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心位置和前後避震器硬度的匹配
一輛車子的重量,完全藉由四支避震器來傳達到輪胎,再由輪胎所得到的荷重來產生抓地力;因此避震器的軟硬會改變抓地力的大小,而前後輪的抓地力是否平衡匹配,會對車輛的操控性及轉向特性有決定性的影響~~
找出車輛重心所在
大部分的前置引擎車(引擎在車頭)的前後整體重心一般都在手煞車桿軸心附近的位置;若要較精確的位置,則要用"埋入式地磅"來測量,一般在資源回收場或砂石場都有埋入式地磅,可以自己開車去借測量一下,應該不花錢的~~
請兩前座都有坐人來測量,這樣量到的才是你的車輛行駛重心狀態;請一輪一輪個別壓上去測量,並抄下 數據~~
一般非性能取向的車輛,左右輪的配重大都不太平均;不過只要不要差得太多,一般是不會有太大影響,若左右相差超過20%,可能就要藉由移動車上重物或加配重來改善~~
然後要量出前後軸之間的軸距,在方向盤打正的狀態下,測量前輪軸心至後輪軸心的距離;或是在原廠的資料中,一般都可查到"軸距"的數值~~
車輛重心位置的計算公式為:
前輪軸心至重心的距離=(兩後輪的荷重總合 / 四輪的荷重總合)X軸距
由此公式可算出較精確的重心位置,然後就可進行接下來的平衡匹配測試。
如何測量前後避震硬度是否平衡匹配?
在知道重心位置了之後(一般前驅車都在手煞車桿軸心附近),可以打開前門,站在前後重心所在(一般在前門檻"迎賓踏板後緣"的位置)上身體上下跳動,請另一個人站在車側觀察(或是找有大片落地窗可反映整輛車);此時若車頭和車尾上下擺動的幅度速度相同﹝同上同下),則表示前後避震硬度是匹配的;若是車尾下沉幅度較大,表示後彈簧較前彈簧為軟,需要更硬的後彈簧來支撐~~若是車尾下沉速度較快,表示後減震筒較前減震筒為軟,需要阻尼更硬的後減震筒來限制跳動,反之亦然~~
前後避震硬度平衡匹配的車子再配上四條一樣的輪胎,其操控性會非常好,不但過彎平穩,而且不易失控,在彎道中較易達成理想的”中性轉向”(即車輛可照著想走的路線走,不推頭也不甩尾)~~
而前後硬度不匹配的車輛,在過彎時較軟的一方會下沉較多,而造成對角的輪胎上浮,此時各輪胎的抓地面積及荷重變化較大,較難有穩定的操控;在這種狀態下,抓力較佳的輪胎未必能提供較好的操控性....
原廠在設計車輛時,除非是純性能車種,不然一般都不會將避震配到前後平衡,故意藉此降低車輛過彎極限,來防止駕駛人高速過彎,間接減少超速肇事率。
所以你會發現絕大部分的市售車都會設計成"轉向不足(推頭)",在彎道中若不減速,則會彎不過去,藉此來強迫駕駛人減速過彎.....
因此想解除這被原廠”封印”的過彎性能,第一件事就是要將前後避震硬度調到平衡匹配,才能讓四條輪胎隨時保有最大的接地效能,做到車隨己意操作自如的境界~~
利用輪胎抓力調整轉向特性
當將前後避震硬度調到平衡匹配後,四條輪胎就能隨時真正抓住地面,車輛行駛特性會較接近"中性轉向",若因駕駛習慣而有不同需求時,再由換配前後不同抓地力的輪胎來調整過彎特性;對賽車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很少有賽車是前後輪用相同的胎,就是這個道理~~
這只是很粗略的說明,若有人有興趣再來詳細討論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