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車輛的操控性藉由簡單的調整達到最佳狀態~~~

這是小弟曾在其他網站發表過的文章,轉貼過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囉~~

重心位置和前後避震器硬度的匹配

一輛車子的重量,完全藉由四支避震器來傳達到輪胎,再由輪胎所得到的荷重來產生抓地力;因此避震器的軟硬會改變抓地力的大小,而前後輪的抓地力是否平衡匹配,會對車輛的操控性及轉向特性有決定性的影響~~

 

找出車輛重心所在

大部分的前置引擎車(引擎在車頭)的前後整體重心一般都在手煞車桿軸心附近的位置;若要較精確的位置,則要用"埋入式地磅"來測量,一般在資源回收場或砂石場都有埋入式地磅,可以自己開車去借測量一下,應該不花錢的~~

請兩前座都有坐人來測量,這樣量到的才是你的車輛行駛重心狀態;請一輪一輪個別壓上去測量,並抄下 數據~~

一般非性能取向的車輛,左右輪的配重大都不太平均;不過只要不要差得太多,一般是不會有太大影響,若左右相差超過20%,可能就要藉由移動車上重物或加配重來改善~~

然後要量出前後軸之間的軸距,在方向盤打正的狀態下,測量前輪軸心至後輪軸心的距離;或是在原廠的資料中,一般都可查到"軸距"的數值~~


車輛重心位置的計算公式為:


前輪軸心至重心的距離=(兩後輪的荷重總合 / 四輪的荷重總合)X軸距


由此公式可算出較精確的重心位置,然後就可進行接下來的平衡匹配測試。

 

如何測量前後避震硬度是否平衡匹配?

在知道重心位置了之後(一般前驅車都在手煞車桿軸心附近),可以打開前門,站在前後重心所在(一般在前門檻"迎賓踏板後緣"的位置)上身體上下跳動,請另一個人站在車側觀察(或是找有大片落地窗可反映整輛車);此時若車頭和車尾上下擺動的幅度速度相同﹝同上同下),則表示前後避震硬度是匹配的;若是車尾下沉幅度較大,表示後彈簧較前彈簧為軟,需要更硬的後彈簧來支撐~~若是車尾下沉速度較快,表示後減震筒較前減震筒為軟,需要阻尼更硬的後減震筒來限制跳動,反之亦然~~

前後避震硬度平衡匹配的車子再配上四條一樣的輪胎,其操控性會非常好,不但過彎平穩,而且不易失控,在彎道中較易達成理想的”中性轉向”(即車輛可照著想走的路線走,不推頭也不甩尾)~~

而前後硬度不匹配的車輛,在過彎時較軟的一方會下沉較多,而造成對角的輪胎上浮,此時各輪胎的抓地面積及荷重變化較大,較難有穩定的操控;在這種狀態下,抓力較佳的輪胎未必能提供較好的操控性....

原廠在設計車輛時,除非是純性能車種,不然一般都不會將避震配到前後平衡,故意藉此降低車輛過彎極限,來防止駕駛人高速過彎,間接減少超速肇事率。

所以你會發現絕大部分的市售車都會設計成"轉向不足(推頭)",在彎道中若不減速,則會彎不過去,藉此來強迫駕駛人減速過彎.....

因此想解除這被原廠”封印”的過彎性能,第一件事就是要將前後避震硬度調到平衡匹配,才能讓四條輪胎隨時保有最大的接地效能,做到車隨己意操作自如的境界~~
 

利用輪胎抓力調整轉向特性

當將前後避震硬度調到平衡匹配後,四條輪胎就能隨時真正抓住地面,車輛行駛特性會較接近"中性轉向",若因駕駛習慣而有不同需求時,再由換配前後不同抓地力的輪胎來調整過彎特性;對賽車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很少有賽車是前後輪用相同的胎,就是這個道理~~

這只是很粗略的說明,若有人有興趣再來詳細討論喔~~
Roger17Chen wrote:
這是小弟曾在其他網站...(恕刪)


真是狗屁不通!
Jaku 峠
Jaku wrote:
真是狗屁不通! ...(恕刪)


糟糕

我看到"四支避震"就知道我和這討論串無緣了...

原本以為是速克達的...
看完只覺得很無言.......

我真的沒話講.........
http://shinbox.pixnet.net
用靜力學的理論來調整動力元件?

沒那麼簡單哦 ~
Jaku wrote:
真是狗屁不通!


+1
一般市售前驅車會轉向不足,有很多種原因,跟避震軟硬沒有絕對的關西
前驅車轉向不足最大的原因,就是前輪要負責轉向同時又要負責驅動
另外.....

側向G力 , 對於重心的轉移 , 要如何在停止的情形下調整??

還不加上當動力施加於輪子上時 , 重心的後移 , 或是減速時.......
你真的是想太多了
真的想要操控的話
請選購德系車吧!
至少不用再花大錢降懸吊

阿盛1205 wrote:
你真的是想太多了真的...(恕刪)

德系車?哪台啊?
怎麼我有過的原廠德系車操控都輸原廠日系車.

大概是我的德系車等級太低了吧
DED
哪台車輸哪台車? 你拿3系跟EVO比??
基本上驅動輪要能夠影響抓地力必須要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輸出的動力要能夠大到讓驅動輪空轉,以脫離"靜摩擦力"狀態~~

換言之,若是過彎時車子的輸出扭力不足以讓驅動輪空轉,若是懸吊設定不當,就算是後輪驅動車還是一樣會有轉向不足的可能喔~~

就算是沒有驅動力靠慣性用滑的(零驅),會調的人光靠重心配置與懸吊設定,一樣能設定轉向是不足還是中性還是過度,靠驅動力來讓驅動輪空轉只是用動力來做及時調整以因應臨時需求~~

其實一般從進彎到彎道頂點都是在煞車,在這時不管前驅後驅四驅都是"零驅",都是四輪煞車,當然拉手煞是可以有不同,但一般只有真的彎不過去的彎才會用手煞來破壞前後抓地力的平衡....

所有的F-1都是以靜態調車為主,這是要能被錄取為車隊技師的基本條件,因為像每年首戰墨爾本Albert Park賽道一年只有四天是封路比賽,其他日子都是開放為一般公共道路....因此沒有一個車隊有機會在每年首戰賽道事先試跑過新款的F-1....

也就是說每年北半球各國新款的F-1打造出來,運到季節完全相反的澳洲賽道,從落地到開始比賽只有幾小時的測試調整機會,要是車隊技師沒有靜態調車的功力,那要如何比賽??

"靜態調車"是最重要的,因為全新款的F-1在頭一次跑的跑道遇到下雨,勢必要換上頭一次在該跑道用的雨胎,所有東西都是第一次用,所以車隊技師要將車調到不靠輪胎抓力也能設定過彎特性才可以~~

當然我第一篇貼的內容只是一個"粗略概論"(我在那篇結尾有事先提到喔),詳細的調法(例如如何模擬加減速重心轉移...等)都還沒講,想說有人有興趣我在來講(我09/1/15貼的現在才有人看到回應,可見大家對這沒啥興趣....)....

光"調車"這門學問就可以寫成好幾本書,當然不可能第一篇就能講到滴水不漏,這只是"餐前酒"而已,當然還看不到"牛排"啊....
Roger陳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