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誰知道賽車中換輪胎為何會那麼快……

我也有點好奇,不過2秒上下換輪胎應該是經過精密計算與重複練習的結果!

另外,10樓的回覆有專業!
上次看到Youtube上換輪胎已經進入1秒台了哦

台灣胖胖糖 wrote:
前幾天看到影片,換...(恕刪)


F1的換胎都有好幾個人負責一個輪胎更換,快是正常,但是平常就要不斷練習才能達到那樣的速度

包含車手都要精準開到定位才行

加油孔以前的影片可以看到彈開

現在應該暫時看不到了

F1的加油油槍每秒約10公升左右

一場比賽要換很多胎是正常的

越軟的胎越快磨完,以前每場平均約跑100KM左右會換掉一組(約1/3比賽里程)

但也因為車隊選擇不同軟硬度配方的胎而有策略上的不同

不同軟硬度也不是說換就換的,要事前送上去給賽會告知這場要用的軟硬度選擇

例如有軟胎,較軟胎,中性胎,硬胎,較硬胎等

不管是不是一開始就裝在車上的胎,都會先用軟胎器先行加溫保溫在一個溫度

上場後再稍為保守的加速暖一下胎就能上真正的工作溫度了

乾胎跟雨胎各有不同的選擇,因應車隊對天氣的掌握度來事先評估

(很多大車隊是自備有氣象雷達的)
如樓上版友說的~現在規則已改為一桶油跑到底,所以不用加油(利用油耗控管增加比賽可看度)

前後千斤頂有特殊裝置快速升降(各廠隊設計不同)

而一顆輪胎由三人負責,一位負責螺帽、一位取下、一位裝上

現在利用套件,輪框會自動滑到定位~

螺帽跟氣動板手也有特殊設計~可以在3圈螺牙內鬆緊

而輪軸也有設計螺帽防脫落,打上去就會卡緊~套筒插上會解開

最重要的是車手必須停到定位~差10公分工作人員就必須移動位置配合

剩下的就是工具不要作怪、前後頂車的不要恍神等等...


台灣胖胖糖 wrote:
2秒是可加多少油還...(恕刪)


現在F1已經改沒有加油了,以前的話,記得是每秒可以加10公升

erictaco wrote:
如樓上版友說的~現...(恕刪)

謝謝各位的回覆
但我還是很好奇
我們一般車螺絲好像要5顆,是嗎?
但賽車只要一顆
當然,我知道是特殊設計過的
那麼,他們好像都2,300在跑的
馬力又大
為何不會輪胎飛出去??

還有,他們車體都是特殊設計的
好像才100多公斤是嗎?
又輕,又可保護駕駛
好像一撞到會怎樣怎樣的,我忘了(>_<)
若拿在一般房車,可能嗎?
不過,連我都想到了,車廠一定會想到
想必是不可行
但為什麼呢?
台灣胖胖糖 wrote:
謝謝各位的回覆但我...(恕刪)


我們一般車螺絲好像要5顆,是嗎?
1. 4~5顆,賽車是用特規帽套*1顆。正常有二把,一把拆、另一把早已有附上帽套。
馬力又大,為何不會輪胎飛出去??
2. 框跟軸柱間有定位Pin,帽套有鎖好基本上200kg扭力值沒問題。
車體都是特殊設計的,好像才100多公斤是嗎?
3. 駕駛座採碳纖維蜂巢式單體結構,約80~120公斤附近。

若拿在一般房車,可能嗎?
4. 不可能。造價太貴,且製作過程只能純手工,目前無法機器量產。
光一個四人座的造價就可達1千萬以上之譜。

不過連我都想到了,車廠一定會想到
想必是不可行,但為什麼呢?
5. 就車廠設計師會認為,您瘋了嗎? 賽車的科技乃測試中的新產品,賽車這門運動。
至前身乃為車廠及零件週邊商測試新材料及設計等…

賽車手死了,簽合約即有告知高風險及危險性。
一般家庭= =你要試逆?死了就算你不反悔,您家人也魯小小吵著要賠錢…


別想太多,賽車看看就好。別只想耍帥(很不切實際)
#您想的到,但車廠不是白痴…
真的生出來,誰會買單?
若您真的想接近賽車等級,你可考慮超跑。McLaren P1/Porsche 918/Ferrari 458/Mercedes SLS等
(真正的超跑…GTR不算,GTR只能算是一台改一改很會跑直線加速的高價市售車款。)

註:賽車加油孔,舊式約10公升。新式約25公升
一般房車為何不用?
賽車用的是高加壓加注孔,有一定的風險性(噴出來)。隨時有可能燃燒
一般房車用這個??? 別鬧了,是有多少家庭跟加油站願意自已擔爆炸或火燒車的風險?


台灣胖胖糖 wrote:
謝謝各位的回覆但我...(恕刪)


F1就車體部分是碳纖維的

而市售車有碳纖維車體最便宜的是 ALFA 4C ~~(美國僅賣5萬美元起)

台灣也有賣,400萬起~目前台灣也已經有好幾台掛牌上路了

Alfa 4c碳纖維座艙~65公斤

1800cc/240匹的中置渦輪引擎 ,0~100加速~4.5秒

整台車重895公斤(不含油、水)




台灣胖胖糖 wrote:
前幾天看到影片,換...(恕刪)

只換胎記錄不用2秒


hs82 wrote:
F1就車體部分是碳...(恕刪)


這台外型美,但頭燈跟後照鏡…一大敗筆
門手把的部份…簡單到剩一條皮帶…

座椅一開始很好坐,但操駕建議換張包覆好一點的賽車椅(不然會左右晃)
沒有排檔桿,要習慣撥片
內部配置線條較粗,有美學概念的人建議坐過再看看(只有外觀好看,內裝不推)

隔音的部份純性能車嘛
愛聽引擎怒吼的應該沒差

#這台車實際重量約950~1000才對(不含水油)



下一世代

Maserati Alfieri


Alfa Romeo 6C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