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根本不懂避震器軟硬跟抓地力的關係 你也不懂彈簧跟阻尼的關係你找的重心一點意義也沒有 你的算法只是用前後輪配重把它反過來 40%的後輪配重 你就說重心只是 前軸往後軸 40%的距離 拿槓桿原理出來為什麼沒意義 即使兩部車用你的公式算出同樣的重心 兩部車 引擎 變速箱 駕駛 油箱 高速下壓力等 其它重量的位置 都不盡相同 當 剎車 轉彎 加速 時 兩部車的 "荷重改變" 更不會一樣這些荷重改變 就算你用靜止時去算 有什麼意義?每部車的 前後防傾桿 硬度也不同 你站在重心只用一個人的重量踩出來的結果怎麼可能只代表彈簧的效果每部車的前後懸吊設計都有不同的 motion ratio 你怎麼知道要加多少彈簧磅數每部車的前後懸吊幾何 在不同的車高有不同的 caster camber 跟 toe 你以為你剎車或加速的時候 你的軸距還是靜止時的軸距嗎?你去算重心的位置 再用腳去踩 先不論你這種觀念有多蠢多沒意義 它能有多精準?更不要說你要怎麼去精準的增加或減少彈簧磅數 哪個技師這樣算避震器軟硬?還有我應該讓你踩踩我車子的避震器 我的彈簧磅數是 16kg/mm 前後加起來就是 32kg/mm 四輪加起來是 64kg/mm 你一個人能踩動多少 "mm" 最好你可以用 "目測" 就知道 彈簧 阻尼 防傾杆 這三樣的軟硬變化靜態看車子沒有意義 高速行駛下 空氣下壓力足以改變配重你的靜態調車論調 跟 人家說 靜態 50:50 是完美配重 一樣可笑你去找你這個重心測試避震器 等於你永遠是站在這個地方讓避震器上上下下 當你剎車的時候卻是 前後輪 卻不是同時上下 當你加速的時候也不是同時上下 當你邊轉彎邊剎車邊加速 四輪更不是同時上上下下 所以你靜態的上上下下有什麼意義?你在開上坡或開下坡的時候 配重又更不一樣有些車子 前後輪寬度不一樣 光管靜態避震器上上下下有什麼意義還說什麼 前後避震硬度調到平衡匹配後 四條輪胎就能隨時真正抓住地面 你都不知道側傾的時候 輪胎跟地面的接觸面積 還說輪胎隨時能抓住地面 還接近中性轉向不同的賽道 不同的開車方式 你不去量輪胎內中外的溫度 你又知道輪胎跟地面的接觸面積? 不要傻了你會可以用這種測試方式達成理想的中性轉向 那真的是見鬼了 一堆全部不相干的事情 被你一講 好像個個有關連似的 把自己想出來沒意義的東西 直接套上你想像中結果 是沒意義的
回應前請先看看標題:"何將車輛的操控性藉由簡單的調整達到最佳狀態",請注意,是"藉由簡單的調整",而非"專業的調整"~~我寫這篇的目的是讓一般車主可以不用去買任何高貴的儀器與量具,光靠很簡單的方式就可以看得出來自己的車到底問題在哪理,要加強的話要從哪裡去加強才有效果~~專業的調整資料要找的話有一大堆根本不用我來寫,但對一般車主根本難以消化,而且也不可能人人都有辦法投資那麼多在調整工具上....當然照我寫的方法調當然不可能調到你寫的那麼精細,你的調法是追求90分以上的效果,可是要這樣調要花費極大的時間精神金錢,對於只想要讓車子更好開聽話的一般車主根本是沉重的負擔....我的調法只算是"野戰調法",對於預算設備時間精力都很緊的人,至少可以讓車輛操控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就算只從60分提升到70分也是很超值,因為"簡單快速花費少"~~要比專業我一定比你還專業,因為我以前在國外就是靠這吃飯的,會用專業調法調車不稀奇,只要有充分的儀器工具都不是問題~~但是要如何教會一般車主能夠將車子的操控性提升就是一樣挑戰,因為所有的儀器都不能用,而且調好前考慮到安全因素也不能試跑,在這種條件下調車考驗的才是基本功夫~~像用四輪定位機做定位哪有啥希奇??若是用幾支千金頂和拉線也能做到大致OK的定位精準度那才是考驗基礎~~現在的調車者都被科技寵壞了,一旦沒有儀器啥都不會調....像拉力賽常常得在路邊爛泥淋雨熬夜修車調車,沒有"野戰調法"能力的技師是不會被錄取的喔....其實我看你的回覆,我也知道你也下過很大的功夫心血代價,也可了解你精益求精的精神~~但是這裡不是車輛技術網站,一般車主不需要調到那麼費工,只要有改善效果就可以了~~我當然知道在你的眼中我的調法很粗略,很多細節都忽略掉了....但取捨的拿捏才是重點啊~~接下來我會補一篇詳細度較高的文,若是想調細一點的人可以看看囉~~當然還是省掉很多調整細節,若想知道更多再跟我說....另外,在玩改裝車開慣硬彈簧的人眼裡,用肉眼來看車子彈簧壓縮的狀況當然很誇張....但是一般原廠車的彈簧真的是軟到連站在對街都看得清楚彈簧壓縮的狀況,所以要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喔~~
對不起打個岔一下,我想請問幾個關於底盤的問題一直都不知道要問誰剛好看到兩位熱烈的討論問題一:何謂的"路感"?路感好的車會在行駛高速時會有怎麼樣的表現讓駕駛人感覺到這車的路感好?問題二:路感好的車是不是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駛時會造成有時方向盤會微微抖動?問題三:這有可能藉由定位調整車子的路感?謝謝
Roger17Chen wrote:要比專業我一定比你還專業 這是我懶得跟你討論的原因 最後只是跟你卡唬爛 專業是你講了算?! 我知道你的卡唬爛比我專業很多! 還專業儀器哩 誰說要用專業儀器? 最後還能來幾句褒個自己貶低別人! 你真的不知道你有多卡唬爛? 姑且不論你自己的理論有多無知 請問你要去哪裡找更硬的彈簧來放在原廠避震器上? 你要怎麼調硬原廠避震器的阻尼? 最好你目側的出來軟硬要加多少磅數? 你自己去思考你有多會卡唬爛吧 陪你卡唬爛到這 比你不專業的人也看得出來你有多卡唬爛了~
abaw wrote:對不起打個岔一下,我...(恕刪) 我不是專業人員...不過我想說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感覺...路感應該是指握著方向盤的時候...藉由輪胎從路面回饋回來的反應吧...(我自己的定義啦...)就好像轉方向盤的時候...路感比較不好的你轉彎的時候會覺得方向盤打是打...可是車身再轉動的就好像打電動一樣有種空虛感...很輕又很浮動的感覺...或者是壓到東西的時候就好像彈一下...不會有一種四個輪子抓緊地面...傳遞給你路面狀況的感覺....我的表達能力只能做到這樣了....請各位前輩專業人士說明吧...
其實樓主講的也沒錯只是比較土法煉鋼前驅車基本上其前後輪配重都是前輪和重大於後輪如果能夠讓前後輪配種均等50:50那對操控絕對有幫助早期的窮人法拉利"愛快Alfe sprint"他的前後輪配重就達50:50(前驅)難怪此車操控性極優直路穩定性宛如軌道中行駛可惜毛病多、化油器常需調教鈑金容易銹我們一般車子買來不大可能做引擎變速箱或車身配重變更用樓主方式也許可行但我到覺得也許可以在行李箱配重來改變全車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