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您贊成牌照稅是依排碳量而非排氣量嗎?

不如用車身尺寸來課稅, 車子越大, 占用道路面積也越大, 就多繳點稅囉
在不逃稅前題下

為甚麼錢賺越多稅繳越多??
我也覺得用碳排量來定牌照稅比較合理,現行按排氣量的稅法已不合時宜,而奢侈稅在進口關稅就可以抽了。...我的是2488cc的說...
牌照稅 燃料費 都有檢討的空間
問題是現在的政府不會去管這些積非成是的事情
96-桃山、喀拉業山 97-玉山主峰 98-石門山、合歡主峰、奇萊南峰、南華山 99-伊澤山、大霸尖山、小霸尖山、加利山 100-合歡東、北、西峰
licysaab wrote:
不如用車身尺寸來課稅, 車子越大, 占用道路面積也越大, 就多繳點稅囉


這點我也非常贊成說
而且要算面積
而非體積

就是不管高度
只管佔用多少道路面積

+1
yehshichow wrote:
牌照稅 燃料費 都有檢討的空間
問題是現在的政府不會去管這些積非成是的事情


這就是
二流政府
二流思維
二流政策...
Travis.C wrote:
我也覺得用碳排量來定...(恕刪)


每台車賣出時
都有被課貨物稅啊~

價格越高被課的稅越多
這也算是變相奢侈稅吧~
牌照稅就是一張牌的規費
現有一兆排氣量的級距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規費費用可以理解
版主提到級距不合理,我基本上是認同那樣的區分確實也不盡妥善之處
不過實際上應該很少因為差 1cc 就差一級的狀況
車廠大概都很厲害,汽機車申請審驗時,1.8L的車子你會發現行照上寫的排氣量大概是 1.79L

但是像是1801cc~2400cc這個級距裡,2.0L跟2.4L的車子都是一樣的費用,是可以檢討
(1.8L會在1201cc~1800cc這個級距裡)

但是我個人覺得依照排碳量不是很合適
實際排碳量會因製造技術不同而有所差異,以車輛管制所扣的規費來講實在不需要跟這部份牽扯上
再者,未來如果全電動的電動車上市,他的「排碳量」計算更加困難
(不是說用電就零污染,充電的電力在產生過程中也會造成環境污染)

所以我覺得以車輛的排氣量等級收取規費還是可以接受,只是未來越來越多電動車上市後,這種分級法就會有問題
或許改用車輛體積/重量來分級收費比較實際且簡單?
其實燃料稅才是一個迫切需要改進的
現行燃料稅名實不符
既然叫做「燃料」稅,理應依照燃料的使用量來收稅,類似所得稅那樣,賺多少就乘以一定比率
現行燃料稅級距依舊依照排氣量每年徵收,就是說你就算車子整年都不開,還是要繳一樣的燃料稅
相當於變相的牌照稅了

以這樣說我倒好奇如果全電動的車輛掛牌,除了牌照稅以外,燃料稅是不是免繳?
arithman wrote:
其實燃料稅才是一個迫...(恕刪)


為了鼓勵電動車
免徵牌照稅與燃料稅
只徵貨物稅

我個人非常認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