋如下:假設速度上限是100km/h,如果A到B門架之間平均起來是超過110km/h,也就代表這台車在A-B之間一定有超速。過A門架一路飆130km/h,開到B門架前面100m才降到100km/h,平均速度算出來還是絕對會超標,紅單照樣會寄到家裡來。(平均值概念,這是小學數學問題)或許有人說,那我到下一個門架前2/3距離就減速,就能避免查出違規。沒錯,這反而要說這是此設計的目的!達到「實值減少超速行車時間」的預期效果!!大家都歡喜!!不然實在太多人,一路飆150km/h,然後在測速照相機附近作秀5秒鐘...這種系統還有個優點:配合車流速度的大數據自動分析,系統可以對車禍或有車故障拋錨狀況,很快發出預警而不用被動等駕駛回報路況。舉例:ABC門架之間各距離5公里且中間沒有交流道,某台車以100km/h瞬間速度經過門架A、門架B與之前經過的所有門架。但在經過門架B 3分鐘後還未出現在門架C中,且其他原本前後同行車輛已經過門架C,此時系統就可以預警BC門架之間疑似有車輛異常,自動回報行控中心改用監視器去做監看。這尤其在深夜車輛稀少時段,會非常有用。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這是很簡單的數學問題...(恕刪) 我知道時速怎麼算啦,只是算出來有點不合理。那次從台北塞到高雄,中間有段算出來近180,印象中爆表的前後節點算出來卻只有20~40。當時我就在想應該是前後站的時間不對,或是我用的公里數不對。 時間 里程 牌價13:05:52 4.1 $3.6013:08:09 4.8 $4.3013:11:37 6.7 $6.00我從ETC查到的資料如上,第一段算出來2分17秒,對應的公里數應為4.1還是4.8?還是只能計算總時間5分45秒對應15.6公里?算起來還是怪怪的,還是說根本就不能算?因為13:05:52不是起點的時間,13:11:37不是終點的時間這樣子嗎?謝謝囉!
ETC是高速公路收費的工具,未被授權用作測速或流量監控的工具,現狀不能完全用遠通電收查詢到的數據去計算,例如:高速公路新竹到竹北間,只有一個門架,用作收費是沒問題的,用作計算車速,只有一支門架是做不到的。我要說的是,ETC沒被授權測速,若以現有資料計算不一定能算出準確車速,但"若立法通過",可合法測速時,工程師寫好專用於測速的程式,即可算出準確的車速,這讓高公局去處理就行了(術業有專攻),問題是我們的立法委員有專業嗎?有效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